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 第112章 鞭死朱亮祖,军政分离

第112章 鞭死朱亮祖,军政分离

加入书架
书名:
投胎朱雄英,从洪武七年开始签到
作者:
吃遍海陆空
本章字数:
6390
更新时间:
2025-03-14

12月的万亩现代化农场,放在了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渭南)。

朱棡不由发电报回京:“爹,大哥,为什么我们山西布政使司没有棉花的万亩农场啊?

我们也很缺棉花,我们也缺小麦。”

朱元璋:“棡儿,你放心,每年会从亦力把里那里,将一部分棉花发给你们。”

朱棡虽然难受,可也只能听话,不过作为朱元璋感觉最像自己的好大儿,朱棡一番请求,得到朱元璋拍胸脯保证,明年肯定在山西布政使司至少放一个万亩农场。

朱棡虽然不是军政一把抓的藩王了,可还是想在当地做点什么的,所以发现没有农场落地,才第一时间发报,不过好在得到了明年肯定有农场的允诺。

朱棡从小就长得相貌堂堂,史书写的是修目美髯,顾盻有威。

一点不像

这是真正美髯大王,以老朱臭美的尿性,觉得这个长得最好看的嫡子最像自己,一点毛病也没有。

有天兵们时刻盯着,脾气暴躁的朱棡,收敛了很多,而且因为每天都吃好喝好,这个吃货心情舒畅。

唯一不舒服的,就是他吃肥肉的量,被严格限制。

经过他不断询问,终于得到了答案,却让他吓得差点不敢吃肥肉了。

张伟说道:“晋王你和陛下一样,都喜欢大鱼大肉,而且你尤其喜欢吃肥肉。

肥肉吃多了,容易得高血脂高血压。

本来一个人血压安全,在血管里正常流动。

高血压则不同,其像是水流被不断压缩后的状态,当你的血管压不住的时候,就会嘭地一声,血管崩了,你人也就没了。”

朱棡很快理解了什么叫重油重盐,量大致死;荤素搭配,咸淡适中。

现在大明官员,除了刚刚开始做官的不清楚,只要做官超过3个月,就一定听说过大明的神奇万亩农场。

据说是天神知道大明百姓过得苦,于是派高人下界,建立一个个万亩农场,帮助各地人慢慢过上好生活。

大明第一个万亩农场,就用大贪官魏观祭天,打了个样,得到朱皇帝同意后,每年在各地新建十座万亩农场。

今年的十个万亩农场,又一共能雇佣34万人,能养活大概100万人,加上之前的,合计500万人靠着万亩农场可以首接受益。

像甘蔗、橡胶的万亩农场,虽然也雇佣了很多人,但只能算是间接养活。

大明需要用赋税先雇人将这些产品运出来,这些物品才能发挥作用,不过也是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

时间在推移,大明各地的天兵、雄英军,一处处发现问题,朱标一个个砍过去,反正都是用朱元璋的口谕,导致年前又空出一堆官位。

每次大朝会,朱标还得精神分裂一下,替其中一些罪名较轻的人求情,为了让这些人将功赎罪,朱标还创纪录地提出了大明特色--戴枷办公。

文臣们看到朱标如此仁慈,纷纷感动落泪,还特意写信给那些得到戴枷办公机会的,嘱咐他们一定要认真办事,将功赎罪,别浪费太子一片好心。

如果在戴枷办公时期,再做错事,那就要全家一起升天了。

朱雄英都看呆了,在拿捏人心这一点上,朱元璋走的是一种堂堂正正的风格,尽可能做到师出有名,杀人也要让其他人没办法。

朱标则走的另一条道,他献祭了一部分朱元璋的名声。

大明又多出不少官职空缺,朱元璋再次开启全国选拔官员,各大世家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简单抉择,几乎全都派人出来争夺官位。

似乎大家对之前的矛盾、争斗,都暂时放下了。

除了那些封闭起来,或者干脆跑出去的,大多世家都还是需要家里有人进官场的,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财富,否则他们中某些家族被一群权贵盯上,也是很难受的。

朱标是通过这次全国选官,告诉他们,现在的大明还需要你们,如果你们配合,那就给你们一个机会。

世家们经过税改、电影、报纸,连续三次打击,能挺住就不错了。

尤其是朝廷拿出一部分先进纺纱机、织布机给到听朝廷话的世家后,大多世家,己经快变成朱标希望他们变成的形状。

世家立足封建社会的根基,是他们拥有极多的土地资源、充足的生产资料、知识获取相比其他人更轻松、还有一大批隐藏在官府文件外的人口。

他们能过的很舒服的原因,则是靠着这些东西,他们拥有远超朝廷的宣传手段,能用宣传鼓动更多人站在他们身边,让皇帝拿他们没办法,甚至,以此威胁皇权。

现在朱元璋正面拿走了宣传最强的位置,他们反抗也反抗过了,可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还得庆幸,朱元璋在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力量后,还是一个拥有帝王之心的皇帝,没有对他们这些人赶尽杀绝。

如果是黄巢,这会应该是全国一寸一寸土地丈量,把那些隐匿大量土地的世家,全部灭族。

可让他们感激朱元璋,他们也不会。

因为他们能感觉到,随着朱元璋用电影和报纸宣传,慢慢给民众开智,他们这些隐藏在封建王朝身上的水蛭,早晚有一天会被抓到太阳下,放在那水泥地面上暴晒。

他们在挣扎中求存,认为自己找到的机会,就是像曾经的前辈们一样,把控足够多的官位,以官员的力量,改变自己的不利局面。

或许有一天,等朱元璋没了,他们就能把电影和报纸变成世家的一块拼图,到那个时候,皇帝不再高高在上,只会是世家圈养的宠物。

双方各有心思,明面的斗争,暂时放到了桌面之下。

朱亮祖于洪武十二年镇守广东布政使司,不过因为天兵和雄英军在这附近有人,导致朱亮祖不像历史上那么疯狂敛财,变得含蓄了许多。

可贪污的人,总是会忍不住出手,在今年他还是开始收钱当保护伞了。

并且和历史上一样,他和番禺县令道同,再次因为当地恶霸的问题闹了矛盾。

十月份的时候,两人的事通过电报,发到了京城,朱元璋派人下来查,在本月,将朱亮祖和道同一起带回了京城。

朱元璋在朝会上,大骂:“朱亮祖,你?还跟朕一个姓,你做的那是人该做的事吗?

勾结土匪豪强,欺压百姓,你堂堂一个侯爷,就这点本事?

你还学人家搞污蔑,说道同不对,你的胆子也太肥了!

还有你这个儿子朱暹,欺压良家妇女,你他娘的和元军有什么区别?

来人,给朕在这朝堂上,用鞭子送这父子俩一程。”

朱亮祖:“陛下,我为大明流过血,我为大明立过功。”

朱元璋摆摆手:“朕给过你机会,可你没把握住,还污蔑道同,想借我的刀杀人,你这样的侯爷,大明可养不起。”

仪鸾司的人二话不说,用臭袜子,把他们父子俩的嘴给堵上了。

啪啪啪!

随着一阵鞭挞,朱亮祖父子就在群臣目送下,在这大明朝堂上,被一鞭一鞭打到归西。

文武大臣全都眯着眼看完,内心都在琢磨到底陛下是什么意思。

等朱亮祖父子二人上天,被拖走后,朱元璋说道:“咱们都是从蒙元的统治下活下来的,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带人们过些好日子,要是有谁学着朱亮祖搞事,那别怪咱下狠手。”

众臣子表示不敢,最起码在洪武朝敢的人不多。

朱元璋继续说道:“从朱亮祖的事,咱也意识到了,之前的安排不妥,当兵的在管理地方确实有各种问题。

以后咱要军政分离,军队不再允许插手地方事务,如果地方发生反叛,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军队才能插手地方事务,而且也只是暂时的。

军队在地方就认真训练,屯田,保一方平安。”

武将们震惊看向朱元璋,文臣们则全都欢喜抬头。

朱元璋说道:“这事兹事体大,改革起来没那么快,你们给咱整理一些方案,咱们后面慢慢讨论。”

文臣们大声应是,一个个精神抖擞。

武将们则没有什么力气去争,他们也知道各自的队伍是个什么德行,朱元璋对军纪要求己经很严了,可依旧无法杜绝。

朱元璋嘉奖了道同,之后让其继续回去做官,并没有因此就加官进爵。

广东布政使司那边,阳春蛮作乱,赵庸出手,镇压了他们的叛乱。

赵庸着手核查,这帮人到底为什么叛乱,发现是当地富商勾结官员,表示对朱亮祖被杀的不满,毕竟当时朱亮祖可是帮他们平事了。

赵庸都被这群在蒙元胆大妄为的富商惊呆了,你们在蒙元这么玩没死,是因为北面把蒙元牵制了,到了大明你们还敢这么玩?

赵庸把查到的消息汇总,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小小富商反了天,回复一个字:杀!

因为之前主将被杀,导致士气不佳的驻军,顿时来了精神,都是这帮狗屁富商害的,让他们待遇降了,所以不需要赵庸鼓励,这群军士砍人砍的刀都卷刃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