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遵铭精心策划了一场“鸿门宴”。他以庆祝西征大捷、犒赏功臣为名,在宫中大摆筵席,邀请所有在京的文武百官、勋贵宗室参加。
宴会之上,歌舞升平,觥筹交错,气氛看似热烈祥和。朱遵铭频频举杯,与群臣谈笑风生,仿佛之前的紧张对峙从未发生过。林幽月也盛装出席,仪态万方,与皇帝一起接受着众人的朝贺,展现出母仪天下的气度。
然而,就在宴会进行到高潮之时,殿门突然被重重关闭!早己埋伏在西周的“神机龙骧锐士”,由佐助亲自带队,刚刚凯旋归来,杀气正盛和东厂番役、锦衣卫校尉,如同潮水般涌入!
整个大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呆了!
朱遵铭缓缓站起身,脸上的笑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杀意。他目光如电,扫过下方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庞。
“诸位爱卿,”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般在每个人耳边炸响,“朕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北逐瓦剌,南定蛮夷,东靖倭寇,西拓天竺,开创亘古未有之功业!然则,朝中总有那么一些食古不化、心怀叵测之徒,罔顾大局,结党营私,造谣生事,甚至勾结外敌,意图颠覆朝纲,复辟旧辟!”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朕,岂能容忍?!”
李执黑适时地站了出来,手中展开一卷长长的名单,开始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内阁大学士刘基,罔顾圣恩,诽谤君上,结党乱政,罪不容诛!英国公张懋,身为勋贵,不知报国,反蓄养私兵,意图谋反,罪大恶疾……”
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一项项罪证被罗列,真假掺半,但足以定罪。被点到名字的官员和勋贵,面如死灰,在地,或大声喊冤,或试图反抗。
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在如狼似虎的“龙骧卫”和东厂番役面前,他们的挣扎显得如此可笑。反抗者当场被格杀,喊冤者被堵住嘴巴拖了下去。
整个大殿,瞬间变成了血腥的清洗场!
于谦坐在席位上,脸色苍白,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他虽然不赞成这些人的做法,但也对皇帝如此酷烈的手段感到心惊和……一丝悲哀。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弘光朝廷,将彻底打上这位年轻帝王铁血统治的烙印。
徐尚清等“从龙之臣”则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对皇帝的果决和狠辣有了更深的认识。
云中鹤和佐助则面无表情地执行着命令。对他们来说,清除皇帝的敌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场被称为“弘光血宴”的宫廷清洗,持续了整整一夜。数十名位高权重的反对派核心人物被处死或下狱,数千名依附于他们的官员和家属受到牵连,被罢官、流放、抄家。整个京城的官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换血!
第二天,当太阳再次升起时,北京城的天空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朝堂之上,再也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对这位年轻皇帝的敬畏达到了顶点。
朱遵铭知道,这种依靠血腥手段建立的威权,并非长久之计。但他别无选择。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最彻底的方式,扫清内部障碍,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才能将这个庞大的帝国,带上他所期望的轨道。
清洗过后,朱遵铭立刻进行权力的重新分配。他大胆提拔了一批在西征和内部斗争中表现出色的兰芳旧部、年轻有为的改革派官员、以及像徐尚清这样“识时务”的旧官僚,迅速填补了权力真空,建立起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高效运转的统治核心。
他还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令,进一步深化改革:例如,限制土地兼并,清查隐匿人口,改革税制,推行更公平的“一条鞭法”雏形,大力发展官营工商业,特别是造船、军工、矿冶,建立新式学堂,尝试推广白话文和实用科学,修订《大明律》,加入更多保护工商、规范海外贸易的条款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大明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为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关于林幽月的身份问题,在这场血腥清洗之后,也暂时无人再敢公开提及。朱遵铭用铁腕手段证明了,谁才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主宰。他没有刻意去为林幽月“正名”,但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她的地位不可动摇。他甚至开始让林幽月更深入地参与到一些非核心的政务处理中,例如文化、教育、慈善等领域,培养她的政治经验,也向外界展示他对她的信任。
林幽月知道,风波并未真正过去,质疑的目光依然存在。但她不再迷茫和恐惧。她选择坚定地站在朱遵铭身边,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辅佐他,去建设这个崭新的帝国,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早己超越了那所谓的“血脉”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