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王朝。
西南边陲安县。
刘家村。
刘胜缓缓睁开双眼,脑袋一阵钝痛袭来,下意识地捂着额头,却见一股股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约莫一刻钟后,他盯着屋顶怔怔发呆 —— 那碗口大的破洞早己被蜘蛛结起了八卦状的蛛网。
“特喵的,我这是穿越了?”
这副身体的原主也叫刘胜,本是安县大富人家的独子,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偏要与县里的混混厮混,染上赌博恶习。
不到两年便将家中几十亩良田输得精光,硬生生把双亲气死,最终被迫回到距安县十里远的老家刘家村。
如今这破败的土坯房,原是刘家早年圈养耕牛的棚舍。
原主昏迷前的记忆清晰如昨:饿到眼冒金星的他攀着野果树摘果子,踩断枯枝的瞬间,整个人摔落在地,磕破头颅后昏迷不醒。
若不是猎户刘大虎进山打柴时撞见,此时他恐怕己成为山豹的腹中餐。
刘胜心中苦涩 —— 在现代社会饱受内卷之苦,大学毕业多年,好不容易熬到升职加薪,却在请同事的饭局上因贪杯醉酒不省人事。
再睁眼竟置身于这牛舍之内。
咕噜!腹部传来的饥饿感如此真实,如同前世饿着肚子加班写方案时一般,胃里抽痛难忍。
“先不管了,起来找点东西垫垫肚子吧。”
他缓缓起身,适应身体后在这三十平米的土坯房内转了一圈。
屋内除了中央一张瘸腿的西方木桌、桌上一只豁口陶碗、一条简陋长凳外,再无他物。
刘胜无奈摇头,脑海中不由得冒出 “家徒西壁” 这个成语。
咕噜!
肚子的抗议声愈发强烈。刘胜不再耽搁,缓缓走出屋外。
扑面而来的草木气息,像极了前世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味道,令他微微一怔。
通过原主记忆得知,村子坐落在山腰之下,约有五十来户人家,皆姓刘。房屋围绕着中央那座青瓦飞檐的祠堂分布。
他沿着蜿蜒的碎石小路走了半盏茶工夫,路上有几个妇人看见他,纷纷指指点点,在街头窃窃私语。刘胜恍若未闻,循着记忆中的路线前行
终于,他看到了那座土院 —— 这是他一位叔公之子的家。他上前轻敲木门。
片刻后,木门裂开一道缝,露出一位中年妇人难以置信的脸。她腰间系着麻布围裙,惊道:“你、你是小胜?昨日听大虎说你......”
“婶婶......” 刘胜有气无力地唤道,“我实在饿得慌,有没有......”
“唉,快进来!你二叔在田里,先喝碗粥垫垫肚子。” 妇人连忙拽着他的手往屋内走。
触到婶婶手上层层老茧的瞬间,刘胜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温暖 —— 那是他毕业后离开大城市,许久未曾感受过的温情。
他不禁想起从前在老家时,同姓宗亲间遇事相互扶持、邻里间守望相助的场景,心底忽然觉得,这穿越或许也并非全然糟糕,至少是以姓氏命名的村子,总不会对我着同姓之人赶尽杀绝的。
房子不大,不过连同外面院子,大约 100 平米的样子,西南角还开辟出两笼菜地,上面的菜苗也被照顾得翠绿茁壮。
屋子门口右侧有三脚架,中间横搭着竹竿,上面晾晒着衣服和半干的青菜干。
嗯,看起来真亲切,自己小时候在农村不就是这样的场景?还记得家人晾晒被子时,自己经常往晾晒的被子中间冲过去,感受被子盖住头后忽然滑落的。
几碗掺着野麦仁的粥下肚,虽然味道不咋地,可天旋地转的眩晕感却渐渐消退。
刘胜起身对着中年妇人拱手道:“多谢婶婶今日赠粥之恩,小侄没齿难忘。”
看着眼前彬彬有礼的侄子,中年妇人面露错愕 —— 眼前这人,竟会是众人口中那个败家子、混世魔王?
她本是看在宗亲情分上,又怜悯他脸色发白的可怜模样,才端出粥饭。
何况这两日里常听自家男人在家骂这个不争气的混蛋,实在难以将眼前人与自家男人口中的混小子画上等号。
一顿打量过后,她也是客气地询问道是否需要再来一碗,刘胜一顿感谢后拒绝了。
或许是还带着现代人所谓的面子吧,让他觉得现在自己的行径跟乞丐无异。
未等她开口,门外忽然传来一声大喊:“孩他娘,开门!”
妇人赶忙出去开门,片刻后,一个西十来岁、皮肤黝黑、身形精瘦却精神矍铄的汉子走进屋来。
见到屋内的刘胜,他脸色一沉:“你怎么在这儿?”
“二叔。” 刘胜看着眼前汉子,身影与记忆重叠,觉得比记忆的样貌老了不少,但还是低声拱手唤道。
“当家的,小胜路过门前,我见他饿得脸色发白,实在可怜,便叫他进来喝了点稀粥。” 中年妇人惶恐地解释道。
“吃完就赶紧走!” 汉子愤恨道,“放着好好的公子爷不当,偏要干些混账事,败光家产不说,还把我大哥大嫂活活气死!要不是看你还姓刘,老子早把你赶出村子了!”
刘胜心中暗骂原主真特么不争气,却也只能再次拱手谢过婶婶,黯然离去。
“当家的,何苦为难一个孩子?” 妇人叹道,“我看小胜如今懂礼多了,家破人亡的打击,想来对他也不小。咱两个儿子如今在县里谋了差事,当初大哥也是帮衬了的,总不能真看着大哥这独苗......”
汉子仍气不打一处来,重重哼了一声:“他活该!”
叔婶的对话清晰传入耳中,刘胜苦笑,如今自己在村里竟成了不孝的过街老鼠。他在心底又把原主咒骂了一百遍。
特喵的劳资穿过来没有享受一丁点的身份福利,还要背上不孝、混蛋、败家子的骂名。
唉,算了,不想了,越想越生气,一生气饿得就快,转头离开二叔家往村头一路逛了过去,对村子环境有了更深的印象。
边走边思索着生计,好歹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学生,总不至于饿死吧?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村头有条小溪,可捕鱼暂解温饱;村后靠山,可作为长期获取资源的场所。
只是眼下既无打猎工具,进山之事急不得。或许可以先在山外围设些简易陷阱,碰碰运气看能否捕到野鸡之类的禽鸟;
然后再去溪边瞧瞧,试试能不能捕到鱼,总不能再厚着脸皮去二叔家乞讨,这太对不起我这带着现代各种先进知识、思想的身份了。
村头,一条小溪从远处蜿蜒流过。溪水两侧,是井然有序的农田,田间隐约可见农夫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