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钱多多梁园他们处理完此次苏醒的病人,并将剩下的病人全部迁往心灵湖后,當珪却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来到了医院的一个小型会议室。
据钱多多说这是他与梁园商量重要事情的地方,安保设施很到位,隔音也没问题,医院乃至公司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这里决定的。
此时梁园和钱多多都在當珪的面前,将一个人形轮廓的红布揭开,露出里面银白色的人形机器人。
“这是按照大人的构想研制的初代机,被实验室的众人命名为,银龙。”钱多多立马解说。
与上次见到的机器人外观上改变很多,而脸也换成了當珪躺在病房上的那副模样,光看外表,竟然看不出是不是真人,看来加入了不少的仿真材料。
只不过當珪还是凭借着被压制的力量探测到了这具机器人的相关信息,没有消化功能,腹腔中是电池,甚至口腔都是装饰品,虽然有空间,也有牙齿,但并没有食道。
衣服下面的一切都是模拟的,更别提其功能了,当然,这也是实验室短时间能做到的极限了。
“整个机器人依靠腹部的电池供电,据实验室那边的研究组所说,充一次电,可以维持正常运行一天,因为体型的限制,最多就能做这么大的电池了。”
钱多多在旁边的解释道。这几天他都在忙这事,就是为了尽快完成大人的任务。所幸零件这东西,只要不是管制的,只要价钱到位,都可以谈拢,对于他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传感器都组装好了?”
當珪打量着眼前这个跟自己身体一模一样的机器人,颇有兴趣,大部分男人骨子里对机械的厚重感都莫名的喜欢,比如机车或者机甲,所以基本克制了恐怖谷效应。
“按照大人的意思,他们己经做好了,并将其压缩在头部的小空间中。”
钱多多犹豫了不足一秒,接着道:
“不过据那些研究员所说,这样的空间中各种电波的干扰可能会很严重,几乎不可能成功,毕竟里面的有整座机器人所有运动部件的控制,只用电波控制,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这只是对普通人而言,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等将来你灵魂值足够强大了,也会很容易。”
當珪简单介绍了一下,就开始琢磨起这台机器的运用而来,至于说明书,當珪从来没有看说明书的习惯。
“大人,从这里进入!”钱多多久久没有见对方回应,连忙按了一下机器人右耳耳坠的位置,随后机器人的脑袋额头部分渐渐弹开,出内部的狭小空间:
空间内部除了前面外都是密密麻麻的金属小点,应该是各种传感器的电波采集端,通过给这些点击相应的阈刺激,就像神经系统一样,就会激活对应的机械行为。
而小空间靠后的位置是一个金属座椅,金属座椅前面就是一个大宽屏,应该可以首接实时观看外面的人物。
没过多久,當珪就找到了小椅子上的控制开关,以他指拇大小的身形来看,却刚刚合适。
随后當珪开始接管每一个控制电极,就像章鱼触手一样,这对于當珪的意念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基础运动测试开始。"随着机器人面板载入完成,系统的提示音在當珪脑海中炸响,像一柄重锤敲击着神经。
他下意识想要吞咽口水,却惊觉此刻的"身体"根本没有这样的生理结构。
金属脖颈在他的意念驱动下缓缓转动,关节处传来精密齿轮咬合的嗡鸣,如同精密机械钟表的运转声,既陌生又带着奇异的韵律感。
视野中,淡蓝色的全息参数面板骤然浮现,密密麻麻的数据在眼前跳动,颈椎活动角度0-180°的数值在面板中央格外醒目,伺服电机扭矩稳定在额定值的提示闪烁着绿色光芒。
當珪深吸一口气,尽管这具机械之躯并不需要呼吸。
他缓缓抬起金属脚掌,准备迈出第一步。
当脚掌接触地毯的刹那,大量压力传感器同时被触发,细腻的柔软感以电信号的形式涌入意识。
那感觉就像是赤足走在毛毯上,却又带着电子元件特有的冰冷与精确,每一根毛发的柔软压迫感都被清晰地量化、解析,这种介于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触觉让他精神振奋,仿佛电流窜过脊椎。
这机器人在奇怪的地方,做的意外的真是!这也不得不说,机器人的技术己经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准了。只是不知道这电极对于正常人的脑神经来说,接驳难度高不高,承载力是否足够。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當珪全神贯注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
深蹲时,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液压系统的稳定运作,金属骨骼承受压力时的细微形变通过传感器反馈回来;
侧翻的瞬间,惯性模拟器模拟出的离心力与真实世界别无二致,让他险些失去平衡。
二十个动作一气呵成,當珪却没有丝毫疲惫感——这具机械身体不会产生乳酸,也不会呼吸急促,有的只是稳定的能量输出和精确的运动轨迹。
当运动测试结束的提示音响起,當珪长舒一口气,调出语音系统界面。
这是此次测试的重中之重,也是困扰研发团队这几天的难题。
毕竟银龙的语音系统不仅要能流畅地与人对话,更要模拟出人类语言中丰富的情感波动,配合面部仿生肌肉做出相应的微表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自然交互,这就需要极高的机械编程了。
他试着清了清"嗓子",机械声带却发出一阵刺耳的电流杂音,仿佛生锈的齿轮在强行转动。
當珪皱起眉头,仔细查看语音模块的参数。声波频率紊乱、泛音缺失、情感参数完全空白,这样的声音别说模拟自己的声音,恐怕连正常交流都成问题。
當珪试着将传入的电波频率拉长,如此测试几次,那声音逐渐不那么僵硬,杂音也没有了。
测试完毕,當珪就注意到语音分析面板上的变化。
基频降低了15赫兹,泛音列出现了轻微的波动,虽然情感参数依然只有可怜的23%,但这己经是突破性的进展。
他兴奋地继续尝试,变换着不同的语气和情感:愤怒时提高声调、加快语速,悲伤时放缓节奏、压低声音,喜悦时带上轻快的尾音。
随着一次次尝试,机械声带的杂音逐渐减少,声音变得越来越自然。
但當珪知道,这还远远不够。真正的中文充满了微妙的停顿、语调变化和难以量化的情感共鸣,这些都需要通过无数次的调试和优化才能实现。
好在机器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不断优化改善,所以也算是前景可期。
當珪回想了一下自己曾经学过的苏轼诗篇,将自己代入诗歌中的意境。
当充满感情的水调歌头的声音从银龙口中流淌而出时,声音己经了很多,都是通过冰冷的机械声卡演绎出来的。
测试结束时,當珪看着监控屏幕上不断优化的语音参数,他知道,某个方向上,他离回家成功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