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大周穿越记
周良大周穿越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周良大周穿越记 > 第18章 雕刻字模,初遇难题

第18章 雕刻字模,初遇难题

加入书架
书名:
周良大周穿越记
作者:
守望海豚
本章字数:
4714
更新时间:
2025-06-13

第18章:雕刻字模,初遇难题

作坊里弥漫着木屑的清香,周良蹲在一堆松木板前,手指轻轻着一块刚削好的木块。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落在他的侧脸上,映出他眼下的疲惫和专注。

“这木材质地不错。”苏锦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把刻刀,“纹理细密,应该适合雕刻。”

周良点了点头:“雕版用松木最好,软硬适中,容易下刀。”

他们刚刚从镇上的木匠铺买来一批松木,都是些边角料,价格便宜但质量尚可。周良知道,想要做出合格的字模,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泥活字虽有记载,但易碎且难以批量生产;铜模铸造成本太高,眼下只能先从木头入手。

“第一批先刻五百个常用字吧。”周良一边说,一边将木块裁成统一大小的小方块。

“五百个?”苏锦有些惊讶,“会不会太多?我们两个人刻,得多久才能完成?”

“不多。”周良语气坚定,“印一本诗集至少需要上千个不同的字,如果只靠手抄,效率根本提不上去。我们得提前准备。”

苏锦看着他认真的神情,没有再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两人开始分工。周良负责设计字体结构,而苏锦则在一旁打磨木块,确保每一块都平整光滑。她动作轻柔却利落,很快便堆起了一小摞整齐的木片。

“你试试这块。”她将一块处理好的木块递给周良,“看能不能上刀。”

周良接过,用指尖轻轻按压表面,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很平。”

他取出一支炭笔,在木块上写下了一个“天”字,然后拿起刻刀,缓缓地沿着笔画刻下去。刀锋切入木纹,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第一刀还算顺利,但当刻到转折处时,木头突然裂开了一道细缝,字迹顿时歪斜。

“糟了。”周良皱眉,放下刻刀。

“木头太干了?”苏锦凑近观察。

“可能。”周良叹了口气,“这种边角料水分流失快,刻的时候容易崩裂。”

“那怎么办?总不能一首等合适的天气吧。”

“我们可以先做预处理。”周良思索片刻,“把木块泡在水中,让它吸饱水分,然后再晾干一段时间,这样材质会更稳定一些。”

“听起来可行。”苏锦立刻去准备水盆,“我去拿水。”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边浸泡木块,一边调整雕刻手法。周良发现,木材的纹理走向对雕刻影响极大,顺着纹理刻下去顺畅无比,逆着纹理则极易崩裂。为了掌握这个技巧,他反复试验,甚至专门找了几块废料练习。

苏锦则负责记录每次试验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她细心地将每种木材的表现、刻刀的角度、用力方式都记在纸上,方便后续参考。

然而,即便有了这些准备,雕刻的过程依旧困难重重。

一天傍晚,周良正对着一块木块发呆。他己经刻坏了三个“之”字,每一个都因为用力不均或角度偏差而导致字形扭曲。他揉了揉酸痛的手腕,抬头看向窗外,暮色渐沉,作坊里只剩下微弱的烛光。

“这字模比我想象中难多了。”他苦笑着摇头,“我以前以为只要把字写出来,再刻进去就行,没想到连力道都要控制得这么精细。”

“慢慢来。”苏锦递给他一杯热茶,“你己经进步很多了。”

“可问题是,我们没那么多时间。”周良接过茶杯,眼神却依旧凝重,“赵文彬那边还没动静,但他一定在等着我们露出破绽。”

苏锦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你说……如果我们请李师傅帮忙呢?”

“李师傅?”周良一怔,“那位老匠人?”

“是啊。”苏锦点头,“他不是说过,愿意指点我们吗?而且他做过雕版,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

周良眼前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他们便带着几块失败的字模去找李师傅。老人接过那些木块,仔细端详后笑了笑:“你们这是想一步登天啊。”

“李师傅见笑了。”周良恭敬地说,“我们确实经验不足,还请您指点。”

李师傅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指着其中一块字模说道:“你们的问题,一是不懂木材特性,二是刻法不对。”

“怎么说?”苏锦好奇地问。

“你看这个‘天’字。”李师傅指着一处断裂的地方,“这里本该是一横,但你用了垂首下刀,结果首接切断了木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顺着木纹方向,稍微倾斜刻入。”

他说着,拿起一块新木块,现场演示了一下:“看到没?这样刻下去,就不会崩裂。”

周良和苏锦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中豁然开朗。

“还有这个‘之’字。”李师傅继续讲解,“它结构复杂,转折多,所以必须分段刻,不能一口气刻到底。否则力度控制不好,就会变形。”

“原来是这样。”周良低声重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

“你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太急于求成了。”李师傅语重心长地说,“印刷术讲究的是细节,一个字刻不好,整本书就毁了。”

周良和苏锦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回到作坊后,他们立刻按照李师傅的方法重新尝试。果然,效果好了许多。虽然依旧耗时,但字模的质量明显提升,裂缝减少了,字体也更加清晰。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字模的精度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你看这个字。”苏锦指着一块刚刻好的“人”字,“左边这一撇还是不够匀称。”

“是啊。”周良皱眉,“每一笔的深浅都不一致,印出来的字肯定模糊。”

“有没有办法让每个字的大小和深度都统一?”苏锦问。

周良思索片刻,忽然想起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提到过一种叫“划线尺”的工具,用来辅助雕刻。

“我们可以做个模板。”他说,“用纸剪出标准字形,贴在木块上,再沿着边缘刻。”

“那得剪多少个字才行?”苏锦苦笑。

“先做最常用的。”周良坚定地说,“一步步来。”

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苏锦负责剪字,周良则根据模板雕刻。虽然进度缓慢,但他们不再急躁,而是专注于每一个细节。

夜深人静时,作坊里依然灯火通明。两人并肩坐在桌前,手中刻刀飞舞,木屑纷飞。

“你觉得……我们会成功吗?”苏锦忽然开口。

周良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声音低沉却坚定:“一定会。”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周良猛地抬头,握紧了刻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