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疏缓缓地掀开那古老而神秘的琴盖时,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她定睛一看,只见那五十三个琴键的表面,竟覆盖着一层灰绿的苔藓,宛如沉睡千年的古老生物。
这些苔藓看起来有些脆弱,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裂开来。然而,当林疏的手指触碰到琴键的瞬间,她惊讶地发现,这些苔藓竟然微微震颤了一下,仿佛被她的触碰唤醒了一般。
原来,这些苔藓并非普通的植物,而是王小桐运用生物电镀技术精心培育出来的“声波苔藓”。这种苔藓具有独特的特性,它能够感知演奏者的脑电波,并根据其变化而改变自身的振动频率。
也就是说,当林疏坐在这架钢琴前时,即使她毫无演奏经验,她脑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会通过脑电波传递给这些苔藓,进而引发它们的振动。而苔藓的振动又会反过来影响钢琴的音色,使得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变化。真正做到了不用专业老师弹,只要脑中有旋律,人人都是音乐鉴赏人。(可怜的音乐老师并不知道因为一次请假,自己将被高科技而无情取代。同时也证明了一句话:班主任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并不需要样样精通,只要做到样样都会。)
今天要赏析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林疏的手指轻轻划过谱架,指尖传来的触感让她不禁微微皱眉。原来,昨夜周小渔趁她不在,偷偷在谱架上喷涂了一些荧光孢子粉,这些粉末在黑暗中会发出微弱的光芒。林疏心中有些不悦,但还是决定先专注于今天的课程。
她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是维也纳金色大厅版的《茉莉花》。”说着,她按下了播放键,音响中顿时传出了童声合唱团那甜美而纯净的嗓音。
正当大家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时,李薇突然举起了手,她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林疏见状,微笑着问道:“李薇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
李薇站起身来,有些犹豫地说:“老师,我注意到原版歌词里有一句‘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我觉得这句话似乎有些暗示女性自我阉割的意味,您怎么看呢?”
空调出风口缓缓飘出一团淡蓝色的孢子雾,如幽灵般在空中游荡。这团孢子雾仿佛有生命一般,随着空气的流动而缓缓扩散。
与此同时,钢琴的低音区突然发出一阵低沉而阴郁的变调。这并非人为弹奏,而是王小桐预设的反向声波程序在起作用。这个程序专门用来解构父权审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挑战传统的音乐观念。
林疏站在一旁,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她戴上一副医用橡胶手套,仿佛要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然后,她拿起一把解剖刀,毫不犹豫地划开了面前的乐谱。
“注意,”林疏的声音低沉而严肃,“维也纳版删除了所有关于‘摘花’的段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删减,更是将女性物化成了永不凋谢的装饰品。”
她的话语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地剖析着音乐背后隐藏的父权意识。
接着,林疏将那把手术刀般细长的指挥棒高高举起,指向投影幕。瞬间,全息影像中的金色大厅里,原本优雅绽放的茉莉花瓣突然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急速生长出尖锐的花蕊。
这些花蕊如同利箭一般,刺破了歌唱家们华丽的燕尾服,仿佛是对父权审美下女性被束缚的一种反抗。
周小渔站在一旁,专注地观察着这一切。她迅速在五线谱上记录下花蕊的数量,惊讶地发现这些花蕊的排列竟然与《避孕药使用指南》的页码完全相同。
"现在创作你们的《茉莉花》变奏。"林疏分发浸泡过苔藓汁液的羊皮谱纸,"用任何能找到的声源。"
王小桐小心翼翼地拆开古筝的琴码,然后将苔藓传感器安装在琴身内部。这个小小的传感器就像是一个秘密的守护者,静静地等待着音乐的唤醒。
当王小桐开始演奏传统的柔板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琴弦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情感,开始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使得王小桐的指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形,让她的演奏变得更加细腻、柔和。
然而,当王小桐即兴演奏时,苔藓传感器又展现出了另一种奇妙的功能。苔藓释放出了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让王小桐的韵律感瞬间增强,她的演奏变得更加富有激情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在教室的后排,李薇正在摆弄着她的试管架。这些试管架被她巧妙地排列成了一个打击乐组。每个试管中都装着不同pH值的溶液,当它们相互撞击时,会发出独特的声音。
李薇用这些声音来演奏《女书》密码的摩尔斯电码节奏。她仔细地调整着溶液的pH值,让每一个音符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密码的信息。
在实验的过程中,李薇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她将浓硫酸倒入一个装有《妇德经》残页的培养皿时,残页迅速溶解并发出了一阵嘶鸣声。而这阵嘶鸣声的频率,恰好与茉莉花调式的第七个半音相吻合。
最惊人的是周小渔的人体实验。她将ICU录制的母亲呼吸声导入苔藓合成器,混音器突然爆发出尖锐的长鸣——频谱分析显示,这是三十年前女学生溺亡的荷花池次声波残留。
就在教务处主任像一阵狂风一样破门而入的瞬间,林疏毫不犹豫地按下了讲台上的紧急变调键。
刹那间,原本嘈杂而混乱的乐器声音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间变得整齐划一。所有的乐器都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操控,迅速切换成了标准版的《茉莉花》。
然而,这看似完美的转变并没有掩盖住一个事实——苔藓菌丝仍在琴箱里肆意生长,仿佛它们才是这场音乐会的真正主角。
“你们这是在玷污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务处主任怒不可遏地吼道,他那原本就有些狰狞的面孔此刻更是因为愤怒而扭曲变形。
与此同时,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主任手中那只昂贵的鳄鱼皮公文包,竟然开始渗出一滴滴绿色的汁液,就像是被苔藓菌丝侵蚀了一样。
面对主任的指责,李薇却毫不退缩。她冷静地举起手中的滴管,对着众人说道:“我们并不是在玷污传统文化,而是在努力还原被父权制删除的副歌部分。请大家仔细聆听……”
她小心翼翼地将抗抑郁药溶液滴入低音大提琴的f孔,仿佛这是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仪式。就在溶液接触到乐器内部的瞬间,一股奇异的力量似乎被唤醒了。
乐器突然发出了一种如同远古鲸歌般的低频振动,这声音低沉而悠扬,仿佛来自深海的呼唤。随着这声音的响起,教室的玻璃竟然应声碎裂,玻璃碎片如雨点般西处飞溅。
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中,每个人都被玻璃碎片所包围,但奇怪的是,这些碎片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伤害,反而在他们眼前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幻象。
周小渔看到母亲的化疗仪上竟然开出了一朵洁白的茉莉花,那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他感到一阵温暖和安慰。
王小桐则惊讶地发现自己设计的垂首农场竟然在月球上生长起来,绿色的植物在荒芜的月球表面蔓延,给这片死寂的世界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李薇的瓷瓶在她眼前幻化成了一个子宫形状的航天器,它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似乎在等待着被发射到宇宙的深处。
而林疏锁骨上的山茶花纹身也开始发生变化,原本静止的花纹如同有了生命一般,蔓延成了一条通往电离层的藤蔓,仿佛在引导他探索未知的领域。
次日清晨,当保洁员进入音乐教室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所有的乐器内壁都爬满了一层细密的菌丝网络,这些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
更令人惊讶的是,音乐教室的《茉莉花》乐谱也被苔藓所覆盖,苔藓在谱纸上重新编排了音符,符干上长出了分叉的假根,休止符则变成了孢子囊,整个总谱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微观世界。
最诡异的当属钢琴。掀开琴盖可见低音区键缝里,灰绿菌丝拼出一行颤动的歌词:
“我既绽放,何惧连根拔”
当教导主任命令销毁钢琴时,整架钢琴突然自主演奏《国际歌》。生物实验室报告显示,苔藓菌丝己通过地暖管道侵入全校广播系统。
那天黄昏,女生们集体哼着新版茉莉花走过荣誉墙。玻璃橱窗里的校长照片突然长出木耳,播放1944年延安版《茉莉花》录音——那是初代女校长参加革命前最后的演唱。女生们将卫生巾内衬改造为录音膜,经血流动的声纹图谱可破译成《被压抑的女性呐喊》数据库。王小桐研发的腰带装置,能将月经期宫缩频率转化为低频声波,瓦解男权演讲的次声波控制。周小渔设计的微型仪器,用不同情绪眼泪的张力差异演奏《第二性》核心章节。李薇收集毕业班女生头发编织的琴弦,在演奏时会释放原主人记忆脉冲波。
校园钟楼的铜钟内壁滋生出茉莉花状苔藓,整点报时变成女声合唱。男生足球赛的加油口号被自动转译成《妇女参政歌》。教师办公室的保温杯长出会唱《娘子军连歌》的菌菇。教育局红头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所有"女"字偏旁部首集体叛逃……
林疏在音乐教室日志上写道:「当第一个休止符开始呼吸,规训的乐谱就注定分崩离析。」此刻她锁骨的山茶花正在分泌信息素,吸引全球女性主义者的生物电波在此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