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的知青,第一天不用上工。
领了粮食,其他几个知青都准备去县城逛逛。。
昨天到了县城就被大队长领了回来,连县城什么样都没多看。
她们这批知青刚到,需要添置的东西多,今天不上工,刚好去县城买了,省的以后需要没处买。
村里也有供销社,不过里面的东西并不多,也就是些油盐酱醋等必需品。
像暖壶、床单,烧饭的锅,炒菜的铲子,烧火的火叉,这些都没有。
当然缺的东西很多,大家现在要买的只是急需的。
其它的东西,只能以后慢慢添置。
宋巧巧走的时候,目光灼灼地看着宋银珠:“宋银珠,我们一起去县城吧。”
“不去。”
宋银珠摇头,她和朱殷商量好了。今天歇一天,明天好下地。
她们带的东西多,没什么缺的。
粮有油盐油,还有鸡蛋干菜,能带来的几乎都被朱殷带来了。等回头傍晚天气不热了,她们再去村里换点新鲜的瓜果蔬菜就行。
两个小姑娘下乡,准备的东西还是很齐全的,就是钱票不多。
宋银珠身上原本有几十块钱,和几张票,加上李梅花给的,还有卖东西的钱,一共也就两百多块,不到三百块,还有十几张票。
朱殷偷了她亲爸的私房钱,加一起不足两百,几张粮票。
两人带的东西多,需要添的东西不多,手上的钱就不准备乱花,就等着粮食不够好和大队买粮。
还有偶尔还要添点肉菜,这些都需要花钱。
“你们真不去啊。”
宋巧巧有些不甘心,“明天就要下地,以后你们想去县里,就得请假。”
“不去,我们不缺东西。”
朱殷拿了条湿毛巾搭在宋银珠的脖子上,“走,跟我去捡柴火去,烧饭烧水都要柴火,等农忙了可没时间。”
朱殷准备了扁担绳子,还拿了个竹筐。
两个人也不管宋巧巧的脸色有多难看,拿了东西就走。
反正她们值钱的东西,包括粮食,已经在村里买了两个大木箱子装了起来。
两个箱子都用锁锁上了,也不怕人偷。
胜利大队后面的山并不高,离知青点不过一百多米的距离。
朱殷背着筐,筐里放着绳子,手中拿着扁担。宋银珠就臂弯里挎着一个竹篮,竹篮里放着一个不大的小镰刀。
竹篮竹筐还有木头箱子,都是在村里买的。
扁担是知青点的,绳子和割草的镰刀是她们带来的。
这个镰刀还是朱殷从家里摸来的,是她后妈从乡下亲戚家顺来的。当时想着路上好防身,现在去弄柴火,带着割点荒草也行。
朱殷在前,宋银珠在后,两个人一前一后绕过村子,往后山走去。
明天就要农忙,这个时候田地里看不见人,男人在家里收拾工具,磨光镰刀,备好担子绳索。
女人忙着收拾菜地,磨米磨面,收拾屋子。
等农忙起来,家里的鸡鸭和菜地都顾不上,只能现在多做一些。
后山不高,杂树也不多,几乎都被村里的村民砍伐干净。
宋银珠跟着朱殷往半山腰爬,好不容易到了一片松树林,就看见一个小姑娘领着几个小子在用耙子耙松针。
落在地上的松针不算多,可用耙子没一会功夫就能耙一小堆。
在她们旁边已经耙了两大堆松针,整整齐齐,约莫半米多长,一米来高,半个胳膊伸出去的厚度。
就像一个小草垛,差不多都快有最大的小姑娘高了。
也不知道她们怎么弄的,那些松散的松针就被她们垒在了一起,还垒了那么大一堆。
见到宋银珠和朱殷,有个小姑娘抬头看过来,然后喊道:“你们是要砍柴吗?”
她们说的是方言,不过说的慢还是能听懂的。
朱殷和宋银珠和对方连比划带猜,知道这片松树林子不让砍伐,但是可以耙松针。
要想砍柴得去松树林的上面,那边有一片杂树林,可以砍伐。
“你们没带斧头啊?”
小姑娘探头看了看朱殷的背篓,“这小刀只能割草,不能砍树枝,会豁口的。”
宋银珠和朱殷都没砍过柴火,她们在家里用的最多的是煤,煤炭和柴火都是凭票供应,不用去城外自已寻摸。
最多就是在废品站,或者垃圾堆,捡点别人不要的破烂木头。
“那我们怎么办?”
宋银珠眉眼弯弯露出浅浅的梨涡,“小妹妹,我们没带斧头,你告诉我们,哪里能捡到柴火。”
“捡不到的,村里那么多孩子捡柴火,哪里能轮到你们。”
和宋银珠她们说话的小姑娘约莫十来岁,还不到宋银珠的肩膀高,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那怎么办?”宋银珠看向朱殷,“我们还要买个斧头?”
就为了砍柴买个斧头,好像也不划算,还不知道能不能买到。
小姑娘目光炯炯地看着宋银珠和朱殷,见她们俩商量来商量去,也商量不出个头绪。
到底是城里的姑娘,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怎么弄柴火。
不像她们乡下姑娘,会走路就要帮着家里做事,十岁以上的孩子,就算个小大人了。
小姑娘看了半天,见两个人好似也不知道怎么办,才慢悠悠地开口。
“你们烧松针吗?这个很好烧的,我家都是烧松针。”
朱殷还在蹙眉想,她们怎么弄松针,这东西可不好弄,要是靠背篓,估计一背篓都不够烧一顿锅的。
像小姑娘这样,她估计自已没这个本事,能把这松针垒成草垛一样。
“你们要是需要,我可以帮你们。”小姑娘的一双大眼乌溜溜的,眼中闪着明亮的光芒。
宋银珠问:“怎么帮?”
“这样一担松针,三毛钱。”小姑娘说完,又指了指离松针不远的一捆柴火,“那样的一捆柴火五分钱。”
她的要价不低,张口就来,看样子这买卖没少做。
不过一担松针就是两捆,一捆得有五六十斤重。朱殷走上前抬手试了试,她力气大,勉强能把一担松针挑起来,可以确定超过一百斤重。
再看旁边的一捆柴火,十多斤肯定有的,湿柴火很压斤重,说不定二十斤也有。
这价钱,对她们来说,不算贵。
如果和这些孩子买,确实能省很多事情。
她们钱票并不多,朱殷又是个能干的,在花钱买柴火和自已花点时间砍柴上,朱殷肯定会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