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小心翼翼地驶入一条宽阔的河口。两侧是望不到边际的红树林,如同巨大的绿色屏障,遮蔽了内陆的景象。空气湿热而沉闷,充满了草木腐烂和泥土的气息,间或传来几声尖锐的鸟鸣或未知的兽吼,提醒着登陆者,他们进入了一片完全陌生的、充满原始力量的土地。
根据苏麻喇提供的零星情报和朱遵铭利用【龙脉共鸣】对附近海岸线进行的模糊感应(他不敢深入内陆进行感应,那样消耗太大且信息过于庞杂),他们选择的登陆点位于一片地势相对较高、靠近淡水河、并且有天然港湾雏形的区域。
“靠岸!警戒!”
随着朱遵铭一声令下,最先靠岸的几艘快船上,佐助和他那支精悍的亲卫队率先跃下,手持出鞘的长刀和上弦的弩箭,迅速在滩涂和丛林边缘建立起一道警戒线。紧随其后,陈阿海带着他初步训练过的“民兵”,手持长矛和砍刀,紧张而有序地扩展着安全范围,清理登陆场的杂草和灌木。
妇孺老幼在严密的保护下开始下船,踏上这片松软而潮湿的土地时,脸上写满了茫然、好奇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胡大力则带着他的徒弟们,第一时间开始抢卸工具、武器和最重要的物资,并在岸边用带来的木料和油布,迅速搭建起临时的帐篷和物资堆放点。
彼得兴奋地拿出他的小本子,记录着看到的各种奇特的植物和昆虫,不时发出惊叹。阿三则面色凝重,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尤其是林中隐约可见的一些人为痕迹,低声提醒朱遵铭注意可能存在的土著居民。
“佐助,带一队人,沿河向上游侦察一里,注意安全,不要主动冲突。”
“陈阿海,扩大警戒圈,设立明暗哨,砍伐树木,清理出一片足够大的安全营地。”
“胡大力,优先搭建简易熔炉和铁匠铺,我们需要尽快修复工具和制造防御设施。”
“彼得,测试水源,检查带来的种子是否适应这里的土壤。阿三,留意任何土著活动的迹象,尝试解读他们的标记。”
“林幽月,负责营地规划、物资分配和人员调配,确保秩序。”
朱遵铭冷静地下达着一道道指令,他那现代公务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潜在的危险,有条不紊的组织和明确的分工,是稳定人心的关键。
初期的建设是艰苦卓绝的。茂密的丛林、湿热的气候、无处不在的蚊虫、以及潜藏的毒蛇猛兽,都给这些初来乍到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少人因为水土不服或被蚊虫叮咬而病倒,幸好苏麻喇准备的药品充足,加上彼得推广的一些基础卫生措施(如饮用开水、清理积水、使用蚊帐等),才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疫病。
几天后,佐助的侦察小队带回了消息——在上游大约五里处,他们发现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土著村落。对方似乎也发现了他们,远远地窥探,但没有靠近,态度不明。
“不能等他们找上门。” 朱遵铭沉吟道,“我们是外来者,必须主动释放善意,同时也展现实力,划定界限。”
他决定亲自带队前往接触。队伍成员经过精心挑选:他自己居中,代表决策者;林幽月随行,负责观察和应变;阿三作为宗教人士,更容易获得信任,并尝试进行初步沟通;彼得带上了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如玻璃珠、小镜子)作为礼物;佐助和十名亲卫负责武力威慑和安全保障;陈阿海和几个能说本地简单方言的华人水手作为向导和翻译。
当朱遵铭一行人出现在那个土著村落外围时,立刻引起了对方的高度警惕。数十名皮肤黝黑、手持吹箭筒和长矛的土著男子从简陋的木屋和树后现身,眼神警惕而充满敌意。
气氛一度十分紧张。
阿三上前一步,双手合十,用平和的语气,念诵了一段表示和平与友善的经文(尽管对方可能听不懂),同时做出了几个代表“没有武器”、“前来交换”的通用手势。彼得则小心翼翼地将带来的礼物放在地上,向后退开。
土著们显然有些犹豫和困惑。他们能看出这群外来者装备精良(尤其是佐助和亲卫队身上隐约散发出的杀气让他们感到不安),但对方似乎并无恶意。一个看起来像是首领的老者上前几步,叽里呱啦说了一通话。
陈阿海努力辨认着,结合手势,大概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你们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朱遵铭示意阿三和陈阿海进行回应,表明他们是来自远方的和平商人,遭遇海难(用了个借口)流落至此,希望在此休养生息,愿意与他们和平共处,并用带来的货物交换食物和土地。
经过一番艰难的比划和猜测式的沟通,气氛有所缓和。土著首领虽然依旧保持警惕,但似乎被彼得那些亮晶晶的小玩意吸引,也对朱遵铭等人“遭遇海难”的说法表示了一定的同情(或者说将信将疑)。他同意暂时不发生冲突,允许朱遵铭的人在下游河岸活动,但警告他们不要越过某条小溪。
第一次接触,虽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但避免了首接冲突,算是一个不好不坏的开始。朱遵铭知道,与土著的关系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需要耐心、智慧,也需要实力作为后盾。
返回营地后,朱遵铭立刻召集核心成员,颁布了兰芳基地的第一批成文法——《兰芳约法》(初版)。内容很简单,只有几条核心原则:
一、 严禁内斗,违者严惩。
二、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保障基本生存。
三、 尊重他人财产,偷盗抢掠者严惩。
西、 设立议事会(由朱遵铭和核心成员组成),负责重大决策和争端裁决。
五、 严禁擅自与土著发生冲突,一切涉外事务须经议事会批准。
这份约法虽然简单粗糙,但核心是“公平”和“秩序”,并且由朱遵铭亲自宣读,刻写在木板上,立于营地中央,极大地稳定了人心。人们知道,在这里,不再是无法无天,而是有了可以遵循的规矩,有了可以申诉的渠道。
营地的建设也在加速进行。在胡大力的指挥下,一座简易却坚固的木石混合结构的围墙开始合拢。利用彼得画的图纸和指导,几架小型的风力水车被架设在河边,用于提水和驱动简单的机械(如鼓风机)。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撒下了带来的稻种和蔬菜种子。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的聚落雏形,正在这片蛮荒之地上顽强地生长。
然而,挑战并未结束。一天傍晚,一只体型巨大的、从未见过的凶猛花豹闯入了营地边缘,咬伤了一名伐木的工人。在众人惊慌失措之际,佐助如同一道闪电般掠过,刀光一闪,精准地将花豹斩杀当场,干净利落的身手震慑了所有人,也再次证明了这支队伍拥有保护自己的力量。
几天后,一支由陈阿海带领的巡逻队,在边界遭遇了一小股试图偷偷靠近营地、并非之前接触过的那个部落的土著武装人员。陈阿海指挥若定,利用有利地形和初步的队列配合,用弓弩和长矛成功击退了对方的试探性攻击,俘虏了两人,己方只有几人受了轻伤。这次小规模的胜利,不仅缴获了一些土著武器,更重要的是,检验了初步的军事训练成果,极大地提振了士气。
夜幕降临,营地中央的篝火再次燃起。朱遵铭站在高处,看着下方逐渐安定下来的人们,看着初具规模的营房、工坊和围墙,看着远处黑暗中若隐若现的丛林。
“我知道,这几天大家很辛苦,也很害怕。” 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我们远离故土,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挑战。但是,看看我们脚下的土地,看看我们亲手建起的家园!这里,没有追杀我们的敌人,没有欺压我们的官吏!这里,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浇灌希望!”
“兰芳,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困难等着我们。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将这片蛮荒之地,变成我们安居乐业的家园!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大的兰芳!”
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驱散了人们心中的疲惫和疑虑。篝火的光芒映照着一张张重新燃起希望的脸庞。兰芳的根基,正在这片土地上,伴随着血水与汗水,一点点变得坚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