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张秀兰没有拨通二女儿的电话,她给自己的老公杨开泰打了一通电话,询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杨开泰对于张秀兰这么早主动给他打电话的行为非常的错愕。
电话响了一声,他接通电话,没有招呼用语,马上询问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张秀兰说“家里没事。就是今天醒的早,所以给你打个电话。”
听到张秀兰这样说,杨开泰紧张的神色才略微的舒缓。
虽然杨开泰知道自己老娘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她己经80多岁了。
接到自从有电话在他的记忆里就没有主动给自己打过电话的张秀兰这么早的电话,杨开泰刚才着实有点儿慌乱。
其实杨开康今天己经做好了回家的准备,他准备把工地上的活安排的明明白白之后,自己就回家一趟。
虽然之前杨开康觉得女儿反正迟早是要嫁人的,上不上大学都无所谓,可是现在家里上大学的唯一希望只能放在杨宁的身上,所以今年对杨宁去参加高考的事情,他也格外的在意。
杨开泰放松了神色之后说“我一会儿吃了早饭,就搭车回家了。回到家里大约11点左右吧。”
张秀兰说“那好的。你到镇上了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
“好的。”杨开泰就挂断了电话。
张秀兰己经习惯了杨开泰主动挂断电话。但她今天似乎感觉自己还有话要说,可己经得知了杨开泰要回家的具体时间。
她的心也就稍稍的安稳了一些。
虽然家里的事情张秀兰都可以处理的妥妥当当。
但是自从乐乐也辍学之后,张秀兰就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母亲。
三个孩子,两个孩子都在初二的时候辍学。
她的骄傲在自己的兄妹面前彻底的瓦解。
以前她总是觉得只要自己勤勤恳恳的努力把家照顾好,让杨开泰在外面好好的干。他们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实际情况也着实是这样的,他们己经从负债的情况变成了略有结余的状态。
可是两个孩子的辍学对张秀兰来说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特别是在自己大哥两个孩子都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面前。她觉得自己失败的很彻底。
现在她真的希望杨宁能够考一所好大学,来证实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错的那么彻底。
但她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毕竟她知道自己大哥家的儿子在高考的时候是考了600多分。但自己的女儿,现在从来没有上过600分。
所以只要女儿能够考上大学也就行了,也可以让自己的心稍稍的安稳一些,觉得她的教育没有那样的失败,自己不是一个完全失败的母亲,在她的5兄妹里面。
其实张秀兰早几天都想去学校看看她的大女儿杨宁了,可是盼睇一首在这里住着,她也不能把盼睇一个人撂在家里一整天的时间。
正好现在盼睇回婆家了,杨开泰昨天打电话也说要回家一趟,去看看杨宁,这真的很称张秀兰的心意。
虽然她觉得自己去看一下女儿也不能为她的高考成绩带来什么帮助。
但是看电视上的报道,别人的孩子在高考的时候,父母都在考场外等着。
虽然看到高考报道场面的时候,张秀兰都告诉自己说那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可是面对第三次参加高考的杨宁,张秀兰觉得自己真的有必要去看一下孩子。
杨宁从小性格都比较乖巧,但也是姐弟三人中最倔强的一个。
在他们姐弟三人中,生活中的杨宁是最懂得变通的,但是她认准的路一定会死磕到底。
虽然张秀兰非常期待自己的女儿能够考上大学,为自己争口气,脸上增点光。
但她也担心杨宁会钻牛角尖。
毕竟杨宁己经过了21岁的生日。
在村儿里参加三次高考的也只有她家的杨宁了。
张秀兰担心万一这次杨宁高考还是没有发挥好。
她怕杨宁承担不了这样的压力。
虽然杨宁每一次回家都是报喜不报忧。但是作为母亲,从小养育杨宁的亲生母亲。
张秀兰怎么可能看不出女儿心里压着的大石头。
从初中住校回来就对自己滔滔不绝讲述学校事情的杨宁,今年从来一次都没有与自己长谈过。
这些张秀兰怎么可能不知道是由于女儿学习压力造成的。
只是她也不知道该如何的开导女儿,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但自己一个不敢参加中考害怕失败的出生在60年代的中年妇女,她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够给女儿做些什么。
张秀兰在极力的组织着自己的语言。
见到自己的女儿,她应该说些什么呢?
电视剧里那些鼓励的话她又说不出来。
此刻张秀兰感觉自己是深深的无用。
她痛恨自己为什么在孩子们小的时候自己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田地的草上面。
如果自己真的能够在孩子们刚上育红班儿的时候,就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许现在她也不会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杨宁一个人的身上。
杨宁的懂事让她有些心疼。
心疼的无能为力!
坐在教室里的杨宁,脑袋像被锤子敲击一样,嗡嗡的作响。
她甚至感觉自己的身边是不是飞舞着无数的蜜蜂。
如果有,那就让蜜蜂好好的蛰自己几下,好让自己彻底的清醒过来吧。
可是除了这些令她有些压抑的不新鲜的空气,教室里坐着满是低头的同学。
真的是任何一个其他的生物都没有。
哪怕是一只蚊子也没有飞进这间教室来叮杨宁一下,好让她从浑浑噩噩之中幡然醒悟。
杨宁矛盾极了,她为6月七八号的到来充满了期盼,但又充满了恐惧。
她担心自己在考场上依然是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但杨宁也期盼高考的时间快点儿来到,这样自己就可以快点儿解脱,是生是死,痛快的给一刀吧。
不要这样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的煎熬着自己。
在这间拥挤的坐着80多个人的理西班的教室里,杨宁感觉自己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里的氧气都是不足的,她有一种缺氧的窒息感。
“杨宁,你来一下。”
是有人在喊自己吗?杨宁感觉自己似乎出现了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