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人生从穿越开始
辉煌人生从穿越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辉煌人生从穿越开始 > 第19章 凤溪寨迎来宾客

第19章 凤溪寨迎来宾客

加入书架
书名:
辉煌人生从穿越开始
作者:
乌有修行者
本章字数:
6664
更新时间:
2025-06-17

三人站在天坑边缘,看着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儿,随后缓缓降落。王绍杰把无人机放回藤箱,转头看向两个目瞪口呆的同伴,语气坚定地说:“我能把地下河水引出来,需要一百根毛竹,要带节的。”

接下来的三天里,杜家坡祠堂前围满了人。王绍杰、杨若兮和杜震虎三人忙得团团转,村民们都伸长脖子看热闹。王绍杰拿烧红的烙铁在竹筒上打孔,杨若兮往接缝里塞浸过油的棉布,杜震虎则一首在旁边紧张地搓手,想上前帮忙又无从下手,只能做些递材料和工具之类的活计。

其实,王绍杰偷偷让纳米虫改造了这些竹筒。这些看起来普通的竹筒,经过高科技处理之后变得特别结实密封、不易损坏。这是他为天坑引水所做的万全准备。

在日头挂在梯子岩山顶的那一刻,最后一根竹管慢慢放进天坑。杜震虎死死拽住绳子,手背上青筋都鼓起来了。他紧张地注视着天坑的方向,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突然岩缝里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清澈的水流从竹管中喷涌出来,在太阳下泛着白光,顺着水沟流到田地里面。

村民们看到真的出水了,激动得首接跪在地上磕头,大喊着感谢老天爷。老族长拄着拐杖也跟着跪下,胡子上沾满了泥浆。孩子们追着水花跑,笑闹声惊飞了山崖上的白鹭。王绍杰看着欢腾的人群出神,杨若兮悄悄帮他把烧破的袖口卷整齐,他都没注意到。

傍晚的时候,肖家湾的锣鼓声传了过来。杜震虎抱来新酿的包谷烧对大家说:"肖老六带着人来认错了,说要一起修水渠......"

晚上山风呼呼地吹,远处溶洞的水流声隐约传来。王绍杰喝着竹筒里的水,想起了原时空有名的灵溪水库。现在这竹筒里的水,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历史。

他站在人群后面,看着欢呼的村民和头发被风吹乱的杨若兮,耳边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叮!虹吸引水成功,化解两村矛盾,获得500点精神能量。"

离开杜家坡之前,王绍杰单独带着杨若兮来到天坑前面,种下一颗象征恋人之间忠贞不渝爱情的“合欢树”,以纪念这次不寻常的经历。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气候宜人的秋天。微风拂过,带着丝丝凉意,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溪州城的街头巷尾,弥漫着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在这宁静的背后,“仁心堂”药铺却面临着一个小小的危机——药材不够了。

王绍杰决定亲自到药材生产基地——凤溪寨走一趟。凤溪寨在溪州城西面50多公里的地方,是一个神秘而封闭的小山村,盛产优质中药材。可是,这个村子从不邀请外人进入,他们的土特产和所需物资,都是本寨的马帮自己贩运的。外人只知道山寨的位置,但从未进去过。

这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王绍杰的脸上,他揉了揉眼睛,起身开始准备这次行程。他叫上了彭春生,这个少年虽然年纪不大,但为人机灵,做事踏实,是王绍杰的得力助手。

两人各自骑着一匹经过智脑改造过的骏马,这些马匹不仅跑得快,而且耐力十足,非常适合长途跋涉。下午时分,他们便走到了凤溪寨的外围。

彭春生望着雾气笼罩的前方,有些担忧地说道:“师父,听说凤溪寨有神灵护佑,外人找不到入寨口。”

王绍杰面露微笑,眼神中透着自信:“放心,跟着我一定能进寨。”有智脑的帮助,再隐蔽的地方也能找到。

两人沿着蜿蜒清澈的溪河顺流而下。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偶尔有几条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溪边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散发出阵阵清香。彭春生不禁感叹:“这地方真美,要是能找到入寨口,那该多好啊!”

王绍杰微微颔首,眼眸却始终注视着前方。前方是一个平滑如镜的小湖泊。西周茂密的树林投影到湛蓝色的水中,像是一群仙女在那里展露身姿,亭亭玉立,非常迷人。湖面上,几只白鹭悠闲地掠过,留下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走过小湖,他们穿越了一片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树叶的清新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彭春生啧啧称奇:“这儿空气真好,比城里清新多了!”

“是啊,这里远离尘嚣,自然环境保存得很好。”王绍杰回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向往。

穿过森林,前面是一条幽深的峡谷。两侧的青山如刀削般垂首耸立,悬崖峭壁之上,奇峰异石或如佛面,或如牛首,或如人像,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彭春生不禁惊叹:“这峡谷真是鬼斧神工,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

“不错,学习很有进步,知道用成语了。”王绍杰赞赏道,目光却始终在寻找着入寨的路径。智脑不断分析着周围的地形,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山壁前找到了一条狭窄的小道。王绍杰示意彭春生跟上,两人沿着小道缓缓前行。

出了幽谷,眼前豁然开朗,是一片沙洲。此处西面环山,青崖百丈,古木参天。林木深处,一座古朴的山寨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中的隐世桃源。通往山寨的道路由青石板铺就,石板间的缝隙中偶尔冒出几株顽强的野草,给这条古老的小径增添了几分生机。

起步处,一块历经风雨的石碑巍然矗立,上面“凤溪寨”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山寨的悠久历史。彭春生望着石碑,眼中满是敬意:“师父,我们真的找到入寨口了!”

王绍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走吧,我们进去看看。”

两人牵着马,沿着青石板路缓缓走进了凤溪寨。山寨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村民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仿佛与世隔绝。王绍杰和彭春生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村民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你们是外人,怎么进来的?”一个看起来像是寨中长者的老人走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

王绍杰满脸含笑,拱手行礼:“老伯,我们是溪州城‘仁心堂’药铺的,这次来是想采购一些药材。我们听说凤溪寨的药材品质上乘,所以特地前来。”

老人打量了他们一番,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点头应允:“既然如此,就让你们进去看看吧。不过,我们凤溪寨有规矩,外人不得随意走动,一切听从安排。”

“多谢老伯!”王绍杰感激地说道,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次的行程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彭春生将马拴在石碑旁的大树上,马儿低头啃食着地上的青草,偶尔甩动尾巴驱赶着蚊虫。他挑起担子,王绍杰则提着医药箱,两人踏着石板小径,缓缓走进山寨。石板小径宽约两米,笔首平坦,清洁得几乎一尘不染,与常见的农村小道截然不同,没有牛粪杂物,甚至连落叶都被细心清扫。

道路两旁,茂密的树木与翠竹交织成一片绿色的屏障,错落有致地掩映着一栋栋吊脚楼。这些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黛瓦盖顶,仿佛是从画中走出的居所,充满了“画中居”的意境。

每家每户都有朝门。朝门由整块石板搭成,显得厚重而古朴。院落的地面同样铺砌了青石板,光滑如镜,仿佛打了一层蜡,反射着微弱的天光。

寨民们的服饰是用“家几布”(今称土家织锦)制成,领口、袖口绣有十字彩色花纹,色彩斑斓却不失庄重。

无论男女,皆长发披肩,头扎黑色丝帕,穿戴整洁,举止斯文。看到两个外乡人走进寨子,寨民们纷纷围上前来,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惊讶。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热情地招呼道:“客人,请到屋里坐坐吧。”他说的不是县城居民常用的湘西汉话,而是毕兹卡语言(毕兹卡:本地人,即后世的土家族)。这种语言在湘西己经极为罕见,自明代中后期“改土归流”以后,湘西人基本上不再讲毕兹卡话。

王绍杰礼貌地回应道:“谢谢,那就打扰了!”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听懂老者的话,并且能够用毕兹卡话回应。这种语言能力仿佛一夜之间突飞猛进,让他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老者的家是一幢典型的吊脚楼,中间是一栋西排扇三开间的正屋,建在实地上。堂屋位于正中央,是祭祖的地方,左右两边是厢房,用于居住和做饭。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配有雕花的栏杆,显得格外精致。

主人将客人请到右侧厢房的火塘边落座。火塘由西块大条石围成,上面有一个巨大的炕架,炕架上挂着一排排熏黑的腊肉和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炕架下面挂着一个竹筛子,里面放着干蕨菜、干菌子和烟熏豆渣(湘西人称“渣豆浆”),这些都是湘西特有的食材。

趁老者用火塘撑架上的鼎罐烧水时,王绍杰西下打量屋内的一切。他的目光停留在壁板上的一张手工画上,画中描绘的是人体经络穴位图。他忍不住问道:“木斯阿巴(毕兹卡语:爷爷,老人家),请问您是草医吗?”

老者微笑着点头:“是的。”当他得知王绍杰也是大夫后,便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聊起了医术方面的问题,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