第15章:赵文彬的觊觎,书商的试探
周良放下手中的笔,正要继续写下一页笔记,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周公子!”是邻居家的小孩,气喘吁吁地冲进院子,“外面……外面来了几个人,说是要买你的纸!”
周良与苏锦对视一眼,心中微微一动。自打他们带着“良记纸”在集市上小有名气之后,来买纸的人确实多了起来,但这次来得如此急切,又选在这种时候,不禁让人多想。
两人整理了下衣着,走出院门,果然看到几个穿着体面的男子站在门前,领头一人身着青缎长袍,面容清瘦,眼神却极有神采,像是常年行走于市井之间,精明练达之人。
“这位就是周公子吧?”那人拱手微笑,“在下姓赵,是镇上文渊书坊的掌柜,听闻周公子自制了一种新纸,特来求购。”
周良客气回礼:“原来是赵掌柜,不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赵掌柜目光扫过周良手中刚装订好的几本诗集,笑道:“实不相瞒,我们书坊近来生意红火,纸张需求大增,听闻周公子这纸价格低廉、书写顺畅,想看看是否能长期合作。”
苏锦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赵掌柜身后那几人,他们的站姿松散,看似随意,实则隐隐将门口围住一角,显然是有意为之。
周良心中己有几分警觉,面上却不露分毫,笑着道:“赵掌柜谬赞了,我这纸尚属初创,产量有限,恐怕难以满足贵坊的需求。”
赵掌柜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一小块碎银递上:“这是定金,周公子不必着急答应,只消让我们先试用几刀纸,若真如传闻所说,我们愿意出价收购。”
周良没有接银子,而是轻轻摇头:“赵掌柜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这纸我另有打算,暂时不便出售。”
赵掌柜笑容不变,只是眼神略微一沉:“哦?那不知周公子打算如何处理?可否透露一二?”
“不过是想自己做点小生意。”周良语气轻描淡写,“抄些诗文卖出去,赚点生活费罢了。”
赵掌柜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哈哈一笑:“原来如此,倒是我唐突了。不过周公子才学出众,若能与我们书坊合作,将这些诗文正式刊印出版,岂不更好?我们愿意付一笔稿酬,并负责印刷发行。”
“多谢厚爱。”周良依旧不为所动,“但我更喜欢亲手抄写,感受诗词的温度。”
赵掌柜终于收起笑容,语气也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周公子果然是个有趣的人。既然不愿合作,那我也就不勉强了。不过……这纸张的制作之法,周公子可愿转让?我们愿意出高价。”
此言一出,气氛顿时凝重了几分。
苏锦上前一步,轻声道:“赵掌柜,这纸张是我们夫妻二人辛苦研制而成,倾注了大量心血,实在舍不得轻易转让。”
赵掌柜看了她一眼,嘴角微扬:“夫人说的是,但这等好东西,若是藏在民间,未免可惜。不如这样,我们出三倍的价格,您看如何?”
周良淡淡一笑:“赵掌柜,我这人有个习惯,凡是用心做出来的东西,除非我自己决定放手,否则谁也拿不走。”
赵掌柜沉默片刻,轻轻点头:“明白了。那就不打扰两位了,改日再来拜访。”
他转身离去,几名随从也跟着离开,脚步整齐,动作利落,竟不像普通商贾的手下,更像是训练有素之人。
待他们走远,苏锦才低声问:“你觉得他会善罢甘休吗?”
周良摇头:“不会。他今天来,不是为了谈合作,而是来试探我们的底线。”
苏锦皱眉:“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继续做我们的事。”周良语气坚定,“但他既然盯上了我们,我们也得做好准备。”
当晚,周良和苏锦把作坊门窗都检查了一遍,又在屋外设了些简易的机关。虽然不至于防贼,至少能让他们察觉动静。
第二日清晨,周良照常起床,推开窗,发现昨夜有人在门口留下了几张纸,纸上还沾着泥渍,显然是故意丢弃的。
他捡起一张仔细端详,发现正是他们昨日卖出的“良记纸”,但被撕成了碎片,显然是一种挑衅。
苏锦走过来,眉头紧锁:“看来他们己经开始施压了。”
“无妨。”周良将纸片扔进灶台里点燃,“只要我们不乱阵脚,他们就奈何不了我们。”
几天后,集市上出现了几家新的摊位,卖的也是低价纸张,甚至比“良记纸”还要便宜几分。然而,周良一眼就看出,那些纸张并非真正的新工艺,而是用劣质原料粗制滥造出来的仿品。
“他们在打压我们。”苏锦看着那些摊位,“如果人们习惯了这种廉价纸张,将来就算我们提高质量,别人也不会再买单。”
周良点头:“他们是在试图扰乱市场,让我们陷入被动。”
“那我们要不要降价应对?”苏锦问。
“不。”周良摇头,“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乱。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品质,同时加快改良步伐,尽快推出更优质的纸张。”
苏锦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用产品本身打败他们。”
“没错。”周良目光坚定,“他们可以模仿外观,但模仿不了真正的技术和用心。”
接下来的日子,周良和苏锦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造纸工艺的改进中。他们在浆液中加入了适量的糯米粉和一种植物胶,使纸张更加坚韧平滑。同时,尝试使用不同的晾晒方式,以提升纸张的色泽和质感。
数日后,第一批改良后的“良记纸”问世。纸面洁白光滑,墨迹清晰,书写流畅,即便反复涂抹也不易破损。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纸。”苏锦抚摸着新纸,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是啊。”周良也颇为欣慰,“接下来,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纸。”
当天下午,他们带着这批新纸再次来到集市,摆摊售卖。果然,不少读书人围了过来,翻阅之后纷纷称赞。
“这纸比前些日子的还要好。”一位书生拿起一本诗集翻看,“墨迹清晰,手感柔顺,简首不输官纸。”
“这是我昨天刚写的《春望》,你们觉得如何?”周良指着诗集中的一首诗问道。
几位书生细细品读,连连点头:“意境深远,字句工整,令人回味无穷。”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人群之中——赵掌柜。
他站在不远处,神情复杂地看着摊位前热闹的景象,眼中闪过一抹阴翳。
周良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微笑着迎上去:“赵掌柜,今日又是来考察市场行情的?”
赵掌柜干笑两声:“周公子果然不简单,短短几日,竟能做出如此佳品。”
“不过是不断试验罢了。”周良语气平静,“赵掌柜若有兴趣,不妨买几张回去试试。”
赵掌柜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低声道:“周公子,你是个聪明人。我知道你不肯轻易让出秘方,但我也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书坊,我可以给你一个合伙人身份,每月丰厚分红,如何?”
周良轻轻摇头:“抱歉,赵掌柜,我对合伙没兴趣。”
赵掌柜脸色微变,声音压低:“那你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说完,他转身离去,背影透着一股冷意。
周良望着他的背影,神色不变,只是对苏锦轻声道:“看来,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苏锦点点头,握紧了他的手:“无论发生什么,我都陪着你。”
夜幕降临,集市渐渐安静下来,周良和苏锦收拾摊位,踏上归途。
街道两旁的灯火映照着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回到小院,周良在灯下翻开一本旧书,继续研究造纸术的改进方法。苏锦则在一旁整理剩余的纸张,准备明日继续制作。
“你说,如果我们将纸张做成不同的规格,会不会更好?”她忽然开口。
“什么意思?”周良抬起头。
“比如,有的用来抄书,有的专门印诗集,还有的可以做成账簿。”苏锦解释道,“不同用途,纸张的要求也不同。”
周良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细分产品类型。”
他立刻拿出纸笔,开始画起设计图。苏锦靠在他肩上,静静地看着他忙碌的身影。
窗外,春风拂过树梢,带来阵阵花香。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个并肩而坐的人影。
这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模样——一座属于他们的造纸作坊,一间小小的书铺,甚至……一座书院。
“等我们的纸张真正普及开来,也许还能改变整个大周的学问传播方式。”周良低声说道。
苏锦轻轻一笑:“那你可得快点做出更好的纸才行。”
周良放下笔,转头看向她,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会的。”
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发丝,语气坚定:“因为,有你在。”
苏锦脸颊微红,低头掩住笑意,却并未躲开他的手。
夜风轻拂,烛影摇曳,作坊内的光影交错,宛如一幅尚未完成的画卷。
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周良正要继续写下一页笔记,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周公子!”是邻居家的小孩,气喘吁吁地冲进院子,“外面……外面来了几个人,说是要买你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