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宁回家过年的时候,妹妹和王方凯正在闹离婚。
妹妹对杨宁说王方凯对他亲口承认自己我在外面有了其他女人了。
面对妹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着,杨宁没有首接和她一起骂王方凯,而是劝妹妹自己要经济独立。
毕竟一个女人只有经济独立啦,只有先达到经济独立了才能不成为男人的负累。
虽然妹妹结婚这才五六年的时间,但是王方凯己经完全不是当年和妹妹结婚时那个稚嫩的小男生了。
在王方凯跪在杨盼娣父母面前诉说的时候,他的谈吐之间着实多了几分沉稳。
是啊,别人在不断的成长,但你永远留在原地,甚至还会变得变本加厉的去说去索取,而没有什么贡献,大概你的另一半也永远会感觉比较累吧。
其实王方凯的内心也觉得非常的委屈,自从他和悦悦彻底断了联系之后,他真的没有再去招惹除杨盼睇之外的任何一个女人,他想的是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经济自由,让自己的老婆,至少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宽裕一些的生活。
可是王方凯只要回到家里,杨盼睇对他就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任何女性该有的温柔。
虽然杨盼睇在家带孩子也是非常的辛苦,她也确实可以向自己的丈夫抱怨几句。但长久的抱怨会让这个男的觉得家不成家,所以难免会生了其他的心思。
但是王方凯在杨盼睇父母面前说,“爸妈,我对天发誓,我真的没有做盼睇说的那件事。”
面对王方凯的信誓旦旦,杨盼睇心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她也就跟着王方凯回家了。
在这个荒唐的新年之中,杨宁更加笃定一个女孩子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想着去依附于其他人。
即使你的丈夫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士,那也不可以完全把自己的期望压在这个人的身上。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累,有困乏的时候。
如果两个人在婚姻行走的路程中能够互相帮扶,在你困难的时候可以找一个先把能暂时的休息一下。那样会觉得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困难。
所谓夫妻本是同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大概就是因为两人没有共同进步,没有共同的信念,总有一方不能支撑起突然颓废的另一方,所以他们的生活婚姻生活也会走到尽头吧。
杨宁看着刚才还在家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向父母诉说的杨盼睇跟着王方凯欢欢喜喜的回家了。
杨宁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个人的表情怎么会转换的如此之快?
只是为了获得一个答案,这是不是有点劳心伤神了?
杨盼睇走后,父母依然是坐在床边唉声叹气。
可是杨宁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他们。
毕竟在王方凯的身上,杨盼睇看到的是成长,是沉稳,是为人处事的坦然。
可是自己的妹妹不但没有刚结婚之前的活力,并且多了几分对生活的戾气。
虽然妹妹和王方凯回家了,但杨宁觉得如果妹妹还是不做出改变,她面对生活的态度依然不能得到提升,那么他们的婚姻生活依然会磕磕绊绊,争吵不断。
最初妹妹说的自己留在家里是为了照顾孩子,但在冷漠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真的好吗?一个女人如果把自己所有的期盼,所有不努力的借口都放在自己是一个母亲的身份上,真的是正确的吗?
或许这是婚姻不幸的根源吧,一个女子放弃了自我的成长,把自己完全攀附在另一半的身上,既让他为自己提供了情绪价值,又想让他为自己提供丰腴的经济基础,面对这样的伴侣,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些许的厌倦吧。
果然,妹妹过年时开始的那一次争吵并不是他们争吵的终结。
在杨宁去上班的时候,差不多每隔一个月的频率都要收到妹妹一通唉声叹气,抱怨连连的电话。
刚开始,杨宁还能耐下心来安慰妹妹,可是随着时间的拉长,杨宁也表现出了不耐烦的心理?
后来,杨宁甚至想发火的对妹妹说,“你整天这样唉声叹气,自怨自艾,自我怜惜的有什么用?有这个力气你还不如做一下自我提升,让自己走出家门。去挣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尊严。”
但杨宁始终没有把那段话说出口,毕竟杨宁在自己刚毕业的时候就己经对妹妹说过这些话。
现在妹妹面对生活频频不断发出的信号,她还不能主动的向前迈出一步,杨宁觉得即使自己把话说再说一遍,说的太明了,或许妹妹现在也不可能做出行动吧。
之前杨宁觉得由于父母的庇护,杨盼睇在她的小姐妹中还是比较幸运的一个。
可是或许也正是由于父母的庇护所,让她的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它觉得自己的父母有能力为自己兜底,所以自己的丈夫也要对自己高看一眼。
可是杨盼睇不知道的是,父亲虽然是一个小包工头或者管理人员,但他接的一般不是什么大活。
虽然自家在他们家在村儿里的生活条件也是可以的,但是与城市的物欲横飞相比,他们家也只是勉强解决了温饱,只是自家的经济条件比妹妹的婆家好了一些。
可是王方凯一个整天在城市兜兜转转的人,难免会对经济有更多的要求。只是这些杨盼睇到现在了都没有看到。
但这些似乎对她来说己经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她付出了青春,养育了孩子。
她觉得自己也是辛劳无比的,只是自己的付出,喂了狗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
可是时代对女性己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了更多便利的条件,只是这些杨盼睇现在都没有看到。
让杨宁无法忍受的是,自己在上班的时候,都对妹妹说了自己要上班,要挂断电话了,可是杨盼睇还是在不停的给她发短信。
这让杨宁有一种想要把妹妹拉黑的冲动。
但平时在格子间上班的时候,杨宁只能一次又一次忍下自己心头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