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可惜啊!”道士叹息一声,“你只是照猫画虎,追求的是拳术套路这些表象形式,却未能领悟功夫的内在精髓。修持功夫,应以炼养阴阳、性命双修为第一要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多谢道长指点!”王绍杰肃然起敬,眼中升起敬仰之情。他没想到,一位普通的赶尸师傅竟能说出如此深刻的武术真谛。
“嗯。”道士轻声回应,随即闭上双眼,开始逐一扳过王绍杰的每根手指,眉头微蹙,低声自言自语:“咦——,奇怪啊,怎么摸不到从前呢?”
他放开王绍杰的手,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来历算不到,好像突然出现在这里。”
“果然是奇人啊,一摸就知道自己来历不明。”王绍杰暗自惊叹,心中对这位道士更加敬佩了几分。他满怀希望地问:“师父,我今后的命运如何?”
把胳肢窝里的阴锣取下重新拿在手上,道士缓缓说道:“你会遇到一连串的奇事,并且在贵人的帮助下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什么收获?”王绍杰急忙问道。
“嘘——”道士将敲锣棒竖在嘴巴前,神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说罢,从道袍的暗袋中轻轻取出一对婴儿巴掌大小的龙凤玉佩,递给王绍杰:“这是一位同道好友所赠,刚才在我怀中发热斗动,似有灵性,我料想它们与你有缘,便赠予你了。”
王绍杰双手接过玉佩,感受到一股暖流透过指尖涌进心田,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经脉中缓缓流动。
他仔细端详这对玉佩:玉质温润细腻,色泽柔和而富有光泽。龙玉佩上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龙首高昂,龙须飘逸,龙身蜿蜒盘曲,龙鳞细腻逼真,每一片都仿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凤玉佩则呈现出凤凰展翅高飞的姿态,凤头精致美丽,凤眼炯炯有神,凤羽层次分明,根根清晰可见,那优美的曲线宛如天边绚丽的云彩。龙凤玉佩的表面还刻有繁复而神秘的花纹和符号,那些纹路似隐似现,像是古老的咒语,又似蕴含着宇宙间无穷的奥秘。
“这对玉佩有什么特别之处?”王绍杰好奇地询问。
道士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如古井:“这对玉佩乃是至宝,能够辟邪驱鬼,保你平安无事。在古代,龙凤本就是祥瑞之兆,龙代表着权威与力量,凤象征着尊贵与美好。这对龙凤玉佩相结合,更是具有强大的灵力。更重要的是,当你遇到真正的挑战和困难时,它会发出微弱的光芒指引你前行,就像黑暗中的灯塔,为你照亮前行的道路,助你突破困境,走向成功。”
王绍杰心中一阵感激,连忙鞠躬致谢。他恭敬地问道:“师父,您还有何指教?”
道士目光首视着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肃:“记住,无论未来发生什么,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命运虽然难以捉摸,但只要你心怀善念,勇往首前,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这对龙凤玉佩只是你前行路上的一个助力,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你的内心。”
王绍杰凝视着道士的神态,郑重地点了点头。不等他开口接话,道士己经唱念一句“福生无量天尊!”继续敲击着小阴锣,引领着尸体一蹦一跳地从旁边离去。约莫十来米后,道士回头,声音在夜风中飘荡:“此地是庸县三角坪,今日是民国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王绍杰的心脏猛地一跳:“民国五年,不正是1916年吗?这是一个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乱世。”他内心吐槽道:“智脑怎么把时空瞄点定错了。“正想唤醒智脑质问它,可一想到能量问题,只得无奈地咽下这口气。
他轻叹一声,心中充满忧虑:“在这乱世中,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否则随时有可能命悬一线。”稍许一盘算:“不过,庸县离王村很近,我可以借此机会去寻根问祖。”
庸县,就是后世著名的风景区——天门山所在地。这个时期的庸县城池,仅以十字街为中心,方圆不过两公里。三角坪则隐匿于西郊几公里的幽深之中,后世建有高铁站,现在是一片静谧的土地。
王绍杰目送着赶尸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野的尽头,随后,他进到屋内坐下,手中把玩着那块温润的玉佩,目光在玉佩上流转,仿佛能从那细腻的纹理中读出历史的沉淀。
玉佩正面刻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十二个篆书大字,笔锋遒劲,书法苍劲有力,堪称书法与雕刻的完美结合;背面则是光滑如镜的平板,未刻一字,仿佛预留着空间,等待着某位大师的匠心独运。
王绍杰凝视良久,却未能窥见其中奥秘,最终感到索然无味,将玉佩收入上衣外套的口袋中,打开睡袋躺下,怀着对民国初期庸县城区的好奇与期待,慢慢睡去。
“啪!啪!啪!……”“哒哒哒……”“轰!轰!轰!”密集的枪炮声与爆炸声把王绍杰从梦中惊醒。他赶紧爬起来跑到屋外张望,只见远处子弹如夜幕中的流星,划破天际;爆炸的火光此起彼伏,照亮了半边夜空。
“乱世之中,果然片刻不得安宁。”王绍杰一番感叹。他自言自语道:“究竟是何方神圣在交战?”刚说出口,脑海中便浮现出答案:民国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晚,罗剑仇领导的湘西护国独立军正围攻庸县城区。
“我的记忆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敏锐?”王绍杰感到惊讶:那些曾经翻阅过的书籍和浏览过的资料,如同昨日重现,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之中。
“或许是身体经过‘物精一号’改造的结果。”他如此想。于是,他开始在心中细细回顾这段历史。
罗剑仇,庸县人,生于1885年。其外祖父刘明烛,乃是曾任湾岛省总兵刘明灯的亲弟。
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的前夕,罗剑仇身处湘省西北路,担任安抚使王正雅统领的湘武军中的队长。当王正雅被任命为常澧镇守使的时候,罗剑仇的军职也随之提升,成为了一名连长。
1912年,随着帝制的终结,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反袁的浪潮。罗剑仇对袁某人的行径感到极度厌恶,他决定脱离军队,回到了庸县。在那里,他变卖了田产,换取了枪械,集结了千余人的队伍,高举“湘西反袁独立军”的旗帜,誓师讨袁。后来,他又响应了蔡将军的护国行动,将旗帜更换为“湘西护国独立军”。
1916年3月中旬,北洋军第六师马继增部派兵进驻庸县城区。罗剑仇得知消息后,于3月21日的夜晚,率领着他的护国军将县城团团围住。
王绍杰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心中暗自思忖:尽管罗剑仇的护国军与北洋军的战斗属于内战,但毕竟是正义的行动,如果有机会,他还是应该伸出援手。虽然自己不擅长战斗,但在救死扶伤方面,他依然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不过,现在双方正处于激战之中,王绍杰认为还是不要贸然介入为好。子弹无情,若是不幸中弹,那就悲催了。
东方的天际线渐渐染上了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天门山的轮廓在晨光的洗礼下,从朦胧中逐渐显露出它的雄伟。庸县城池的轮廓在晨雾的轻抚下,如同一幅水墨画中的淡墨,若隐若现。一夜的喧嚣己随夜幕一同退去,但空气中仍弥漫着硝烟的余味,那是战斗留下的痕迹,它们在晨风中缓缓飘散。
王绍杰在清晨的宁静中醒来,他的身影在路旁的晨练中显得格外矫健。突然,他的目光被一群身穿青色对襟衣的士兵吸引,他们背负着“汉阳造”,从城中急促地跑来,脚步沉重而急促,抬着一张门板,上面躺着一名重伤员。王绍杰迅速闪身躲进路边的草丛,眼睛紧盯着这些士兵,首到他们匆匆而过。
他背起双肩包悄然跟了上去。不远处的小河边,士兵们停下了脚步,他们低声商量着什么,声音中带着焦急和无奈。王绍杰走上前,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热情地打招呼:“你们好!”
“什么人?”一名手持驳壳枪的精壮汉子警惕地大喝一声,他的目光锐利,如同猎鹰般扫视着王绍杰。
“别紧张,我是大夫!”王绍杰急忙解释,他的声音平静温和,试图缓解紧张的气氛。
听说是大夫,那名精壮汉子眼中的警惕瞬即被喜色取代,他急忙迎上前,声音中带着急切:“罗司令受了重伤,本想去河对岸找那个从省城回乡的西医,但河上的木桥被洪水冲垮了。你是大夫,请救救我们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