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
漕运码头。
夏至的日晷将船桅影子缩成墨点,漕船龙骨碾碎洛水金波,舷窗渗出的桐油混着新麦香,在青石堤岸烙出北斗状块油渍。
铜符勘合处的磁石泛着暗红,正与《河西军镇图》残角星纹共振。
李沐扶栏俯视运粮船,蹀躞带悬着的鎏金铃撞在漕运图铁箍上,惊起苇丛寒鹭。
"哥哥请看。"李陨银发束着竹青丝绦,指尖戳向第三艘漕船吃水线,"这船载重该沉三寸,偏生浮着——"蓑衣下突现兵部火漆封印,"倒像那年掖庭井底藏蜜的陶瓮。"
李沐剑鞘突挑船工汗巾,布帛裂处竟现吐蕃密文:"九弟在户部核的运粮数,虚报的二百石麦麸——"鞘尖刺破粮袋,黄麻破口涌出磁粉,"正合河西缺失的烽燧数。"
"哥哥错怪。"李陨振袖扫落磁粉,荼白衣袂卷起漕运簿册,"去岁霜降,你我在太仓埋的磁石——"簿页缺口对准船头铜符,"吸的可是这吐蕃密道图残片?"磁粉遇铜符突显北斗第西星纹,恰与李沐腰间金铃缺口吻合。
漕工号子穿透热浪,李沐忽攥他腕骨,玉珩压住当年掖庭箭伤。
"这船龙骨夹层藏的铁砂,九弟核验时竟未察觉?"
"不不,那日哥哥教我凫水——"李陨反手扣住他掌心,银发掠过漕运图焦痕,"掖庭井壁的磁石,早吸尽吐蕃铁砂。"指尖蘸着桐油在船舷画出北斗,"这数目,恰是军镇图缺失的烽燧位。"
申时热风卷起漕旗,李沐剑尖突指船底青苔。
苔痕剥落处,竟显永利十一年掖庭刻的"清平"残迹。
"九弟可知,这漕船用木——"剑鞘敲击船板。
"取自河西砍伐的百年柘木?"年轮突现北斗缺口,正与金铃磁纹咬合。
李陨拾起半块霉饼,饼屑簌簌落进漕渠:"当年掖庭断粮,哥哥掰饼时说的'清平之世,当使民有余粟'——"霉斑遇水显吐蕃密道终章,"原是在这漕运暗线埋了二十年伏笔?"
暮鼓穿透船帆时,李沐劈开铜符。暗格滚出鎏金铃舌,遇磁石吸附成完整北斗。
"九弟既知孤纵容河西战马嗜蜜三年……"
"不止如此。"李陨截断话头碾碎船舷麦粒,碎屑飘向铜符勘合处《河西军镇图》残角,"哥哥默许度支司虚报绢帛数,可正是为今日凑齐这北斗七曜?"麦香混着桐油焦味,终究酿成最灼喉的讽刺。
酉时日轮坠入漕渠,李沐忽扯断蹀躞带。金铃滚落船板,铃舌突显新生鹿蹄纹。
"掖庭白鹿昨夜啃食的紫苜蓿——"铃音震开船底暗舱,"正产自河西新夺回的烽燧。"
"巧极。"李陨展开染蜜的军镇图,鹿蹄纹竟与漕船龙骨裂痕严丝合扣,"这粮道走向,恰通吐蕃暗桩所在的北斗瑶光位。"蜜渍蜿蜒如当年共刻的"清平"裂痕,浸透彼此袖口。
戌时蛙鸣乍起,李沐收剑入鞘。
半块霉饼掷入漕渠,惊散星月倒影。
"三日后小暑——"玉珩击碎船头铜符,"该去盛化殿迎接吐蕃赞普的九公主——希雪姬!"漕火明灭间,李沐墨发缠住金铃残链。
北斗第七星纹在船板浮现,正与粮道暗桩图重叠成完整"清平"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