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则舆马,
入则高堂;
上一呼而下百诺;
见者侧目视,
侧足立:
此名为官”
………………
次日,晨曦微露。
霍去病便驾马带着几名护卫,从天一山庄往长安城疾驰而去。
由于地下山庄的财产、珠宝堆积如山,数量惊人,整整清点了大半日,才勉强数了个大概,初步核算竟有八十万金之多。
霍去病一路快马加鞭,当他抵达皇城时,大门刚刚开启。
“阿土,你们在此等候。”霍去病翻身下马吩咐道。
“诺!”霍土等人连忙领命,恭敬地站在原地,目送着霍去病快步进入皇城大门。
不多时,霍去病来到温室殿外,恰好遇到正在外面等候侍奉的包桑以及宫女们。
包桑远远望见霍去病走来,连忙迎了上去,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
“侯爷,您这是?”包桑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霍去病一脸正色,说道:“有急事,陛下起了没?”
包桑忙答道:“陛下还未起身……既然侯爷有急事,奴婢这就去唤醒陛下!”
霍去病闻言,拱手说道:“那就劳烦公公了!”
包桑连忙回礼,说道:“侯爷,您客气了!”
言罢,他轻手轻脚地打开侧殿木门,小心翼翼地躬身走了进去。
此时的刘彻正躺在胡床之上,紧闭双眼,发出微微的呼吸声。
他的面容平静,仿佛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
“陛下……”、“陛下……”包桑轻声呼唤着,声音如同蚊蝇般细微,他慢慢地走近床边,俯下身去,轻轻拍了拍刘彻的肩膀。
刘彻缓缓睁开眼,睡眼惺忪,声音中带着一丝慵懒:“何事?”
包桑忙躬身,轻声说道:“陛下,冠军侯在殿外求见,说有急事。”
刘彻一听,原本还朦胧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便迅速坐起身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快宣。”
包桑急忙退出去,不一会儿,便将霍去病领了进来。
霍去病进殿后,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刘彻的目光落在霍去病身上,说道:“起来说,何事如此着急?”
霍去病起身,说道“陛下,臣昨日在天一山庄查获大量财产、珠宝,初步核算有八十万金。”
刘彻听后,身体猛地一震,脸上露出惊愕之色,疑惑地问道:“天一山庄??”
霍去病深吸一口气,将陈建、金吾子等人在天一山庄开设地下赌坊,草菅人命、残忍赌注、残害孩童等恶行详细禀报给刘彻。
最后,他呈上那半本账本。
刘彻越听越怒,脸色变得阴沉至极,他接过被烧毁的半本账本,猛地一拍扶手,怒吼道:“竟有这等事!朕的两个好外甥,如此伤天害理…这些朝廷官员!朕真是有眼无珠啊!”
霍去病心中不禁暗自叹息道:“自古以来,无论是哪个朝代,那些皇亲国戚、王侯将相们,又有谁不是仗着自己的权势地位,欺压善良的百姓,将他们视为砧板上的鱼肉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也不过仅仅出现了一个包拯、一个海瑞这样清正廉洁的官员罢了。”
霍去病并没有将陈建等谋划自己的造纸术一事禀报给刘彻,免得以为自己是有意搞事情。
回首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官本位思想早己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人们对于权力的迷信和崇拜,可谓是历经数千年的沉淀而形成的。
古人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然而,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仔细想来,读书之所以被视为高尚之举,无非是因为通过读书,人们有可能接近权力的核心,或者说有机会跻身于权力阶层之中。
似乎读书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追求知识的真谛,而仅仅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戴上那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乌纱帽,从而享受荣华富贵,出人头地,甚至连祖宗八代都能因此而沾光。
霍去病连忙躬身回答道:“陛下息怒,龙体安康乃社稷之福,万万不可因这等小事而动怒。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本就如那无底洞一般,永远都无法填满。依微臣之见,对于那些贪心不足之人,就应当毫不留情地予以惩处,该杀则杀,该办则办,绝不能心慈手软!”
刘彻闻听此言,不禁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随即,他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说道:“你这家伙,虽然读书不多,但这大道理倒是懂得不少啊!”
“嘿嘿,陛下过奖了。”霍去病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刘彻见状,心情似乎也愉悦了一些,他接着说道:“不过,这八十万金确实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啊!”
就在这时,包桑躬身快步走了过来,轻声禀报:“陛下,早朝时间己到。”
刘彻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霍去病,眼中闪过一抹玩味的笑容,说道:“走,随朕一同去朝堂之上,让你也见识见识我大汉的忠臣良将们。”
延绵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封建专制社会一个地位显赫、权势熏天的特殊阶层--官僚阶层,使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总是不得不以官为轴心转动。
明初贪污60两便剥皮、清朝的高薪养廉等等,由朝廷主导的御史监察、巡察,三法司会审,反腐倡廉行动,都像是在给一个浑身长满虱子的人抓痒。
虽然偶尔能抓到几只虱子并当众掐死,但这个人却始终不肯去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这个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抵挡住糖衣炮弹的猛烈攻击。
当官者,本应“立心要正”,心怀天下,为人民服务。如果一心只想捞钱,那还不如去经商。想当官,就别总惦记着成为首富。可如今的社会风气己然发生了变化,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似乎己经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
人们常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问题是,这笼子的钥匙究竟在谁的手中呢?
如果这把钥匙掌握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手里,那么权力又怎能真正被关进笼子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