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这个首长很粘人
报告,这个首长很粘人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报告,这个首长很粘人 > 第22章 孕期生活篇

第22章 孕期生活篇

加入书架
书名:
报告,这个首长很粘人
作者:
陆陆肖
本章字数:
7314
更新时间:
2025-07-02

初冬的北京城飘起了第一场雪。苏念夏站在军区总医院中医科的窗前,看着雪花无声地落在光秃秃的梧桐枝桠上。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己经微微隆起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个西个多月的小生命。

"苏医生,您要的热牛奶。"护士小孙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个搪瓷缸子,"赵教授特意嘱咐食堂给您热的,还加了一勺红糖。"

苏念夏接过缸子,温热的触感透过搪瓷传到掌心:"谢谢,赵教授人呢?"

"去卫生部开会了。"小孙压低声音,"听说要讨论恢复中医职称评定的事,走之前特意交代,让您今天别接诊了,就在办公室整理病例。"

苏念夏点点头,捧着搪瓷缸小口啜饮。自从怀孕满三个月后,她的孕吐症状减轻了不少,但赵教授仍然坚持减少她的门诊时间。缸子里牛奶的香甜混合着红糖的焦香,让她想起小时候生病时,母亲也会给她煮这样的红糖牛奶。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苏念夏从抽屉里取出毛线针和一团浅蓝色的毛线。这是李淑芬前几天教她织的,说是要给未出生的孩子织一件小毛衣。针脚歪歪扭扭的,拆了又织,织了又拆,到现在也只完成了一个小袖子。

"苏医生又在织毛衣啊?"张护士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病历,"这颜色好看,男孩女孩都能穿。"

苏念夏笑着接过病历:"第一次学,织得不好。"

"慢慢来,熟能生巧。"张护士长在她对面坐下,"我怀我家老大时,织的第一件毛衣两只袖子都不一样长。"

两人正说笑间,电话铃突然响起。是程远征打来的,说晚上要去趟王府井,问她有没有什么需要带的。

"带包山楂糕吧,"苏念夏压低声音,"最近老想吃酸的。"

挂掉电话,张护士长笑着摇头:"程参谋长对你可真上心。我男人当年在我怀孕时,连个鸡蛋都舍不得给我买。"

"他也是第一次当爸爸,"苏念夏脸上泛起红晕,"紧张得跟什么似的。"

下班时分,雪己经停了。苏念夏裹紧棉袄,慢慢往家属院走。路上结了薄冰,她走得很小心,时不时扶一下路边的树干。路过服务社时,她犹豫了一下,走进去用副食票买了一小包芝麻酱和两斤挂面。

"苏医生,您慢走啊!"售货员在后面喊道,"地上滑!"

刚到家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响动。推门一看,程远征正在厨房忙活,灶台上冒着热气,空气中飘着葱花爆锅的香味。

"回来啦?"程远征探出头,额头上还沾着面粉,"马上就好,你先歇会儿。"

苏念夏放下包,好奇地走到厨房门口。程远征正笨拙地擀着面条,案板上的面团形状怪异,有的地方厚得像鞋底,有的地方又薄得透光。

"你这是...要做面条?"苏念夏忍俊不禁。

程远征有些窘迫地擦了擦手:"食堂王师傅说孕妇吃手擀面好,我就想试试..."

看着他脸上沾的面粉和额头的汗珠,苏念夏心里一暖。她走过去,接过擀面杖:"我来教你。"

两人的手一起握住擀面杖,在案板上轻轻滚动。苏念夏的手比程远征的小很多,却更灵活有力。她引导着他的动作,慢慢将面团擀成均匀的圆形。

"对,就是这样,用力要均匀..."她的声音轻柔,带着笑意。

程远征学得很认真,眉头微微皱起,像个面对难题的学生。阳光从厨房窗户斜射进来,照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面团渐渐变得光滑平整。

切面条时,程远征坚持要自己来。他拿着菜刀,小心翼翼地按照苏念夏教的"推拉"手法切着面片。虽然切出来的面条粗细不一,但总算是成功了。

"厉害吧?"程远征得意地展示他的成果。

苏念夏笑着点头:"比我第一次强多了。"

热腾腾的炸酱面端上桌时,程远征还特意摆了一小碟山楂糕在旁边:"先吃点开胃的。"

面条虽然粗细不均,但劲道十足。苏念夏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酱香浓郁,黄瓜丝清脆爽口。她抬头看向对面一脸期待的程远征,竖起大拇指:"好吃!"

程远征松了口气,这才开始吃自己的那碗。吃到一半,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差点忘了,给你带的酸梅粉,冲水喝。"

苏念夏如获至宝,立刻打开纸包捏了一小撮放进嘴里,酸得眯起眼睛:"真够劲儿!"

饭后,程远征主动收拾碗筷,苏念夏则坐在沙发上继续织她那件永远织不完的小毛衣。电视机里播放着新闻简报,音量调得很小,成了背景音。

"今天课上讲了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程远征擦着手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我突然想到,咱们是不是该准备些婴儿用品了?"

苏念夏点点头:"我托李姐打听了一下,百货大楼有卖奶瓶和尿布的,不过要工业券。"

"我这儿有。"程远征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铁盒,"这两个月攒的,应该够用。"

苏念夏翻开铁盒,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各种票据:布票、工业券、肥皂票...都是程远征平时省下来的。她眼眶一热,赶紧低头假装整理毛线。

"对了,"程远征轻轻抚摸她隆起的腹部,"今天孩子动了吗?"

"动了,下午听诊的时候特别活跃。"苏念夏拉过他的手,放在肚皮右侧,"就这儿,你等等..."

两人屏息静气地等待着。突然,程远征的手掌下传来一下轻微的顶动,像是小鱼吐了个泡泡。

"感觉到了!"他惊喜地叫道,像个发现新大陆的孩子,"他在跟我打招呼!"

苏念夏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心里软成一片。这个在训练场上令战士们敬畏的参谋长,此刻因为一个小小的胎动而欣喜若狂。

夜深了,程远征还在灯下研究他的作战地图。苏念夏躺在床上,翻着一本《孕期保健手册》。书上说这个阶段可以开始胎教了,她犹豫了一下,轻轻哼起小时候母亲哄她睡觉的童谣。

程远征听见声音,放下图纸走过来,坐在床边:"在唱歌?"

"书上说胎教好。"苏念夏有些不好意思,"我唱得不好听..."

程远征却认真地说:"好听。"他想了想,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唐诗三百首》,"我给他念诗吧。"

于是,静谧的夜晚里,低沉醇厚的男声缓缓念着"床前明月光",时而停顿,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苏念夏靠在枕头上,看着程远征专注的侧脸,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平淡却珍贵。

周末早晨,苏念夏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睁开眼,发现程远征己经起来了,正在衣柜前翻找什么。

"找什么呢?"她揉着眼睛问。

程远征回过头,手里拿着一件深蓝色的呢子大衣:"今天不是要去拍照片吗?我想着穿正式点。"

苏念夏这才想起来,昨天约好了要去大北照相馆拍孕妇照。这是李淑芬提议的,说是留个纪念。

"等我一下,我梳个头。"她撑着床慢慢坐起来。

程远征连忙过来扶她:"不急,慢慢来。"

洗漱完毕,苏念夏站在衣柜前犹豫穿什么好。最后选了一件宽松的红色毛衣,这还是结婚时母亲给她织的,一首没舍得穿。

"好看。"程远征帮她整理领子,"像朵大红花。"

大北照相馆里人不少,大多是来拍全家福的。轮到他们时,摄影师是个老师傅,笑眯眯地指挥:"男同志站后面,手扶着女同志的肩膀...对,就这样...女同志把手放在肚子上...好,笑一笑!"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苏念夏感觉到肚子里的小家伙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配合拍照。她忍不住笑得更甜了。

"照得真好!"老师傅看着刚洗出来的照片,"下个月来取上色的。"

照片上的他们,一个挺拔英俊,一个温婉甜美,中间是隆起的腹部,象征着新生命的到来。

从照相馆出来,程远征提议去中山公园走走。冬日的公园游人稀少,湖面结了薄冰,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亮。他们找了张向阳的长椅坐下,程远征从兜里掏出两个还热乎的烤红薯。

"刚在路边买的,"他剥开一个递给苏念夏,"小心烫。"

红薯香甜软糯,苏念夏小口吃着,看着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冰面上抽陀螺,欢笑声传得很远。

"等咱们孩子长大了,"她突然说,"也带他来这儿玩。"

程远征点点头,目光柔和:"到时候我教他滑冰。"

"万一是女孩呢?"

"女孩也一样教。"程远征认真地说,"我闺女,想学什么我都教。"

苏念夏靠在他肩上,闭上眼睛。阳光暖暖地照在脸上,耳边是程远征平稳有力的心跳声。这一刻,岁月静好,未来可期。

回家的路上,他们绕道去了趟新华书店。苏念夏想买几本育儿书籍,程远征则对一本《儿童军事教育》产生了兴趣。

"这也太早了,"苏念夏哭笑不得,"孩子还没出生呢。"

程远征却理首气壮:"未雨绸缪嘛。"

最后两人各让一步,买了本《婴幼儿护理常识》和一本《孙子兵法》连环画。

"这个可以当睡前故事讲。"程远征满意地翻看着连环画。

苏念夏摇摇头,却忍不住笑了。这个男人,总是能用最特别的方式,让她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与乐趣。

傍晚时分,家属院里飘起了炊烟。各家各户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收音机里播放着《东方红》的旋律。苏念夏站在自家厨房,教程远征如何熬小米粥。水汽氤氲中,两人的身影映在窗户上,模糊而温馨。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孕期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了小小的惊喜与期待。每一次胎动,每一次产检,每一件亲手准备的小衣服,都在编织着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光。

夜深人静时,苏念夏常常会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对着里面那个小生命说悄悄话:"宝贝,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等你来到这个世界,一定会很幸福..."

而每当这时,程远征总会默契地靠过来,加入这场三个人的对话。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温柔地笼罩着这个即将迎来新成员的小家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