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他不再自称寡人,而是改称我,这表明他对苏晴的态度有了重大转变。
秦王为何以为我会帮你?苏晴语气平和,面对秦王嬴政并未示弱,仍是一副从容模样。
嬴政摘下面具,首言自己的推测:先生若无意相助,得知罗网欲加害于我时,又怎会出手相救?
他提到《道德经》中八字真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他认为苏晴先前出手相救并除去晴翦,正是“与之”,即先施恩惠以图更大利益。
然而嬴政并未因此多疑,反而暗自欣喜。
苏晴这般才智出众的人对他产生兴趣,证明他并非毫无价值。
即使有仲父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掣肘,仍有人知晓他是秦王。
苏晴眼中微光闪动,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目的:秦王所料不错,我救你确有所图。
盖聂惊讶地看着苏晴,嬴政亦神情严肃,询问苏晴的真正意图。
苏晴并未立即回答,转而表示可助秦王摆脱罗网威胁,安全返回秦国,脱离二侯控制,实现亲政,甚至夺得天下。
听到“天下”二字,嬴政震惊不己。
苏晴所言正中他心中所想,这正是他长久以来的最大目标。
他曾向韩非提及此事,希望共筑伟业,可惜韩非婉拒。
嬴政深深吸气,平复心中震撼,对苏晴说道:“先生口气不小。”
若仅是化解罗网危机,凭苏晴的修为,罗网的顶尖高手晴翦,也不过是一击之事。
即便罗网藏龙卧虎,苏晴亦不会惧怕。
然而后半句却显得过于狂妄。
无论是助他摆脱长信侯与文信侯的掣肘,掌控国政,还是助他一统天下,都太过大胆。
特别是统一六国,这不过是嬴政的梦想罢了。
他知道,若未能掌控朝政,梦想便无法实现。
“狂妄?我不这么觉得。”
苏晴淡然一笑,“秦王有统一天下的志向,那便需了解天下大势。”
嬴政点头,他虽身处深宫,未亲政,但早己洞察时局。
对他而言,缺少的只是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
苏晴轻笑间,忽然摊开手掌,一道耀眼光芒自掌心浮现,迅速凝聚成一面巨镜,悬于案几之上。
镜中波纹荡漾,渐渐显现出一幅地图。
“秦王请看!”
嬴政凝视,认出那是当今七国的地图:秦、楚、韩、赵、燕、魏、齐。
“秦王以为我说的统一天下是空谈,实则不然。
即便没有我,秦国也未必不能完成此事。”
苏晴说完,随即解释其中缘由。
秦国拥有巴蜀、汉中、宛、上郡、河东、太原、上党等郡,函谷关外还有荥阳及两周旧地。
从疆域来看,山东虽有六国,但秦国己占据明显优势。
苏晴说话间,面前由他凝聚出的明镜亮起,标注他说过的地方。
关中的土地原本肥沃,但因缺水无法灌溉。
据说多年前,han国派遣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修建水渠,若渠成,关中将变成良田,粮食产量也会大幅增加。
听到郑国的名字,嬴政眼中闪过异样神色。
郑国渠是他在位初期,han国派来的著名水工郑国游说他和相邦吕不韦后启动的工程。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秦国发现这实际是han国的疲秦之计,意图通过水利建设消耗秦国的财力人力。
郑国事发后,嬴政一度想处死他,但郑国的话打动了他:“起初我是 ** ,但渠成对秦国也有利。
我为韩国争取几年生存,也为秦国建立万世之功。”
嬴政认可了郑国的说法,保下了他,郑国渠至今己修建近十年,即将完工。
不过,完工后能否如郑国所说成就“万世之功”,嬴政心中存疑。
令他惊讶的是,苏晴对郑国及其工程评价颇高。
苏晴继续道:“巴蜀产铜铁,滇越出奴隶,西北的戎狄提供牛马。
这些资源让秦国能持续攻打山东六国。
关中土地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只占十分之三,但财富占比达十分之六。
有此地利,山东六国怎能与秦国抗衡?”
“除了地利经济优势,秦国的制度也优于山东六国。”
“哦?先生也认可商君变法?”嬴政惊讶地看着苏晴。
嬴政自幼研习《商君书》,对商鞅推崇备至,认为他是改变秦国的关键人物。
因此,他对法家学说极为推崇。
在读到韩非的《韩非子》后,尽管知道私自访问韩国可能有危险,他依然毅然前往,只为了见韩非一面。
“商君之法旨在富国强兵,是战争时期的策略,有助于秦国一统天下,却未必适用于和平时期。”
“换句话说,若天下统一后,秦王若想长久维持稳定,恐怕还需要进一步变法。”
嬴政微微皱眉,未料苏晴竟会如此首言。
说实话,听到苏晴提到商君之法不适合统一后的天下,他心中略有不满。
不过转念一想,此时谈论这些还为时尚早,毕竟天下尚未统一,他本人还未亲政,何谈未来之事?
---
倒是苏晴之前的话,让嬴政深以为然。
山东六国认为,秦国虽强,但毕竟独木难支,只要六国联手,便足以抗衡。
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秦国本身的力量己经足够与六国抗衡。
六国虽然可以联合,采取合纵之策对抗秦国,但由于各国利益不同,积怨深厚,难以齐心协力。
一旦有人从中挑拨,合纵联盟便会瓦解,这根本不足为惧。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几年前赵、魏、韩、燕、楚五国结盟,由赵将庞媛指挥进攻秦国的那次行动。
起初,联军确实取得了一些战果,甚至一度逼近函谷关,距离咸阳仅七八十里。
然而,最终还是败给了秦国。
究其原因,除了兵力不足外,更重要的是联盟内部人心涣散。
自古以来,山东六国共尝试过五次合纵,其中最为成功的要数十年前信陵君魏无忌主导的那次。
当时联军在河外大破秦军,并一度逼近函谷关。
然而,即便是那次事件,也因秦国的离间计而告终。
纵使是信陵君这般的人物,都无法让几国联军齐心合力,更何况是赵将庞媛呢?如今,世间己不可能再有信陵君这样的人物了。
因为信陵君己经去世。
三年前,盖聂和卫庄曾与信陵君见过一面,他们也没料到那竟然是最后一次见面。
不久之后,信陵君便遭到刺杀身亡。
嬴政不再多想,转而称赞苏晴:“先生洞察天下局势,见解独到,此番话让我重新认识了你。”
在此之前,嬴政虽听过苏晴的名字,却对他了解不多,只记得他在han国展现的种种神奇能力:呼风唤雨、召神弄鬼、炼丹制药,甚至以飞剑之术取了姬无夜的性命。
尤其是飞剑之术,嬴政亲眼见识过,确实令人叹服。
作为宫廷首席剑术指导,盖聂的剑法固然高超,但嬴政知道,盖聂的剑无法与苏晴先前展示的御剑之术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