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无意再与王德发聊下去,便给了他想要的答复,不过还是撂下狠话:“下不为例。”
告辞王德发后,刘胜带着族人赶着马车返程。路上,他思索着关远的事。
关老头的病情近来有所好转,后面这些天他打算每日都派人去探望,捎些粮食和新鲜蔬菜。
关远这小子懂得感恩,他在桃溪村卖了田地,家中只剩爷孙俩,可谓是毫无牵挂了。
若把他弄到自己村里,让他种地、种菜,顺便帮忙打理花田如何?
花肯定要种,要不后面原料问题太被动,还能借机给他灌输一些现代植物遗传知识。
甚至可以把水稻育种的事也交给他。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可行。
但转念又想,姚乙是特殊人才,村里人自然没话说,可关远的情况不同。同姓宗族的村子有利有弊:好处是团结,坏处是排外。
唉,单靠本族人员,很难支撑起自己脑中的诸多计划,
村里要建学堂,没人;
村外要开垦花田,没人;
道路要扩建,没人;
城里要开商铺,还是没人。
当务之急,得先跟村长还有族老们谈谈对外人进驻的态度如何。
正思忖间,马车己拐入回村的小路。
下了马车刘胜先去了工坊,刚踏进门,一群婶子大娘便跟他打招呼,他一一回应后向内院走去。
只见村长正和几位族老在岗哨处坐着聊天。如今这里俨然成了老人们的聚会场所,他们名义上是为了工坊安全在此坐镇。
实则把这里当成了养老处,白天吃饭、休息都在这儿,谁让这儿饭菜可口呢?员工休息室又是男女分开的。
现在男休息室早被这几位老人霸占了,他们平日里泡泡茶、聊聊天,有他们在,婶子大娘们干活也不敢懈怠,个个都很勤快。
刘胜也喜闻乐见,平日里练完字再过来跟他们聊聊天,日子过的倒也惬意。
刘胜上前逐一打招呼,随后寻了张竹靠椅坐下。
村长当即询问桃溪村关老头和姚乙的情况。
刘胜详细回复,当听到关老头的疟疾有所好转时,老人们纷纷点头,夸赞姚大夫医术高明;
但听到姚乙被人推倒磕破了皮,他们个个瞪圆了眼睛,嚷嚷着要抄家伙去桃溪村把人接回来。
刘胜好说歹说,才劝住了这群激动的老头。
“太不像话了!以后咱们村的姑娘绝不能嫁到桃溪村去,那村的人不行!”
“对,就算有那边嫁过来的,我们也得好好考察一番!”
“王德发那老东西越来越不中用了,连村里人都管不住?”
“你这话说的,他年轻时好像很中用似的?”
“哈哈哈……”
听着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挖苦王德发,刘胜心里一阵无奈:背后这么议论人家真的好吗?
聊着聊着,话题转到了关力和关远身上,众人听后都面露同情。
村长对关远更是赞许:“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关远这小伙子却难得孝顺。为了给关老头治病,他把家里的田都卖了,可以后爷孙俩靠什么糊口呢?”
刘胜附和着,趁机试探:“听说他们爷孙俩种地都是好手,虽说种的是薄田,收成却总比别人好。”
“那定是因为勤奋。田里的庄稼,你对它用心,它才会回报你。” 一位族老感慨道。
刘胜接着说:“他们爷孙俩把地卖了,加上村民之前那么一闹,就算关老伯病好了,恐怕也没法在桃溪村待下去了。”
“要不把他们请到咱们村里来?我正打算给护商队的正式成员雇人照看田地,还能让他们传授些种地的经验。”
好几名族老觉得没问题,村长和另一位族老却陷入了沉思。
那位沉思的族老突然认真地问:“小胜,你是想让他们迁到村里住吗?”
刘胜心中一紧,来了,随即平静地解释:“我有这个打算,但也知道祖训。所以我想,能不能在村子外围,就是山坡以外的那片空地,再建一个拱卫村子的外村?”
见族老们都在沉思,刘胜没有催促。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既不触碰祖训,又不损害村里利益的最佳办法。
但要说服村里的话事人,恐怕得费一番功夫,就连村长刘万里也不敢轻易拍板。
沉默良久,刘胜给老人们泡上茶水。
终于,一位族老缓缓开口:“小胜,在外围建外村,会不会有问题?比如水源、土地、山林的使用。”
“如果有一天外村的人聚多了,会不会反客为主?”
这些担忧刘胜早有考虑,他假装思索后回答:“首先,那片地我们可以跟县衙报备,自己开垦交税,先把归属权定下来,这样一来,谁去谁留不都由我们说了算?”
“居然地都是我们的,自然不存在占用土地和水源的问题。”
“我们出资雇人建房,房子自然也归我们所有,不管是雇他们来开垦还是照看田地,这些房子都是临时给他们住的。”
......
众人从吃完午饭又聊到晚饭前,刘胜终于把村子的最大难题“人” 的问题,跟族老们说清楚了。
也达成了共识:要自保得先有力量,所以护商队的计划是不会变更的
地要种,路要扩,学堂要建,村外的花田也要开垦,族老们都意识到了目前制约他们村子发展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少
刘胜的想法很简单:没人就雇人,让雇来的人住哪儿?就住在村外围那片向官府申报的土地上,那也是属于村里的地。
这时,村长提出了关键问题:“有谁愿意一辈子住在不属于自己的房子里,种不属于自己的田呢?”
刘胜回答:“愿意来的,本就是没田没房的人。我们给他们一条看得见希望的路,我给的工钱绝对是这方圆百里最高的。”
“他们有了钱,将来就有希望买自己的地、盖自己的房。”
“或许他们以后会离开,但这样的苦命人人我相信大康多的是的是。”
“我们在利己的同时,也在帮他们,让苦哈哈的农民有一条生路”
“让他们不至于种了一辈子的地,却好像从未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痕迹那般。”说完刘胜眼光深邃了起来。
这番话说到了点子上,几位族老都是穷苦出身,对此感同身受。
刘胜为了稳住他们最好说了一句:“怕反客为主?只要我们子孙后代不糊涂,凭借我们为他们创造的绝对的金钱和武装实力,刘姓宗族就能一首强盛下去。”
老人们听了,既欣慰又惋惜,自己老了,真想再年轻十岁,跟着这小子为宗族再拼一次呀,于是也一起表态同意刘胜的外村设想。
刘胜见状十分高兴,外村的设想被接受后,事情就好办了。
接下来,他打算西处 “挖人”去。
会木匠活?,来刘家村;会种地养花,来刘家村;会教书育人,来刘家村;身手了得?,来刘家村……来来来,全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