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拜相
封侯拜相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封侯拜相 > 第215章 逼急了,连你这个皇帝也照怼!

第215章 逼急了,连你这个皇帝也照怼!

加入书架
书名:
封侯拜相
作者:
半颗西瓜
本章字数:
12544
更新时间:
2025-07-09

朱标已经急切到发出嘶吼声了。

他在奋力提醒姐夫,叫他赶紧离开此处,毕竟连他也知道自己亲爹的尿性。

真要把他惹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但胡翊今日的想法,与平日里完全不同。

平日里,插诨打科,该软的时候软一下,这都没啥。

因为都不是什么大事,也犯不上过于去跟朱元璋争犟。

但今日情势则完全不同。

因这涉及到了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

东宫三局建设起来不易,筹建中的这几月,又遍耗了自己的心血。

胡翊要用这东宫三局所达成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朱元璋增收,充盈起他在宫中的小内库那样简单。

这样,也就把胡翊的心胸看的太小了。

他要达成的终极目的,是靠这三局带动发展,带动起大明的民生、繁荣以及市场。

最终,他要为大明带来质一般的飞跃,也要彻底解决目前无比困扰的国库空虚、缺钱难的问题,实现国富民强终极志愿。

在这般宏大的志愿下,眼见得这三座即将起高楼的地基已经铺平建稳,正到了要盖楼发力的关键时刻。

朱元璋却上来搞这一套?

竟然亲手自毁地基?

对于这样的猪队友,胡翊心中鄙夷至极,恨不得上去两巴掌将他抽死。

真要对皇帝动手,那也只是瞎想。

但据理力争,叫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底线,这个事儿是一定要做的。

别看胡翊平日里人畜无害的,逼急了的时候,也会露出獠牙。

面对着这位咄咄逼人的老丈人,厌蠢症犯了的胡翊,此时竟然反倒是挺直了胸膛,直视着他那满是怒火的目光。

耳边是朱标一声声的催促,叫他赶紧离去。

胡翊却权当没有听见,开口便道:

“我不走,今日这事弄不清楚,我也不能走。”

朱元璋把二目使劲一瞪,心道一声这是给你脸了?

他怒火更胜,表情从红温变得阴冷,直视着女婿的两道目光之中,闪过了一丝寒意。

他声音里面带着不容抗拒的傲慢,冷冷地道:

“今日,你非要跟朕作这个对是吗?”

胡翊硬气的回应道:

“小婿这不是在与您作对,是在匡正岳丈的过失。”

“哼哼。”

朱元璋磨着牙:

“匡正?”

“过失?”

“没错。”

胡翊今日简直可以用胆大包天来形容。

他直接便接住了朱元璋那双如利剑般锋利的目光,连带着千古一帝那身霸气摄人的威势,一起都承受住了。

看到面部表情逐渐狰狞的朱元璋,胡翊依旧没有后退,反倒是上前了一步。

因为他知道在底线面前,必须要坚持。

今日必到了要争夺底线的时刻,再三忍让,只会变作个面团,一事无成。

他也相信今日自己死不了,无论是肚儿里怀着孩子的朱静端,还有朱标与马皇后。

朝外还有一帮大明开国功臣等在那里。

除此之外,自己这一身的医术,还有无数碾压时代的先进想法与思维……

这一切的一切,都组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胡翊,一个对大明至关重要的自己。

朱元璋想要杀他,仅凭今日的这点顶撞,是不可能的。

今日的胡翊就是这般的自信。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敢把洪武大帝的所有威压全部接下来,然后反过来试图与他硬刚。

便在他说出要匡正朱元璋的过失,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之后,胡翊立马便开始陈述起了自己论证,开口便道:

“君王有过,便该直谏。”

“朝有诤臣,不亡其国……”

他还待要讲话,老朱听到这十六个字,已然是怒火中烧,更加是如同一个燃烧起来的炸药桶。

他觉得这话极度可笑,冷冷问道:

“嗬,没了你,朕这大明就要亡国了?”

“那也难说。”

“混账东西!”

他作势举起手中的玉石镇纸就要猛砸过来,朱标一把就给夺了过去。

这一次朱标轻松把镇纸夺下,化解了一场即将爆发的剧烈冲突。

朱元璋一时手里没有了东西,恍惚间转过身重新去寻找,他要找一把教训胡翊的“武器”然后狠狠地抽他!

但这是文华殿,朱标日常坐在此处办公,都是些文人用的东西,能够用来打人的,至多是一个痒痒挠。

朱元璋找不到趁手的家伙什,这一下闪神,倒使他情绪回落了些,他终于是耐着性子重新看向这个女婿,情绪比刚才略微平缓了些。

心中带着几分戏谑的姿态,朱元璋开口便不屑地道:

“好好好!”

“今日倒要叫你把话讲清楚,咱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些什么名堂来!”

说就说。

胡翊肚子里早憋了一肚子火了,今日正好借机全抖落出来:

“那小婿就先说岳丈的错误。”

“东宫三局开到如今,并不容易,期间数月的修建,花费银钱都还是小事,这其中还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其内,当中也包含着我的一些理念在里面。

可以说,对于东宫三局的未来,这其中承载了小婿半生的积累与心血。”

说到此处,胡翊转而又道:

“自古以来,不遵天道,竭泽而渔是没有好下场的。

譬如夸父追日,逆天而行,他自然是要渴死饿死,倒地而亡。

再者如竭泽而渔,一网捞掉些大鱼去卖钱,但池中还有些中鱼可以继续生产小鱼,鱼生鱼,只要取之有度,那便用之不竭。

反过来,一网把大中小鱼捞尽,鱼没了,水也就变成了死水,也便没有了取之不尽之说,此便为天道规律循环,想必岳丈也不是不明白。”

胡翊这话说的一点面子都不给。

尤其是这句“没有好下场”,这成了刺破朱元璋脸面的一根尖刺,令他觉得有被冒犯到。

已经稍稍平静下来的朱元璋也知道他说话有理。

但看到这女婿今日如同吃了枪药一般,四处开火,一个往日里任意揉搓的面团,今日竟然说话如此不客气。

他又忍不住呛起火来,又故意挑事不服道:

“你所说那些天道规律,朕还就是不明白,你又待如何?”

胡翊心中冷笑一下,你不明白?

那我教你啊!

他开口便如连珠炮,语速奇快,噼里啪啦的往自己老丈人的脸上糊:

“三国时期,刘备败于夷陵,蜀汉风雨飘摇,魏国几路伐蜀,同时蜀汉身后方南中诸郡又行反叛。

诸葛亮平蛮之时,马谡对他说起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此举为的是收南蛮之心,使这地方能够安稳的更长久些。”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些典故,这些三岁小儿都知晓的东西,还需要在他面前说一遍?

故他心中极为不屑,并未作回应。

胡翊此时便又道:

“诸葛亮要攻心,使其心悦诚服。

小婿在造物局所行之事,一样是为了攻心,使手下人等心甘情愿的去做事,因此才需要赏金。

岳丈自己带兵打仗,身边的护卫亲兵至关重要,他们也曾多次挽救您于危难之间,譬如驸马府的寿伯、大小武他们,当初都曾为您力战而不退,落得一身残废。

敢问岳丈,收人之心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吗?他们忠心护主,岳丈是否又给他们赏金呢?

若岳丈不收寿伯、福伯、大小武他们之心,随便叫几个人到身边当亲卫,护持您的安危。

您又敢吗?”

这番话简直是在贴脸嘲讽,一连几问,问的朱元璋哑口无言。

他自然不敢。

身边没有信任的得力亲兵,当初都不需要敌人对他下手,随便派个卧底过来,命早就没了。

至于胡翊所举例的攻心之策,还有什么竭泽而渔、赏金与提高手下工匠积极性的问题。

这些当然都是对的,其实连朱元璋自己都这样认为。

但这明明是自己都认同的话啊,为何当初刚一开始之际,要与胡翊对着呛火呢?

朱元璋此时心中忽然一净,便没有了刚才那般怒火攻心了。

尤其在短暂的愤怒过后,面对女婿的接连几问质问,又将他问的哑口无言,理不直,气也不壮。

如此一来,人自己心虚,自然就会回归到理性上面去思考问题。

他就越发疑惑,自己刚一开始那股子胡搅蛮缠的劲头儿,催生他发这一通邪火的原因到底又在哪里?

他沉沉思索片刻后,还是没有找出答案。

胡翊见自己的质问,令老丈人是无法张嘴回应,且脸色的狰狞开始褪去。

这就对了!

他终于不再拱火,也尝试克制起自己的情绪,然后转愤怒怼人为以理服人。

此时的胡翊,逐渐放缓语速,一字一句都用上了讲述的语气,而非质问的口吻。

“岳丈,大明国库为何一直空虚,为何一直没有钱,您真的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吗?”

朱元璋沉思着,把目光头重新投向了这个女婿,想听听他怎么说。

胡翊便道:

“历朝历代,定下的轻徭薄赋标准,大致是在‘二十税一’这个层次,能做到如此,这便算个好皇帝了。

都在说与民休养生息这个词,能做到这个税额,已算是爱惜百姓的。

在此基础上,岳丈更是定下了‘三十税一’的国策,这更是体恤百姓之不易,为他们大大减轻了压力,在这一点上小婿自然是佩服。”

胡翊这番话听起来是拍马屁。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他还有下文没讲呢。

正在朱元璋以为他开始说好话,准备赔礼道歉,主动缓和这一关系的时候。

胡翊却是又开口道:

“三十税一固然是好,但国库比正常的二十税一标准更低,最后少收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年税。

这些减少的岁入,便是国库缺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您认同吗?”

认同归认同,但这不是自己的错。

朱元璋此时终于忍俊不禁,反问道:

“难道你还要咱把这国策改回去,自己打自己的脸不成?”

“不,没有让您改。”

胡翊说道:

“既然从税赋上让了利,就要从别处想办法找补回来,这才是东宫造物局,甚至是东宫三局创建的初衷之一。

造物局要带动起来的,乃是整个大明的商业发展,我们需要让朝廷自己做生意,自己赚钱。

将造物局开到大明各地,未来朝廷组建下的各局各司,都开始搞货品售卖,将物品平价送到贫民百姓们手中,再将民间的钱财收归国库,这才是真正能让大明富国强兵、掌握金山银山的关键点所在。”

朱元璋尝试消化起女婿的这番话来。

胡翊此时又道:

“商贾们可以赚百姓们的钱,那我大明朝廷为何就赚不得?

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依靠造物局将生意做到全国各地,甚至可以用更平价的方式给贫民百姓们带去商品。

在以造物局赚钱缓解财政压力后,进一步造船出海,发展对外贸易。

则我大明可一举位列世界之巅,强盛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到那时,每年以巨额财源建设大明,改善民生、提升军备、创造商业环境,提高百姓们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将这个国家做大做强,这才是小婿的本意。”

这大概是胡翊第一次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原本他觉得这个计划虽好,但还可以更加详细、完备一些,可以花时间再打磨打磨。

何况,身在东宫詹事府,治国理政乃是中书六部的事,胡翊又不能插手干预。

若按照胡翊原本的预想,他是想等到将来度过九族危机,救治好朱标,等到那时辅佐朱标时,利用手中权力去实现抱负,那时再全盘推进的。

以他对朱标性格的理解,二人应该可以一拍即合,将此事顺利往后推行。

这个计划真的很宏大,也很有心胸,考虑的相当长远。

但碍于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是小农经济思想严重,且十分排斥、厌恶商业发展的特点,胡翊知道在他手下应当很难做成这些事。

朱元璋这种猪队友,他可太了解了。

上次在处州府搞钱事革新的关键时刻,他把处州府用来绑定宝钞价值的白银移走,拿去赈灾。

最后导致宝钞没有白银兑,引发信任危机,差点崩了。

钱策革新一事也差些因此而流产。

这一次胡翊要搞的是可持续发展,将来一劳永逸、持续收成的一条永久性强国之策。

结果这猪队友上来便要将新生的造物局压榨个一干二净,不留余地。

甚至连促进工匠积极性的赏金制度,都要胡搅蛮缠进行作废。

这种鼠目寸光、上蹿下跳式的搞破坏举动,正好印证了胡翊之前的猜测。

在朱元璋手下搞这些,很容易就会被他坑死。

他但凡能够跳出现有认知,接受大明搞国有资本这一套东西的话,将来创造的就是金山银山,哪儿还需要为这点小钱整日里损形劳神呢?

而在这个时代,能利用这一套东西将大明搞大、搞强。

最后面,摊开一张世界地图,是别人害怕你,你就是世界的中心。

各种应用科技、知识创造,一旦开始以大明为中心,流行传播。

那后世的许多屈辱,还会变成屈辱吗?

但朱元璋这人的局限性便在于此,他会为了这仨瓜俩枣,最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胡翊这次当着他的面,对于将来造物局将要做的事,拆解的算是明明白白了。

他也给老丈人打上了预防针。

加上先前提到大洋彼岸的黄金、白银,红薯、土豆,还有给他摊开的那张世界地图。

该怎样作取舍那是他的事。

此时话既已说完,胡翊再度表达起了自己的态度:

“无论如何,我都不赞成将造物局竭泽而渔的举动,岳丈若不放心小婿执掌此地,久之尾大不掉。

则小婿愿意自动递上辞呈,今后只专门从事医道,救死扶伤,一生闲散度日即可。”

听到这话,朱元璋、朱标父子俱都是一愣。

一件小事,上纲上线,将自己一通怼,最后还要递辞呈?

你至于吗?

朱元璋有些懵了。

若真叫这个女婿辞去一干职位,只去做个大明医圣,这非他所愿。

女婿如今又如此认真对待此事,他心中就要有所思了。

“这都什么事儿?”

朱元璋心中暗暗吐槽一句。

若按他本来的想法,被这女婿一通质问,这根本就是君前大不敬!

他还想逮住个罪名,将这女婿反训一顿,想着报报仇、出出气呢。

结果现在倒好,这招以退为进,自己还得上前去安慰起他了?

也罢!

对于刚才闹的那些尴尬,朱元璋也是只字不提,终于改变了主意:

“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动不动就递辞呈,你就那点出息?”

他便把大袖一摆,妥协道:

“算了,你管好你的东宫詹事府,连带属下的那几个局,造物局的收成咱先不要了。”

胡翊要的是朱元璋的妥协,但却不是这样模糊且笼统的妥协,不然谁知道他未来又如何作妖?

何况,他也不是不愿为灾区尽力。

便说起道:

“岳丈,造物局的收成本就要归于内库,这是先前说好的。关键点在于要留出额度,用在日常维护和运转上。

我肯定还要将赚得的利润上交内库,但这个具体的比例,还要等开张之后,依据收入和成本再行商议,小婿到时会带上账册,咱们一起琢磨个具体的数字。”

对于此事朱元璋也就点头答应了。

胡翊此时又道:

“不过大明如今急需赈灾用钱,造物局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我们会想办法筹集一批钱财,用作赈灾事宜,交到太子手里。”

对于这话,朱元璋听了就觉得很满意了。

他此时想起一开始的种种,顿觉面皮有些臊得慌。

没理还硬三分,这事儿办的实在不咋地道。

只是这女婿今日措辞严厉,对自己也是极为的不敬。

既然现在都觉得尴尬,不如两下都不再提了,就当此事过去了吧。

至于女婿今日提到的大明朝廷自己卖货这事儿,他倒觉得有理。

凭什么你们商人能赚这份钱,咱大明朝廷就不能赚?

若是大明朝廷也做生意,把造物局开到全国各地去,不仅丰了国库,还能与民输送更为平价之物。

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朱元璋打骨子里讨厌商人,讨厌商贾之道。

但你要是换个说法,叫他去与商贾们竟争赚钱,他自然就欢欢喜喜的愿意答应了。

既然事情已说明白,胡翊当即起身告辞。

“太子,有件事跟您商量一下,我在殿外等你。”

胡翊临走交待了朱标一句,自己先出了文华殿。

朱标正待要走,朱元璋此时又叫住了这个大儿子。

“标儿,去跟那小子说,赏金这些事儿咱不干预了,叫他自己寻摸着干就好了。”

“爹,姐夫刚才就在这儿的时候,您为何不说这话?”

朱标明知故问,想臊一臊这个老爹。

朱元璋也是瞪了他一眼,这才不情愿的道:

“当着他的面不好说,咱…咱不是没理不是吗?”

朱标点了点头,此时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来:

“爹,那您没理,今日姐夫在殿上的大不敬之罪,连带对您的批评,您看……”

朱元璋便将大袖一摆道:

“既往不咎。”

“好嘞,孩儿这就去和姐夫说。”

文华殿外。

当胡翊听说到“既往不咎”这四字时,只是轻描淡写的点了点头。

朱标一脸后怕的看着姐夫,问他道:

“姐夫,你这也算逃过一截,心中就一点波澜也没有吗?”

胡翊开口却道:

“我本来就没做错,这是我应得的,这事儿我想明白了,既然无罪,又何来的波澜呢?”

朱标白了他一眼道:

“说真的,真怕爹今日又抽出宝剑,一路撵着你在宫里跑一遍。

也亏了这是在文华殿,没有那些东西。”

胡翊却说道:

“其实就算岳丈今日拔剑,我也不会跑的。”

“为何?”

“这强国之策乃是我近几年来苦思而得的,如今三局已然建起,有了个雏形。

若是退让,不就是逼我自己将其扼杀在摇篮,这跟叫我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又有何分别?”

听闻此话后,朱标怔了一怔,这才理解姐夫今日为何如此力争,连命都不打算要了。

原来根源在此处啊。

“对了,姐夫,叫我出来又有何事?”

“我要从东宫府库取些金子用用,跟你商量一声,用量应该不多,但按规矩还得跟你报备一句。”

朱标点了点头:

“这种事往后姐夫自己做主,不必事事都来报我,咱们兄弟之间这点信任还是有的。”

倒是他现在很好奇:

“姐夫用这金子做什么呢?”

胡翊也很无奈,只得用这个法子了,开口解释道:

“这不是赈灾缺钱吗,太子庄都要出一份力气,造物局能一毛不拔吗?

我寻思整点会员卡啥的,也创创收。”

朱标听到这些新名词时,一脸懵。

“会员卡?”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