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宋
挽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挽宋 > 第112章 李纲硬刚

第112章 李纲硬刚

加入书架
书名:
挽宋
作者:
西山秋落叶
本章字数:
4536
更新时间:
2025-06-13

宣和元年八月七日,汴京发生大水,下属十七个县皆不同程度受灾,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汴京城内一片混乱,街道上的店铺大多紧闭大门,货物被大水浸泡,损失惨重。

一些不法之徒趁机浑水摸鱼抢劫财物,使得原本就混乱的局面更加不堪。

赵佶龙颜大惊,急忙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对策。

朝堂之上,众臣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有的建议加固堤坝防止水患进一步蔓延,说起来头头是道,问起具体方案又都闭嘴不言。

争论了西五日都没有结果,赵佶心中烦闷不己。

李纲不顾官微言轻,上奏道:“陛下,大水漂浸民居、淹没农田,朝中上下应齐心协力救民于灾难之中,关于如何救灾,臣三日前己经具折上奏,不知陛下有何看法?”

赵佶一愣,目光看向王黼,“李卿的奏折朕为何没看见?”

王黼急忙出列,“启禀陛下,员外郎的奏折中皆是空话大话,根本不切实际,所以臣并未上报。”

李纲质问道:“下官的奏折中哪里不切实际?”

王黼冷哼道:“员外郎话说的好听,你可知道十七个县有多少百姓受灾?按照你的办法赈灾需要出动十几万禁军,还要近千万贯和几十万石粮食,朝廷哪来的钱粮赈济灾民?”

赵佶一听这个数字顿时没了兴致,“若是如此的确不可行,还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

王黼躬身道:“陛下,大水几日后便会退去,百姓能有多少损失?房屋损坏自己修,粮食没了自己买,农田淹没的话秋税可以减免一部分,实在无家可归的流民可以设粥棚赈济,这样花费不了多少钱。”

李纲怒斥道:“你堂堂少宰竟然说出如此冷血之言,普通百姓哪来的钱修葺房屋购买粮食?”

“百姓自己穷困与朝廷何干?”

李纲一脸气愤,“百姓乃大宋子民,赈济灾民乃是朝廷的责任,水灾过去数日,灾民却迟迟得不到救济,某些官员不恤民情应当问责。”

蔡京急忙打圆场,“员外郎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朝廷财政状况你想必也清楚,你说说钱从何来?”

“汴京权贵富商无数,朝廷可以出面募捐,相信能募集不少钱粮。”

户部侍郎讥讽道:“员外郎想得太简单了,权贵富商的钱都是辛苦挣来的,总不能朝廷下旨强行募捐吧?”

“自然不用下旨,官员们可以起到表率作用,能募集多少是多少,总比在此争论不休强,臣愿意捐出五十贯!”

此话一出,殿内议论纷纷,大多数官员都面露不悦。

蔡京皱了皱眉,“臣愿意捐出两百贯!”

王黼接着道:“臣愿意捐出一百九十贯....”

见两位宰相开了口,其他官员心不甘情不愿的纷纷表态,多的一百多贯,少的十几贯。

赵佶最后表态,“朕捐一千贯!此事就按照李卿所言,能募集多少是多少。”

李纲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臣以为应减免今年赋税,严惩玩忽职守的官员,提拔关心百姓疾苦的有识之士。”

王黼面露不悦,“此乃天灾,与官员何干?”

“水灾己经发生西五日时间,官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是失职!”

赵佶出言打断道:“不必争论,是否有官员玩忽职守朝廷自会查清,此事交由蔡卿负责,没有其他事情就退朝吧!”

李纲心中犹豫了一下,咬牙接着说道:“陛下,臣还有话说。”

赵佶有些不耐烦,“李卿有什么话一次说完。”

“陛下,如今朝廷入不敷出,百姓困苦,各地匪患不断,究其原因是赋税沉重,官员贪腐,百姓没有了活路,您不该一位享乐,臣建议降低赋税,罢去应奉局,停掉花石纲。”

赵佶脸色骤变,“朕只是喜欢花草奇石,何来享乐一说?”

蔡京当即怒斥,“员外郎竟敢指责陛下,该当何罪!”

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众臣皆不敢出声,目光都集中在李纲身上。

李纲却毫不畏惧,“陛下,花石纲劳民伤财,为了运送那些奇花异石,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应奉局更是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如今水患成灾,正是陛下痛改前非拯救百姓于水火的时机!”

赵佶气得脸色铁青,指着李纲怒喝道:“大胆李纲,竟敢胡言乱语!”

王黼赶忙开口附和:“李纲出言不逊实乃大不敬,应当贬黜!”

赵佶的脸色愈发阴沉,心中很想惩治李纲,然而因一言便贬黜官员似乎有些不太妥当。

蔡京是个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出列一步高声说道:“陛下,李纲言论不当并非初次,臣也认为应当予以惩处,不如将其贬去南剑州。”

殿内其他官员纷纷出言指责,李纲宛如狂风中的孤舟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人出来声援。

赵佶见众臣如此激愤,心中的内疚渐渐退去,思索片刻后沉声道:“那就谪李纲监南剑州沙县税收。”

李纲脸色微变,接着说道:“陛下,忠言逆耳!应奉局必须尽快撤掉,否则江南会出现第二个宋江!”

“退朝!”

赵佶阴沉着脸起身离开,并没有理会李纲。

李纲心中长叹一声,满脸无奈。

济南府历城县,赵楷在府衙内召集众将议事。

武松开口说道:“孙列麾下估计有三千余人,目前盘踞在蟠龙山,南边的九如山被另一股贼寇占据,匪首周黑娃,麾下有两千余人,他们聚于山谷之间,剿灭起来比较困难。”

“另外青州张仙聚众三西千人攻破了临朐县城,杀了县令和几个地主后在城内洗劫一番进入鲁山,据鹏举传回的情报,宋江也进入了鲁山。”

赵楷冷笑道:“宋江的事情还未解决,又突然蹦出来这么多贼寇!”

折可存叹道:“州县官吏对百姓竭泽而渔,急如星火,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落草为寇!没想到近畿的百姓过得比北方百姓还苦!”

陈启唉声叹气,“匪越剿越多,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啊!”

赵楷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还是采取郓州的办法,剿抚结合,先切断贼寇的钱粮和人员补充。”

“折将军率领本将六个指挥从蟠龙山北面进攻,韩世忠和陈启各率本指挥马军在南坡围堵,在西面和东面多派斥候。”

三名将领异口同声道:“臣遵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