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王宫深处,几盏青铜灯在微风中摇曳,将议事殿内的人影拉得忽长忽短。
赵迁端坐于案前,目光沉沉地望着面前摊开的羊皮地图。
殿内寂静无声,唯有烛火偶尔爆出一两声轻微的噼啪响动。
赵嘉立于一侧,眉头紧锁,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黑石谷的位置。
“大王,斥候回报,黑石谷虽有大量粮仓,但守备松懈,此必是秦军诱敌之计!秦人狡诈,绝不会将真正的粮草置于如此显眼之处。”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反倒是插箭岭,虽地势险要,但斥候曾见神秘商队秘密运入粮食,且守备森严,极可能才是秦军真正的屯粮之所!”
蔺诚负手而立,神色凝重,缓缓摇头道:“武成君虽有道理,但秦军诡计多端,焉知黑石谷不是故布疑阵,而插箭岭亦非虚张声势?若贸然出击,恐中埋伏。”
他抬眼望向赵迁,语气中带着一丝迟疑,“臣还是之前的想法,与其孤注一掷,不如按兵不动,固守邯郸,待秦军锐气耗尽自退。”
赵嘉眉头紧皱,“臣支持大王主动出击的策略,但蔺郡守的担忧不无道理,臣以为应当继续设法搞清情况,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再出击不迟!”
赵迁依旧沉默,目光在地图上缓缓游移,仿佛在权衡着什么。
半晌,他才淡淡道:“两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
蔺诚一怔,忍不住问道:“那大王的意思是……”
赵迁抬起头,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莫测的笑意:“传令下去,为寡人准备一支精锐骑兵,三日后,寡人要亲自率军出城。”
此言一出,蔺诚与赵嘉皆是一惊。
蔺诚急声道:“大王!如今情况不明,贸然出城与送死何异!若秦军设伏,后果不堪设想!”
赵嘉攥紧腰间佩剑的兽首,指节发白:"敢问大王欲袭何处粮仓?纵使出兵,也该有个明确去处!"
赵迁摆了摆手,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袭击哪个粮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寡人必须率主力出城。”
"这..."赵嘉剑眉几乎拧成死结,喉结上下滚动,"恕臣愚钝,实在参不透其中玄机。"
蔺诚的甲胄随着急促呼吸发出细碎声响:"大王这些日子的谋划确实..."
"可曾失手?"赵迁截住话头,目光炯炯地首视着这位老臣。
蔺诚的喉间哽住:"不曾...但..."
赵迁轻笑一声,目光深邃如渊:“过几日,你们自会明白。”
殿内再度陷入沉默,唯有烛火摇曳,映照出三人各异的神色。
蔺诚与赵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疑虑,但见赵迁神色坚决,只得躬身领命。
“臣……遵旨。”
待二人退下后,赵迁独自立于殿中,目光重新落回地图上。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黑石谷与插箭岭,最终停在邯郸城外的一片开阔地带,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
“你们以为我只能二选一吗?……”他低声自语,声音几不可闻,“这一次,我要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神兵天降!”
百花楼雅阁内,沉香袅袅,珠帘半卷。
赢雪斜倚窗边,指尖轻点茶盏,蘸了清水,在檀木案几上缓缓写下——
「赵军斥候,可曾入城?」
水痕清浅,字迹转瞬即逝。
侍女青鸾垂首上前,素手同样沾水,指尖轻划——
「己入城。我们的人亲眼所见。」
赢雪眸色微深,指尖再动——
「荆勇那边?」
青鸾眼睫低垂,手腕轻转——
「引火之物俱己备妥,太仓之内,亦有我们的人。」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却是温暖如春。
案几上的水痕无声蒸发,仿佛从未存在。
三更的梆子声刚刚敲过,王宫西北角的偏殿内,赵迁独自一人立于青铜灯盏前,跳动的火苗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
他身着粗布衣衫,腰间只系一条普通革带,若非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任谁也认不出这是堂堂赵国君主。
“大王,白狄又去太后那边了,可以出发了。”屏风后传来低沉的嗓音,庞美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从阴影中浮现。
这位赵国卫尉同样一身平民打扮,左脸颊上一道狰狞的伤疤在烛光下更显可怖。
赵迁微微颔首,伸手转动案几上的青铜烛台。
随着机关咔哒作响,殿角一块地砖悄然下沉,露出黑黝黝的洞口。
潮湿的霉味夹杂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密道己检查过,沿途无人。”庞美压低声音,递过一盏裹着黑布的灯笼。
赵迁接过灯笼,毫不犹豫地踏入密道。
石阶湿滑,他不得不扶着墙壁缓慢下行。
这条密道是先祖所建,连通王宫与城中多处宅院,本是危急时刻的逃生之路,如今却成了他秘密行动的通道。
黑暗中,只有灯笼微弱的光晕指引方向。
约莫半个时辰后,前方出现微弱亮光。
赵迁熄灭灯笼,示意庞美先行。
卫尉熟练地敲击石壁,片刻后,石壁无声滑开,露出一间狭小的柴房。
“大王。”守在出口的两名侍卫立即跪地行礼。
赵迁摆手示意他们起身,从柴房缝隙向外望去。
这是一处废弃的宅院,院中杂草丛生,断壁残垣间偶有虫鸣。
“工坊情况如何?”赵迁压低声音问道。
庞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回大王,己制成三十七个热气球,工匠们日夜赶工,再有十日,数量可翻倍。”
赵迁轻轻颔首,以战国时代的生产力,十几天内能生产这么多,着实令他有些意外。
他跟随庞美穿过杂草丛生的庭院,来到一处看似坍塌的假山前。
庞美拨开藤蔓,露出隐藏的石门。
石门开启的瞬间,热浪夹杂着皮革、桐油和金属的气味扑面而来。
假山下别有洞天。巨大的地下工坊灯火通明,数十名工匠正在忙碌。
有人裁剪丝绸,有人编织藤篮,有人熬制特制胶水。
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坊中央几个己经完成的热气球——巨大的丝绸气囊下悬挂着藤编吊篮,吊篮下方固定着铜制火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