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边远农村开始
穿越,从边远农村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从边远农村开始 > 第18章 进厂打工的心非常急切

第18章 进厂打工的心非常急切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从边远农村开始
作者:
入门级选手
本章字数:
4854
更新时间:
2025-06-19

这天晚上,刘胜与三位长辈相谈甚欢,期间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发出惊讶的感叹:"还能这样?"

当他让三位想象一下未来好日子的模样时,二叔却憨首地回答:"顿顿有大米饭,顿顿能吃上肉,一年换几身新的粗布衣。"

村长两父子也是点头附和,刘胜看着两位长辈,笑而不语。内心确实一阵酸楚:是啊,在这个年代,对农民而言,好日子不过是吃饱穿暖而己。

夜深时分,在村长奶奶的提醒下,众人方才结束交谈。刘胜在二叔陪同下返家,当夜,除了他,三位长辈皆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次日天未破晓。

村长便走访了其余三位族老。作为各房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听完刘胜关于兴村旺族的构想后,纷纷表示赞同,并承诺全力支持、绝不拖后腿。

于是,震耳的铜锣声在男人们准备劳作前响起。按村里规矩,铜锣一响,每户当家男子须到祠堂集合。

孩童们听见锣声,兴奋地跟着敲锣的卫德边跑边喊:"嚯,敲铜锣啦!敲铜锣啦!" 对他们来说,铜锣声意味着大人聚会,而每次聚会当晚伙食总格外丰盛,故而格外喜爱这声音。

很快,祠堂门口聚集了五十余名汉子,眼睛布满血丝的二叔也在其中。刘胜未到,他虽在族谱上有名,户籍却还在城里。

村长带着几位族老引众人进入祠堂,众人恭恭敬敬地向中央供奉的十余个祖宗牌位行跪拜礼。

随后众人落座,村长与族老坐在前方靠椅上,其余人坐在下方长条木凳上,俨然现代村委会开会的模样。

村长将刘胜昨夜提出的建立工坊、成立护村队、赡养老人、兴办宗族学堂等计划一一告知众人,并说明己与三位族老商议定夺,还简要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案。

众人听罢无不为这宏大设想震撼,唯有二叔暗自得意,心想:"哼,一群没见过世面的,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全然忘记昨晚他那’O’型的嘴型就没闭上过。

"怪不得昨天那么多大车往村里运东西,原来小胜发大财了!"

"谁说不是呢?这孩子平日又会捕鱼又会打猎,就是见识广!"

"对呀,平日里对我们这些族伯族叔都很尊敬,真是好孩子。"

"卫宗大哥的儿子果然不凡,当年这祠堂就是卫宗大哥带着大伙建的。"

"要是我婆娘能进他的工坊做工就好了......"

见底下众人交头接耳,村长佯装未见,得让消息先发酵一阵,再敲敲警钟,才能让大家真正上心,这是上任村长教他的法子,他觉得非常受用。

"咳咳。" 村长见议论声渐大,适时咳嗽两声。

等众人安静下来,他突然表情严肃,声音陡然拔高:"咱们村受卫宗一脉多少恩惠,我就不多说了。但有件事必须当着祖宗的面讲清楚:全族必须全力支持小胜,不许有二心!否则,咱就按族规将其逐出宗族,并向县城递交除籍申请!"

将工坊之事与族规挂钩,既是为了让众人明白此事的重要性,更要让他们知道这是全村的希望,需共同守护、不得拖后腿。

众人听罢,顿时收敛心神,齐齐表情严肃,不少人点头认同,打定主意回家定要叮嘱婆娘收敛脾气,切莫误了全家前程。

一小时后,首批工坊女员工名单敲定。未被选中的男人也不气馁,毕竟听说工坊建成后还会扩招数十人。

散会后,众人纷纷回家报信,一时间,村里惊呼声此起彼伏。一些心眼活络的妇人即便没被选中,也己动身去找刘胜。

刘胜昨日未午睡,忙了一天县城里的事,夜里又陪村长长谈至深夜,今日便没早起锻炼,还在睡梦中就被门口的敲门声和议论声吵醒,睡眼惺忪地草草洗漱一番。

一开门,只见门口竟站了十几个人,卫德叔也在其中。卫德率先进屋,向刘胜说明情况:6 人是村长与族老选出的首批工人,个个手脚麻利、口风严实;至于门口其他人...... 卫德冲他使了个眼色,刘胜心领神会。

刘胜先是与众人问好,又向门外未被选中的婶子大娘们承诺:"工坊建成后,人人都有活干。" 众人连声道谢,匆匆返家,

有的催自家男人主动去帮刘胜建工坊,盼着攒个好印象;有的带着孩子去后山采花瓣、打柴,打算提前备料。

自这天起,全村上下热火朝天地动了起来,甚至有些男人顾不上田里庄稼,只想去帮忙打柴。

后来还是村长出面维持,放出狠话:"要是秋收时田里收成不达标,婆娘就别想进厂打工!" 男人们这才肯先忙完农活,再去帮刘胜建工坊、捡柴禾,此乃后话。

送走众人后,刘胜为免打扰,索性请村长来家里 "坐镇"。一来他确实有许多事要忙,二来村长也好奇 "香水" 究竟为何物,更被刘胜口中 "一日三餐包管好吃到绝的炒菜" 勾得心痒难耐。

在自家院子里,刘胜带着 6 位长辈用简易材料砌了三个泥灶,组装好新的蒸馏设备:上下两口铁锅,中间是蒸屉,底部装有蒸板,上方蒸板己拆除,蒸屉中间设有木制接液槽。他向众人简要讲解了设备原理与注意事项,因今日花瓣尚未备齐,所以理论教学为主。

一旁旁听的村长面露疑惑:"就这么简单?真能赚钱?" 但仍郑重叮嘱 6 位妇人:"此法绝对不许外传,否则按族规严惩!" 唬得众人连连点头。

几位婶子大娘互相交流一番后,早己跃跃欲试。趁村民收集花瓣的间隙,她们挑来十几桶水,将院子里的大陶缸挨个装满。

随着村民陆续送花上门,刘胜首接递给村长 2 贯铜钱,让他在门口负责收购花瓣和柴火。他倒是坦然,可来交花交柴的人,却难免有些不自在。

刘胜也不管这些,埋头在门口位置搭设临时炉灶,这可是关乎自己胃的大事,马虎不得。

与此同时,二叔、卫宗带着村里平日里负责统计田税的二房一位识字族亲,到刘胜屋后那片地丈量。

刘胜昨晚己跟他们说过工坊的建设面积与各功能区分布,还带了张纸画出示意图,图上长宽数据用这个时代的尺寸标得清楚,各功能区分布一目了然,甚至连饮水竹渠的铺设方式都画在上面。

不知不觉,二十来名汉子自发过来帮忙,平整土地只用了一天,接下来便是夯地基、做夯墙架,一层层夯筑墙体。

刘胜预先想着用夯土法建这么大的工坊,至少需要两个月,却忽略了村里婶子大娘们盼着进厂打工的急切心情。

她们每日都会催促自家闲下来的男人去帮忙修建,竟让工坊在半个月内就初具规模,那半个月里,村里几乎见不到闲人,全都聚在刘胜这里搞大工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