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里,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与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且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贯穿于中医的养生、治疗与康复等各个环节,深入理解五味和五脏的关系,并遵循五味调和原则,对于滋养五脏,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联系。
一、五味入五脏的基本原理
五味各有其独特的性味特点,它们与五脏的亲和性,是基于五行学说,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与人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五味、五脏也分别对应五行,从而建立起了五味入五脏的理论框架。
酸味,五行属木,与肝相应。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能够作用于肝脏,养肝血,柔肝阴。这是因为肝主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酸味的收敛之性能更好地帮助肝脏贮藏血液,使肝脏之气不至于过于升发、疏泄太过,从而维持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苦味,五行属火,对应于心,苦味能泄、能燥、能坚阴。心主血脉,主神明,苦味食物或药物可以通过泄降心火、燥湿清热以及坚阴(保存阴液)的作用,来维护心的正常功能,保证血脉的通畅和心神的安宁。
甘味,五行属土,与脾相关。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甘味食物或药物能够补充脾气,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得以正常消化吸收,为全身脏腑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辛味,五行属金,对应肺脏。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辛味能够帮助肺脏宣发卫气,疏散外邪、调节气机,使肺气得以正常地宣发和肃降,保持呼吸功能的正常。
咸味,五行属水,与肾脏相对应。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肾脏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又主水液代谢。咸味食物或药物可以作用于肾脏,帮助软坚散结,促进体内水液的代谢,还能补肾益精,对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二、五味适量对五脏的滋养作用
一、酸味养肝
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酸枣等,对肝脏有着良好的滋养作用。山楂不仅酸甜可口,还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养肝降脂的功效。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胁肋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食用山楂可以起到疏肝理气,促进消化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调节血脂,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乌梅则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的功效,其酸味能够收敛肝阴,防止肝阳上亢,对肝阴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口干口苦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将山楂、乌梅制成山楂乌梅汤,既美味又养生。选取适量山楂和乌梅,加水煮沸后小火慢炖,等待汤汁浓郁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晾凉后饮用,既能养肝阴,又能生津止渴,适合在春季,或者肝阴不足时饮用。
二、苦味养心
苦味食物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是养心的佳品。苦瓜具有清热解暑、明目解毒、清心火的作用。夏季天气炎热,心火易亢盛,食用苦瓜能有效清除心火,缓解心烦口渴、目赤肿痛等症状。苦丁茶则能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对于心火上炎导致的头痛、失眠、耳鸣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莲子心味苦性寒,归心、肾经,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等症状。将莲子心用开水冲泡饮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作用,尤其适合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导致心火旺盛的人群。
三、甘味补脾
甘味食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山药、红枣、南瓜、红薯等。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等多种功效。其富含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无论是脾虚食少 、久泻不止,还是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等症状,山药都能发挥一定的调理作用。红枣则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倦懒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南瓜和红薯也都具有健脾和胃、益气生津的作用,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将山药、红枣、南瓜、红薯搭配食用,比如制作山药红枣粥、南瓜红薯汤等,既能滋养脾胃,又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西、辛味养肺
生姜、葱、蒜、花椒等辛味食物,在养肺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生姜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在感冒初期,饮用生姜红糖水可以帮助发散风寒,缓解咳嗽、流涕等症状。葱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等功效。其挥发油能够刺激身体汗腺,达到发汗散热的作用,同时还能刺激上呼吸道,使黏痰易于咳出,对肺脏的宣发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蒜性温、味辛,具有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杀虫的功效,大蒜中的大蒜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效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护肺脏免受外邪侵袭。花椒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在烹饪过程中加入适量花椒,不仅能够增加食物的风味,还能起到温肺散寒的作用。
五、咸味养肾
海带、紫菜、海蜇、蛤蜊等海产品多具有咸味,是养肾的优质食材。海带富含碘,钙,铁,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平喘、利水消肿、祛脂降压的功效。其中的碘元素对于甲状腺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而甲状腺在肾脏在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调节中相互关联。同时,海带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体内毒素的吸收,减轻肾脏的排毒负担。紫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铁、钙、镁等含量丰富,具有软坚散结、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海蜇含有碘以及甘露多糖胶质,后者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同时,海蜇还具有清热化痰、消积滋肠的作用,对于肾脏的水液代谢和排泄功能有一定的帮助。蛤蜊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 、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益精润脏的功效,对肾脏的滋养和保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五味过食对五脏的危害
一、酸味过食伤脾
虽然酸味入肝,适当食用可养肝,过食酸味食物,则会使肝气过旺。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肝木克脾土,肝脏之气过旺就会克制脾土,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常见的表现有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腹痛腹泻等。比如,有些人特别喜欢吃话梅,酸醋等酸性食物,长期大量食用后,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反酸烧心等症状,这就是酸味过食对脾胃造成损伤的表现。此外,酸味的收敛作用过强,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脾胃对营养物质的运化和输布,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二、过食苦味伤心
苦味入心,适度食用苦味食物能清心火,养心阴,但苦味太过则易损伤心气。苦味具有泄降的作用,过食苦味食物会使心气过度耗散,导致心气虚。心气虚的人容易出现心慌心悸、气短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比如,有些人喜欢喝浓度很高的苦丁茶,长期饮用后就会感到身体乏力,心跳加快,这就是过食苦味,对心脏造成损伤的表现。此外,苦味食物大多性寒,过食还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气血生化和脏腑功能。
三、甘味,多吃伤脾
甘味入脾,适量食用甘味食物,可补脾益气,但过食甜腻食物则会对脾胃造成负担。甘味食物容易生湿,过量会让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生。常见的症状有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身体肥胖等。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众人摄入的甜食和油腻食物越来越多,很多人出现了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问题,甚至引发了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另外,过吃甜味还会使血糖升高,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代谢紊乱。
西、多吃辛辣伤肺
辛(辣)味入肺,适量吃辛辣味食物可宣肺散寒,但过度食用辛散之品则易耗伤肺阴。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过食辛辣食物会使肺阴受损,导致肺失滋润,出现干咳少痰,口鼻干燥,咽喉肿痛等症状。比如,有些人无辣不欢,长期大量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这种人容易犯咽喉炎,牙痛,口腔溃疡,肺热咳嗽等疾病。除此之外,辛辣食物具有发散作用,过度食用会使人体阳气外泄太过,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五、咸味过食伤肾
咸味入肾,适量食用咸味食物可补肾,但过咸会使肾的负担加重。肾主水液代谢,过食咸味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使体内水钠潴留,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此外,过咸还会损伤肾中精气,影响肾脏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功能。长期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咸味的软坚散结作用过强,还可能对肾脏的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西、五味调和的饮食原则与应用
一、根据季节调整五味摄入
1.春季: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与肝脏相对应。此时应适当增酸减辛,以助肝脏之气升发。可多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上述的山楂,酸梅等,同时,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以免辛辣发散太过,影响肝气的正常升发。但也要注意酸味不能过食,以免肝气过旺克制脾土。在烹饪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醋的使用,比如制作醋溜白菜,醋拌黄瓜等菜肴。
2.夏季:夏季气候炎热,心火容易亢盛,与心相应。应适当增苦减咸,以养心气。多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丁茶等,有助于清除心火,缓解暑热症状。同时,减少咸味食物的摄入,以免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夏天可以多喝一些苦瓜汤、苦丁茶等,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养心安神。在饮食上,可制作苦瓜炒蛋,凉拌苦瓜等菜肴。
3.长夏:长夏时节,气候炎热又潮湿,与脾脏相应。应适当增甘减酸,以养脾气。多食用甘味食物,如山药、红枣、南瓜等,有助于健脾利湿,增强脾胃功能。同时,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以免肝气过旺克制脾土。长夏可以多喝一些山药红枣粥,南瓜汤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理脾胃。烹饪之时,可以用红枣,桂圆等甘味食物制作甜点或炖汤。
4.秋季:秋季气候干燥,与肺相连。应适当增辛减苦,以助肺气。多食用辛味食物,如生姜、葱、蒜等,有助于宣肺散寒,预防呼吸道感染。同时,减少苦味食物的摄入,以免损伤肺气。秋季可以多喝一些生姜红糖水,葱白水等,既能预防感冒,又能滋润肺脏。饮食方面,可以制作葱爆羊肉,蒜香西兰花等菜品。
5.冬季:冬季气候寒冷,与肾相应。应该增咸减甜,以养肾气。多食用咸味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有助于补肾益精,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二、根据个人体质调整五味摄入
1.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阳气不足,身体怕冷,手足不温。饮食方面,应适当增加辛味、咸味食物的摄入,像生姜、羊肉、核桃等,以温补肾阳,散寒通络。同时,减少苦味食物,以免损伤阳气。可多食用一些羊肉汤、生姜红糖水、核桃粥等食物。
2.阴虚体质:阴虚体质人群,体内阴液减少,常感体内燥热,口咽干燥。建议着重选取酸味与甘味食物,像百合、银耳、雪梨等,借其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改善阴虚状态。同时,需严格控制辛味食物摄取量,防止体内虚火愈发旺盛。日常不妨将百合和熬制成粥,或制作银耳雪梨汤,凉拌藕片等佳肴食用。
3.痰湿体质:痰湿体质者,身体多偏肥胖,时常困倦乏力,舌苔厚腻。适宜优先挑选苦味和甘味食物,例如,苦瓜、山药、薏薏仁等,利用它们清热化痰、健脾利湿的特性,化解体内痰湿。与此同时,要大幅度减少甜味和油腻食物的食用频次,避免体内痰湿进一步积聚。日常饮食中,可考虑制作苦瓜炒蛋、山药薏薏仁粥、冬瓜汤这类餐食。
4.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容易生痘痘,还常伴有口苦口臭的问题。推荐优先选择苦味和鲜味食物,诸如黄连、马齿苋、山楂等,借助它们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改善湿热症状。同样,严格限制辛味和甜味食物的摄入,防止体内湿热情况加剧。平时可以多吃些马齿苋凉拌菜,常饮山楂茶,必要时也可遵医嘱服用黄连上清丸这类药物来调理。
5.气虚体质:气虚体质人群,身体极易产生疲倦感,稍事活动就气短懒言。建议重点选择甘味食物,比如人参、黄芪、红枣等,通过它们补气养血,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尽量降低苦味食物的食用量,防止损伤体内正气。日常饮食中,可多煲人参鸡汤,常喝黄芪红枣茶,或者制作山药炖排骨等菜肴食用。
三、五味调和在日常饮食搭配中的应用
在日常饮食中,应遵循五味调和的原则,合理搭配食物,使五味相互协调,共同滋养五脏。例如,在烹饪菜肴时,可以将不同性味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制作出营养丰富、口感多样的美食。
1.荤素搭配:肉类食物大多属酸或咸,而蔬菜类食材大多数碱性,或是带点苦味、甘味。把荤素搭配进食,既能满足人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元营养成分的需求,又能达到五味的相互制衡。像烹制东坡肉时,搭配一些白萝卜、芋头等蔬菜,不但能增添菜肴的口感层次和营养价值,还能中和肉类的酸性特质。
2.主食与配菜搭配:米饭、面条等主食一般属甘味,而配菜,就像肉类、蔬菜、豆制品等,则各自有着不同的性味。合理搭配主食与配菜,既能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又能实现五味的均衡。举例来说,吃面条时,搭配一些虾仁、菠菜、豆腐等食材做成的浇头,能让饮食营养更为丰富多元。
3.烹饪方式与五味关联:不一样的烹饪手段会对食物的性味,以及营养构成产生影响。如清蒸、清炖这种烹饪方式,能够留存食物原来的味道和营养,适用大多数食材;而油炸、油煎等烹饪方式,会使食物变得油腻、味道厚重,容易对脾胃和肺脏造成损害。所以,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选用健康的方式,以此来维护食物的五味平衡状态。
五味调和与五脏滋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初学者应深入了解五味与五脏的关系,遵循五味调和的饮食原则,根据季节和个人体质合理调整饮食,使五味恰到好处地滋养五脏,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此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避免过量食用某一种性味的食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饮食养生,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