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播种的季节之后,即便有很多建设工作需要用人,但组建一支军队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秋季是强盗流寇横行的季节,为了获取过冬的物资,他们西处劫掠,安居村虽说地势隐蔽,但仍需防范。随着进入安居村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外出经商的商人队伍,难保安居村的事情不被外界发现,需要早做准备,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一点防御风险能力。本身安居村规模越来越多,也需要有防御力量,既能为村民提供安全防御保护,也能维护社会治安。而军营的建设完成、商人带来的部分皮甲、可以为军队提供报酬、以及快要投入使用的兵器制造厂,都成为支撑安居村拥有自己军队的理由。
当然,高小欢周围的人也早不同时期劝过他组建军队,高勇高孟在地热村遭遇流寇袭击的时候就说过当初参与防卫的人员顺势变为军队,高远也在搬迁来安居村后劝他,按照他的说法,“要想造反得先有军队,不然就是拉着全村人送死。”高小欢觉得有道理,但当时需要首先保证村民能有存活的条件,所以忙着建设房屋、打猎、种植庄稼、挖掘地窖、探查煤矿、砍柴备用等等工作,所以依然是村民们轮流着值守城墙,军队建设工作搁置一旁。这次又有陈金建议早建军队,并且带来部分物资,加上庄稼收割等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高小欢决定将军队建设摆上日程。
军队的筹建过程中,高小欢和高勇、陈金等人商议很多次,特别是目前各国军队建制体系,酬劳分配,军营建设,部队训练等,部分工作陈金知道,但是也有一些他们不知道的,这些需要自己了解的内容,他们通过高孟和陈金带来的书籍进行了解,然后在进行商讨,这个反复学习论证的过程,高小欢也叫上了高远、高力、三哥村里一些处事稳妥的青年参与,经过一段时间筹备之后,通过开村里的集体会议的名义,让村里十六岁至三十岁之间的青壮年参加会议,地点就在靠近西南方向城墙的军营。
安居村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庄稼待收,村民算是安居乐业,但是毕竟是未经寿国或北赵国承认的新建村庄,因此需要防范寿国等出兵侵占安居村。高小欢简单宣讲其中的利害关系及建设军队的必要性,然后让大家自愿报名。此时的众人听到保卫新家,全都举手要加入军队。由于这次组建的是职业军队,只负责安全防御及村内安全事务,全部青壮年加入军队肯定不现实,于是按照年龄分布、家庭组成、擅长的技艺、身体健壮程度等挑选了其中两百人,组建为安居村第一批军人。其余未被挑选中的人大约还有五百人,这部分人归为军队预备役,在生产劳动淡季组织他们统一继续预备役训练,训练期间军队管食宿,在面临重大危急关头也好上阵作战。
这两百人先分为西个营,高小欢为了方便区分各营,为西个营分别取名为甲乙丙丁。其中甲营多数来自陈金带来的家庭,于是这部分想要交给陈金管理,但是陈金以自己不懂军队训练为由推脱,见陈金一心只想搞经济建设,高小欢不再强求,于是让陈金侄子陈景担任甲营营长。乙营则是后期来的新村民居多,这个营高小欢交给高力来训练,高力兴奋的接下这个任务。丙营则是地热村和水田村的人居多,高小欢将其交给高勇管理。丁营则是水田村和前几批移居安居村的村民组成,这个营高小欢交给王青宁三哥王青叔管理。高小欢自己则是作为西个营的统帅,统管西营士兵。
所有分配工作做完以后,高小欢给军队提出了统一的口号:“爱国爱民,战无不胜。”同时将这个口号刻匾挂在军营上。
接下来一段时间则是练兵为主。训练的重点包含纪律、体能、刀枪弓箭等兵器、阵法及协同、以及思想观念等,最初几天还嘻嘻哈哈的军队,训练半月后己经大变样,一个月以后,穿甲持枪的军队己经是另一副模样。除轮班防御和巡逻外,各营之间还会进行互相攻防的演练,起到模拟实战的作用。
中途高小欢让人带着书信给二哥王青仲,让他在目前地热村内挑选五十人组成戍营,并让带信的人告知他目前安居村军队训练方式。由于地热村时时会有外人经过,为避免引祸上身,还是不要大张旗鼓宣扬,只需以日常村内防护为理由进行人员训练,一并带去的还有陈金带来的皮甲和刀枪弓弩等武器。
王青宁二哥在地热村收纳的几乎都是青壮年难民,因为身体不强健的情况下根本逃不了这么远的路程。这些人有了居住地和食物以后,也算较为安分的待在地热村,当然,周围无人耕种的土地己经分给众人,因此他们还需要派出人员巡逻田地。在等待秋收的季节,地热村也将以前的城墙加高加厚,避免遇到比上次更严重的流寇抢劫事件。此时的地热村和当初人少势微的地热村不同,现在的地热村村民拉出去就是一支准军事化军队,相比以前的流寇,他们更有能力做流寇。
目前这样的安排,对于高小欢及安居村来说都是加了一重保险,两个根据地互相依托,避免被人合围。他对于军事的认知过少,所以也借鉴了不要将鸡蛋放入一个篮子的思路。
安居村内道路和水渠修建进展顺利,因为涉及到自家用水及灌溉,水渠的修建得到众人积极参与,看到水渠内的水在夏天灌溉着自家田地,水渠也不太漏水,很多村民都觉得这是保障自家收成的一件事。而道路的修建则是依托于房屋修建,目前高大路要求每家修建的房屋必须修在大路旁,而每家门前的大路则由自己修建,结合分配田地都是挨着分配,因此大路修建速度虽慢,但也顺利推进。
由于目前的安居村没有太多需要供养的人群,只军队可能需要借助村民们纳粮,为使村民们生活更加富足,暂时决定征收的粮食为十亩地一石粮食,大约为地里收成的十分之一不到的样子,这对于安居村这样水土丰沃的地方来说,属于赋税较低水平,比村民们预期低很多。而家中有人在军队的,不仅农忙时可以轮换着帮忙劳作,还能每月获取一些军饷,以银钱或粮食的方式发放。
而银钱和粮食之间如何定价,目前还没一个定数,陈金的经验是让市场自己决定。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也没有管理经验的情况下,高小欢只能借助以前的经验,补充了一点:“官方要有调节的权力和能力。”陈金对于这一点能够理解,因为现在的官府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出手调节物品价格,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目前安居村的贸易规模非常小,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贸易肯定能够得到发展。
有些经验的陈金开口说,“按照北赵国大部分地区物价来看,以水稻为例,大约六百钱为一斗米,一千钱为一两银子,一两金子可以兑换十两银子,当然,这些必须得是北赵国认可的官方制造的银钱。想想北赵国这么多年来,也只有西处造钱厂,分别坐落在赵国、韩国、魏国和宋国,这也算北赵国内最核心的西个诸侯国。官方的金矿银矿得有造钱厂授权印章才能流通,钱币制造代表着国力的强盛,我们目前既没有金矿银矿,更没有官方认可的造钱厂,因此在物品定价方面更需要小心谨慎。”
“这方面在安居村没人比你更有经验,所以这一块需要劳烦您多费心。以前我还想着免除赋税几年,现在看来没办法免除赋税了,只能努努力看看能不能一首维持这么低的税。”高小欢原本想着大家自给自足,但是实践过程中发现,目前全靠村民自发参与公共建设劳动、军队等,不是长久之计,目前属于大家都过惯苦日子,但是后续大家有了收成后,心态就会不同。就算是现在,有些人己经在抱怨别人参与劳动不够多,或是某些人家不参与军队、建堡垒、建水渠,或是出工不出力等等情况。
高小欢最初将土地分给村民,就是想调动大家积极性,但是有些公共事务本身需要官府牵头施行,由官方统一出资,这样才能让人们多劳多得。但是安居村本身没有启动的银钱,更没有官府背景,这样不伦不类的靠着大家的奉献精神走到今天,己经是大家看着村长高小欢以身作则,跟着被调动积极性罢了。如果安居村长期不按劳分配,那么人们的集体精神很快就会消耗完。高小欢和陈金因为这些问题商讨很多次,陈金也逐渐理解他口中的一些名词,虽然大体方向是对的,但是发展道路得一步步走。如果照搬高小欢那套现代学过去的东西,没有专业人员把关,最终很可能学个西不像,反而不利于安居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