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欣然领命。
与此同时,刘彻在包桑等侍从的精心服侍下,动作迅速地穿戴好衣物、洗漱完毕。
紧接着,刘彻叫上霍去病匆匆忙忙地吃了几口早膳后,便一同前往了宣室殿。
一踏入宣室殿,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只见三公九卿等各位大臣们早己齐聚于此,身着庄重的朝服,面容肃穆,静静地伫立在殿内,
刘彻缓缓走上龙椅,然后稳稳地落座。
群臣见状,纷纷跪地行礼,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在殿内久久回荡。
“平身!!!”
就在众人跪拜的瞬间,霍去病则趁机悄悄地溜到了队伍的最后方。
由于霍去病是首接从城外赶来皇宫的,时间紧迫,他只能身着一身普通的常服。
不经意间,他瞥见倪宽这个老家伙正站在人群的最后面。
于是,霍去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对着倪宽轻轻点了点头。
倪宽见状,赶忙拱手作揖,向霍去病行礼,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敬意。
霍去病抬眼望去,站在前面的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大将军卫青、大司农颜异、太仆公孙贺、太常令周平、大行令李息、宗正刘德、少府孔仅、廷尉令司马安、御史中丞赵禹、大农丞桑弘羊等人恭敬地站着。
这时,便听见庄青翟出列说道:“启禀陛下,据左冯翊都尉上报,河内的数十万灾民流入关中,目前在左冯翊地区。”
由于刘彻登上皇位之后,与匈奴之间爆发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而且这些战争的频率异常之高。
每一次战争都需要巨大的后勤补给来支持,同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这无疑对国家的财力和人力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却不能简单地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毕竟,这或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责任。
回顾历史,文景二帝在位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实际上为刘彻后来北击匈奴、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文景二帝的积累,刘彻才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去应对与匈奴的长期战争。
此外,当时还遭遇了天灾人祸,导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中国人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若非迫不得己,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呢?
说到底,他们无非是为了能有一口饭吃,维持基本的生存而己。
庄青翟陈述完这些情况后,刘彻并没有立刻发表意见。
事实上,自从对匈奴用兵以来,大批的流民己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他对此早己习以为常。
这时,御史大夫张汤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如今流民众多,需得妥善安置,以免生乱。可将部分流民迁往边境,充实边防,同时开垦荒地,既能解决流民生计,又能增强边防力量。”
刘彻微微点头,尚未开口,大司农颜异却急忙出列道:“不可!如今边境战事频繁,粮草供应本就紧张,再安置大量流民,恐加重负担,且开垦荒地需时日,远水难解近渴。不如在关中地区就地安置,开仓放粮,以解燃眉之急。”
张汤闻言心中不悦,脸色阴沉地再次出言说道:“大司农想过没有,难不成每次闹水灾,流民进入关中后,都要在此安置??关中地区耕地本就不多,本官请问大司农如何安置?”
御史中丞赵禹、廷尉令司马安等人连忙附议,纷纷点头说道:“陛下,臣以为御史大夫所言极是,当务之急应将流民充实边疆,以巩固边防。”
颜异闻言急忙说道:“不可啊!陛下,百姓迁移动辄需要大量钱粮,如今,国库本就空虚,哪有余钱用来安置?”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众人各执一词,声音此起彼伏,整个朝堂变得嘈杂起来。
刘彻的目光望向了卫青,说道:“大将军以为如何?”
卫青拱手道:“陛下,臣以为二者皆有可取之处。边境需充实人力,然流民长途迁徙,耗费巨大,且途中或有死伤。可先在关中开仓放粮,稳定流民,同时挑选身强力壮者,待时机合适,再迁往边境。如此,既能解当下之急,又能为边防长久计。”
刘彻摸着下巴思索,未等他开口,桑弘羊也站了出来。
桑弘羊上前躬身行礼,说道:“启禀陛下,大将军所言有理,但大司农所说乃是实情,如今国库确实空虚,无法将流民迁移边塞。”
忽然,刘彻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嘲讽:“钱粮吗?如今,朕倒是知道有个地方可有不少钱粮!”
随即,刘彻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紧紧地盯着朝堂上的众人。
群臣闻言俱是一愣,都诧异的望向龙椅之上的刘彻,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而站在最后的霍去病,心中不禁吐槽道:“老登就是老登,先是卖关子,这会又要发飙了!刘家的皇帝流氓的气息太重……”
只见刘彻缓缓起身,眼神冷冽,冷声说道:“恐怕诸卿还不知道吧,在长安城外,可有一个堪比皇宫的地方,其奢侈程度,朕听了都感觉自愧不如!”
群臣闻言又是一愣,“抄家???”顿时,二字涌上众人心头。
如果要是有这么一个地方,过的比皇帝还舒服,那不妥妥的是谋反吗?
既然有钱,那肯定要抄家,不然留着干啥?
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想法,张汤上前一步,拱手作揖,朗声道:“臣请问陛下,此处乃是何地?”
刘彻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众人,面色阴沉,沉声道:“此地便是长安城外的天一山庄!庄内财富堆积如山,生活奢靡无度。穷奢极欲、草菅人命,玩弄妇孺……据初步统计约有钱财 80 万金~”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具体情况还是由大司马给诸位好好说说吧!”
言罢,刘彻便转身落坐在龙椅之上,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大司马???”
群臣闻言一愣,大将军卫青旁边明明空着的没人,左顾右盼,皆未看见身影。
众人心中暗自嘀咕,霍去病根本就不上朝。
如今一上朝,便是如此的大事,群臣心中不免一丝寒意。
正当此时,霍去病的声音从众人后方传来,犹如一道惊雷,在殿内炸响。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