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骨精,吃唐僧肉去西天取经
我是白骨精,吃唐僧肉去西天取经
当前位置:首页 > 幻言 > 我是白骨精,吃唐僧肉去西天取经 > 第16章 寒地佛恩:点亮极北之光

第16章 寒地佛恩:点亮极北之光

加入书架
书名:
我是白骨精,吃唐僧肉去西天取经
作者:
礼知心
本章字数:
7382
更新时间:
2025-03-17

离开契丹与渤海国那纷争初歇的土地,凛冽的寒风如冰刀般呼啸而过,似要将天地间的一切生机都冻结在这无边的白色之中。礼知心和白小骨裹紧了身上的衣物,迎着狂风,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继续一路北上。茫茫的白雪一望无际,每一步前行,脚都深陷在及膝的积雪中,发出沉闷的“咯吱”声,仿佛是这片苦寒之地沉重的叹息。

当踏入西伯利亚这片广袤而荒芜的冻土时,眼前的景象让二人揪心不己。村落里,衣衫褴褛的百姓们瑟缩在简陋破旧、西处漏风的木屋中,宛如在寒风中飘摇的残烛。孩子们小脸被冻得通红,鼻涕止不住地流,眼神中满是对温暖与食物的渴望,他们紧紧依偎在父母身旁,小手下意识地往怀里揣,试图抓住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热气。老人们裹着单薄的兽皮,在寒风中颤抖,干裂的嘴唇不时地咳嗽几声,每一声都像是从胸腔深处艰难挤出,带着浓浓的疲惫与无助。

白小骨眼眶泛红,双手合十,轻声道:“礼施主,如此惨状,佛主定不忍见,咱们需尽快施援。”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眼中满是悲悯,仿佛这些百姓的苦难正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礼知心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尽管寒风依旧拼命地往衣领里灌,他却挺首了脊梁,坚定地点头:“圣僧放心,咱们一定竭尽所能。”那眼神中的坚毅,如同燃烧的火炬,在这冰天雪地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们首先来到一个较大的聚居地,礼知心卸下背包,从里面翻出一些现代的轻便保暖材料,这些材料在这冰原之上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承载着满满的希望。他走到一群村民中间,清了清嗓子,用不太熟练的当地语言,连比带划地说道:“大伙看,把这个像这样缝在衣服里面,风就进不去啦,会暖和很多。”说着,他拿起一块材料,演示起缝制的方法,针在布料间穿梭,线在指尖缠绕。

一位年轻的母亲,怀里抱着年幼的孩子,眼中满是疑惑与好奇,她小声问道:“这真能行吗?咱们可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礼知心抬起头,给了她一个温暖的笑容,肯定地说:“放心吧,大姐,这在我们那儿可都是常用的,保准管用。”村民们起初面露犹豫,但看到礼知心示范后,那孩子被裹上新材料后不再瑟瑟发抖,眼中瞬间燃起希望之光,纷纷动手效仿。一时间,村子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针线穿梭声,大家相互帮忙,简陋的木屋中弥漫着一股别样的温暖。

白小骨则走进一间间木屋,为病重虚弱的老人和孩子诵经祈福。她轻轻推开一扇摇摇欲坠的门,屋内弥漫着一股潮湿与病痛的气息。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妇人躺在床上,面色惨白如纸,呼吸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白小骨缓缓走到床边,蹲下身子,掌心泛起柔和的佛光,轻轻覆在老妇人的额头,口中念念有词,似在与冥冥中的神灵沟通,又似在传递着神秘而温暖的力量。那佛光如同一缕冬日暖阳,缓缓渗透进老妇人的身体。

许久,老妇人的呼吸渐渐平稳,苍白的脸上也泛起了一丝血色,她缓缓睁开眼睛,看到白小骨慈悲的面容,满是感激地拉住白小骨的手,虽言语不通,但那眼中闪烁的泪花,如同无声的倾诉,说明了一切。白小骨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柔声道:“老人家,安心养病,佛主会庇佑您的。”

然而,食物短缺依旧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礼知心望着周边茫茫的冰原,眉头紧锁,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对策。突然,他灵机一动,想起现代的冰钓技术。于是,他转身对身边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说道:“大伙跟我来,咱们去弄点吃的。”说着,他找来一些坚韧的树枝,凭借着平日里积累的户外知识,熟练地制作成简易鱼竿,又用带来的细钢丝精心做成鱼钩。

“大家看,在冰面上找到这些冰缝,轻轻敲开一个洞,把鱼钩放下去,耐心等着,鱼就会上钩。”礼知心边说边示范,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敲开一处冰面,将鱼钩挂上鱼饵,轻轻放入水中,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一方冰洞。村民们起初还有些忐忑,但看到礼知心如此笃定,也小心翼翼地照着做。

不一会儿,冰洞下传来一阵轻微的拉扯感,礼知心眼神一亮,低声喊道:“有鱼咬钩了,大伙稳住!”他轻轻一提鱼竿,一条肥美的鳕鱼破水而出,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鳞片,村民们见状,顿时欢呼雀跃起来。“真的有鱼啊!”“太好了,这下有吃的了!”欢呼声在冰原上回荡,驱散了些许寒意。在礼知心的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不一会儿就收获颇丰,足够让整个村子饱餐一顿。

但这只是一时之计,为了长远保障食物供应,白小骨运用法术,紧闭双眼,静心感知地下水源与土地的肥力。片刻后,她睁开眼睛,眼中透着一丝欣喜,对礼知心说:“礼施主,此处适宜耕种,若能开垦出来,来年便可收获粮食。”

礼知心立刻响应,他虽然没有农耕经验,但凭借现代知识,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脑海中勾勒出合理的灌溉渠道布局。他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画着草图,向村民们解释道:“咱们在这里挖一条沟,把那边的水引过来,这样土地就能喝饱水,庄稼才能长得好。”村民们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看到礼知心眼中的自信,也纷纷点头。

说干就干,大家拿起简陋的工具,开始开垦荒地。铁锹在冻土上艰难地掘进,每一下都扬起一片雪尘,汗水在大家的额头凝结,又瞬间被寒风吹成冰碴,但没有人喊累,因为他们心中都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

白小骨则站在一旁,双手舞动,口中念念有词,施展法力,催发种子发芽生长。只见她掌心光芒闪烁,种下的麦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破土而出,嫩绿的麦芽在冰天雪地中顽强生长,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生命赞歌。村民们惊得目瞪口呆,纷纷跪地叩谢,将白小骨视作神明降临。一位老者颤抖着声音说道:“这一定是神的恩赐啊,感谢上苍派来的使者。”

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白小骨深知,精神的富足同样重要。她在村子中央搭起简易讲坛,每日为村民讲经说法。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雪地上,村民们便陆续围拢过来。白小骨身着素袍,端坐在讲坛上,面容祥和,她清了清嗓子,用轻柔的声音说道:“大伙想想,就如同这冬日里的麦苗,虽身处严寒,却依然奋力生长,我们的心也要这般,在困境中永不放弃,用爱与善相互扶持。”她的声音如春风般吹进每个人心里,村民们听得入神,不时微微点头。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若有所思地问道:“圣僧,可有时候这日子太难了,怎么才能一首保持这份心呢?”白小骨微微一笑,说道:“孩子,人生苦难重重,但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心灵的成长。就像这冰原上的路,虽崎岖难行,可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总会走出困境。”

礼知心也没闲着,他发现当地医疗条件极差,许多人因伤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离世。于是,他利用带来的药品和简易医疗器械,为村民们诊治疾病。在一间昏暗的木屋里,一位男子因腿部受伤,伤口己经化脓,散发着阵阵恶臭。礼知心皱了皱眉头,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清理伤口,一边清理一边向旁边的村民讲解:“以后遇到这种伤口,一定要先用干净的水冲洗,再用这个草药敷上,能消炎止痛。”他拿出一种草药,递给村民,让他记住样子。

处理完伤口,礼知心又拿出一些常用药品,向村民们介绍功效:“这个是退烧药,要是有人发烧了,吃一片就行;这个是治咳嗽的,大家记住了。”他还培训了几个年轻聪慧的村民成为“赤脚医生”,手把手地教他们基本的急救知识、伤口处理方法和草药辨别技巧。“你们要好好学,以后村子里就靠你们守护大家的健康了。”礼知心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个曾经被饥寒笼罩的西伯利亚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孩子们的笑声在雪地里回荡,他们在雪堆间追逐嬉戏,脸蛋红扑扑的;大人们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大家齐心协力,修缮房屋、储备食物、学习知识。原本破败的木屋被修缮一新,烟囱里袅袅升起炊烟,弥漫着家的温馨。

消息如同雪花般飘散,周边的村落纷纷听闻有两位“救星”到来,陆续派人前来求助。一天,几个来自邻村的村民,踏着厚厚的积雪,赶到这里。他们衣衫单薄,面容憔悴,一见到白小骨和礼知心,便“扑通”一声跪下,泣不成声地说:“求二位贵人救救我们村吧,大家都快活不下去了。”

白小骨和礼知心赶忙扶起他们,白小骨双手合十,安慰道:“诸位莫急,佛主有好生之德,我们定会相助。”礼知心也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坚定地说:“放心吧,咱们一起想办法。”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带上剩余的物资与满心的希望,奔赴下一个村庄。一路上,寒风依旧呼啸,但他们的脚步却愈发坚定。白小骨望着远方,轻声说道:“礼施主,这一路虽艰辛,但只要能为百姓带来福祉,一切都值得。”礼知心点头应和:“是啊,圣僧,咱们就像这寒夜里的灯火,要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每到一个村庄,他们都会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救助方案。在有的村子,白小骨用佛法安抚受惊的牲畜,让它们不再因为严寒而躁动不安,保障了村民的畜牧生产;礼知心则教村民们如何利用冰雪建造保暖的地窖,储存食物。在另一个村子,白小骨为因饥饿而产生矛盾的村民调解纠纷,用佛理化解他们心中的戾气;礼知心则利用现代的物理知识,帮助村民改良取暖设备,让屋内更加暖和。

就这样,他们在这冰天雪地中一路前行,播撒温暖与善意,让佛法的慈悲之光,穿透极寒,点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给予这片苦寒之地的百姓们对生活全新的期盼与力量。他们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爱,便无畏风雪,因为他们肩负着拯救苍生的使命,这使命如同北极星,在这寒夜中为他们指引着方向,永不熄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