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新跨入电商圈圈儿的新人来说,杨宁的工作也是充满了磕磕绊绊。
但自己在毕业答辩上却通过的格外顺利,毕竟自己是做了本专业的实践。
所以努力在哪里,哪里就会有回报,这让杨宁第一次体会到努力拿到结果的好处。
杨宁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她只是和本宿舍的姑娘们简单的拍了几张合照。
可在拍毕业照的时候,王慧欣大放光彩,每一张每个地方都有她高昂的声音,杨宁也在心里为王慧欣祝福。
可是在宿舍最后一场聚会的时候,王慧欣却喝的酩酊大醉。
在宿舍里,它哭了很久很久。
或许王慧欣根本就没有醉,她只是想借着醉的由头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快吧。
但王慧欣每一句话都说的那么快,杨宁也没有听懂她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可是杨宁觉得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一些心酸才能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一个人只有为自己定下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才能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向不断的去前进。
虽然杨宁不知道王慧欣说的是什么,但她隐隐约约觉得是和自己和张晓明都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杨宁又觉得那对自己己经完全是过去式了,己经完全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
在收拾东西准备要彻底与这个宿舍做一个道别的时候,王慧欣给杨宁发了一条信息,说张晓明喜欢的人不是不是她。
杨宁只看了一眼手机的消息,就迅速删掉了,毕竟杨宁己经不再想陷入这种纠葛。
管这个她是谁呢?
只是杨宁的东西还没有收拾完,就收到了张晓明发来的消息,询问杨宁,她现在是否有时间,能否出来谈一会儿?
杨宁说“好啊。”
自己走了出来,张晓明还是像之前一样,在宿舍门口的大树下等待着。
杨宁看着他,就是看一个即将分别的朋友一样笑容,对他说“什么事呢,找我。”
张晓明说“你好吗?”
杨宁说“我很好呀。这话说的,没有缺胳膊没少腿儿的,有什么不好的?”
张晓明说“是啊,你挺好的。”
杨宁笑笑,张晓明说“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不知道谁会有如此的福气啦?”
杨宁说“好好珍惜眼前人,别等错过了再追悔莫及,王慧欣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她对你的感情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出来的哟。”
张晓明说“我也是知道的,可是有的时候爱并不是说你付出就可以得到回报,你说是吧?就像我。”
杨宁说“你瞧你这话说的,慧欣,你们两个不是挺好的,再说我男朋友对我也挺好的。”
张晓明说“你有男朋友啦。”
杨宁说“是的,我在杭州时期的时候,结识了一个男孩儿,我们挺聊得来的,所以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张晓明低下头用手狠狠的揉了眼睛,说“那祝贺你啦,再见。”
说着张晓明跑开了。
杨宁回到宿舍里继续默默的收拾自己的东西。
王慧欣又发来了消息,对杨宁说“或许你可以再给张晓明一次机会。”
杨宁说“那我的男朋友怎么办呢?我在杭州实习的时候己经有了男朋友,谢谢你的关心啦。”
大家就这样离开了宿舍,此刻杨宁的心情,不像李丹离开宿舍自己要留在学校时那样的伤心。
此刻,挎着行李包,杨宁觉得自己异常的轻松。
只有杨宁知道自己撒了谎,但杨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遇到自己喜欢的那个另一半。
虽然这段荒唐的与自己有些许牵连的关系,也着实让自己萎靡了好久的时间。
但杨宁知道,有些事或许只是一种错觉罢了,每个人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才能让自己向着更好的未来出发。
杨宁知道如果不撒这个谎,或许她对王慧欣和张晓明之间的关系还会有些许的影响,但现在不论王慧欣和张晓明之间到底走到了哪一步,都不再与杨宁有任何的关联。
或许对张晓明来说是有些许的不公平,但对王慧欣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不公平呢?
一个女孩子付出了大学所有的时间陪伴着你,换来的却是你又对另一个女生的挽留。
并且杨宁知道自己是有感情洁癖的,如果你在我面前表现出了其他感情之外又同时与其他女生有着暧昧不清不清,这样的异性杨宁是断然不会接受的。
所以这个谎言,也杨宁给自己未来的一个祝福,也对一些念头的终结,真的是一箭双雕。
走出校园,杨宁坐上了回家的大巴。
杨宁这次依然是给母亲打了电话,让她到老地方去接自己。
这次在十字路口的,不只有自己的母亲,还有自己的妹妹和小宏阳。
回家的路上,杨宁抱着妹妹的孩子,妹妹带着自己的行李。
虽然妹妹的衣服现在又恢复了讲究,但她却死死的被困在了生活里。
当杨宁询问杨盼娣是否有外出打工的想法时,盼睇依然是回绝的态度。
盼睇说“她想在家里陪着孩子。”
杨宁说“妹,你这样一首陪着孩子。你觉得好吗?”
杨盼弟的回答是“姐,我己经好多年我己经好几年没出去干活了,现在出去坐个车我都有点发怵,并且自己守着孩子,我心里是踏实的。”
杨宁说“那妹要不我们去同一个城市打工?我们住在一起,这样出门的时候我带着你,可以吗?”
杨盼睇的回答依然是自己舍不得孩子。
可是杨宁想对妹妹说,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乐观上进的母亲作为自己成长路上的榜样。
但杨宁始终没有把这句话说出口。
毕竟每个人的路都有自己的选择。
有些路我们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有些不甘我们只有自己品尝过才会知道。
道理,很多道理每个人都是懂得的,但只有困难实实在在放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才会想起那些道理真的是有用的,它们讲述的内涵是真实存在的。
既然妹妹是这样的态度,杨宁感觉自己也尽力了,不再劝慰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