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赵文彬的阴谋,恶意中伤
清晨的阳光洒在良锦书屋门前的青石板上,昨夜那封神秘信件还压在周良案头。他站在柜台后,望着门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心中却隐隐不安。
苏锦端着一壶热茶走来,轻声道:“昨晚那个眼神锐利的孩子,今天没来。”
周良点头,“是啊,还有那封信……背后之人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话音未落,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男子挤进书屋,手里拿着几本刚买的书,脸色难看地大声嚷道:
“这书印得歪七扭八,字都糊了!”
“就是!说是新出的诗集,怎么连纸都发黄发脆?”
周良皱眉上前,“几位客人,能否让我看看?”
那人将书摔在柜台上,“你自己看吧!我们可不是好欺负的!”
周良翻开书页,果然发现几处印刷模糊、纸张粗糙的问题。他神色一沉,正要开口解释,又有一人从人群中走出,冷笑道:
“你们良锦书屋,是不是靠剽窃别人才能出书?”
这话一出,围观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什么?剽窃?”
“不会吧?周先生不是那种人啊!”
周良抬起头,目光落在说话之人身上——是个三十出头的瘦削男子,面色阴郁,眼神中透着一股怨气。
“阁下何出此言?”周良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威严。
那男子冷笑一声,“我朋友写了一首《秋思》,你竟一字不差地印在最新出版的诗集中!这不是剽窃是什么?”
“哦?”周良不动声色,“那你朋友现在何处?可愿当面对质?”
男子顿了一下,随即摇头,“他不愿露面,只求你们给个交代!”
人群议论纷纷,有人开始低声质疑良锦书屋的信誉,原本热闹的书屋渐渐冷清下来。
苏锦站在一旁,眉头紧锁,她低声对周良说:“这些事来得太突然,怕是有心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周良点头,“我知道是谁干的。”
---
镇西街角的一间小酒楼里,赵文彬正与几名亲信饮酒谈笑。他身穿锦袍,手中捏着一杯清酒,嘴角挂着得意的笑容。
“如何?消息传出去了吧?”
一名手下点头,“回大人,己经安排好了。不仅找了几个闹事的,还在城里西处散播谣言,说良锦书屋的书质量差、内容抄袭。现在己经有不少人相信了。”
赵文彬满意地抿了一口酒,“很好。他们不是想靠诗词和学堂扬名立万吗?我就让他们身败名裂!”
另一名亲信有些担忧地问:“大人,万一被查出来怎么办?”
赵文彬嗤笑一声,“查?谁会去查一个小小的书屋?就算查,也有替罪羊顶着。放心吧,这事儿做得干净利落。”
他放下酒杯,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周良,你以为你能在这大周王朝风生水起?不过是仗着些雕虫小技罢了。等我把你的名声毁了,看你还能靠什么立足!”
---
次日清晨,良锦书屋门前比昨日更加冷清。偶尔有路人驻足观望,也多是投来怀疑的目光。
一位年长的老者走进书屋,拿起一本诗集翻看,皱眉道:“以前你们的书,都是字迹清晰、装帧精美,怎么最近的书都不一样了?”
周良接过书,仔细查看,果然发现纸张质地明显下降,印刷也不如从前精细。
“老丈,这批书是从哪个作坊印的?”他转身问负责印务的学徒。
学徒一脸委屈:“还是原来的王记书坊,可他们这两天送来的书质量参差不齐,我们也觉得奇怪。”
周良沉思片刻,忽然明白了什么。
“是赵文彬。”他低声自语。
苏锦走近,“你是说,他在暗中操控印刷作坊,故意让书的质量变差?”
“极有可能。”周良点头,“而且那些所谓‘被剽窃’的作者,恐怕也是他找人冒充的。”
苏锦咬牙,“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周良抬头望向门外,街上己有孩童背着书包朝学堂走去。他心中一动,忽然想到一个办法。
“既然他想用谣言抹黑我们,那我们就让他自己破绽百出。”
---
午后,良锦书屋门前贴出一张告示,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告示上写道:
“近日有传言称本店书籍质量低劣、内容抄袭。为澄清事实,特设三日公开审阅期,凡购书者皆可持书前来查验。若属实,本店愿退书赔偿;若有恶意诽谤者,亦请当面指证,以证清白。”
短短数行字,掷地有声。
很快,便有几人带着书前来,周良亲自接待,一一查验,并当场记录问题书籍的来源与批次。
其中一人带来的书确实有问题,但更多人却发现自家所购之书并无异常,反而比市面上其他书坊的书更精良。
“我家孩子前天买了一本识字课本,字迹清楚,插图也漂亮,根本不像外面说的那样!”一位母亲愤愤不平地说。
“我也买了几本诗集,怎么就没看出问题?”
人群中的议论逐渐转向质疑那些造谣者。
而就在此时,先前那位自称“被剽窃”的男子再次出现,身后还跟着几个陌生人。
“周良,你还敢否认?这些人都是受害者,他们的作品都被你盗用了!”
周良扫视众人一眼,淡然一笑,“诸位,既然你们说自己作品被盗,那是否愿意当场背诵自己的原作呢?”
那几人面面相觑,神情有些慌乱。
“怎么?不敢背诵?”周良步步紧逼,“那就请你们拿出手稿,或者当时投稿的凭据。”
“这……”那带头的男子支吾半天,最终恼羞成怒,“你这是狡辩!”
周良不再理会,转而对围观群众朗声道:“各位乡亲父老,是非黑白,自有公论。我们良锦书屋从不欺瞒世人,若有错,必担责;若无错,也绝不容许污蔑!”
人群中有人大声喝彩:“说得对!周先生为人正首,岂会做这种事!”
“我看这事,八成是有人故意陷害!”
赵文彬派来的几人见势不妙,悄悄溜走了。
---
夜晚,良锦书屋内灯火通明。
周良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份清单,上面列出了所有出现问题的书籍批次及对应的书坊名称。
苏锦站在一旁,轻声道:“看来赵文彬己经把整个城里的印刷坊都搅合进来了。”
周良点头,“但他忽略了一点——只要我们坚持真相,百姓自然会看清是非。”
“只是……”苏锦迟疑了一下,“你觉得他接下来还会做什么?”
周良沉默片刻,缓缓道:“他会想办法让我们无法再出书。”
苏锦心头一紧。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学徒冲进门来,满脸焦急:
“先生,不好了!王记书坊刚刚送来一封信,说以后不能再为我们印书了!”
周良接过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承蒙厚爱,然近来压力甚重,恐难胜任贵号之托。自此之后,恕不接印,请海涵。”
落款赫然是王记书坊掌柜的名字。
周良冷笑一声,“果然是他动手脚了。”
苏锦握紧拳头,“他这是想断我们的命脉!”
周良站起身,目光坚定,“那就换一条路。”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学堂的方向,声音低沉而有力:
“赵文彬以为控制了印刷坊就能扼住我们咽喉,但他忘了,真正的知识,不在纸上,而在人心。”
话音落下,窗外的风轻轻拂过屋檐下的灯笼,火光摇曳,映照着他眼底一抹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