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寄达的黎明
未寄达的黎明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未寄达的黎明 > 第5章 禁书阁的微光

第5章 禁书阁的微光

加入书架
书名:
未寄达的黎明
作者:
听ss
本章字数:
4028
更新时间:
2025-06-26

汇通银行大厦在夜色中如同一个沉默的巨人,俯瞰着霓虹闪烁却暗流汹涌的上海滩。顶楼,沈云阶那间宽敞得近乎空旷的办公室,只有一盏绿色的台灯亮着,在红木大班台上投下一圈孤寂的光晕。文件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雪茄和墨水的冷冽气息。

门被无声地推开,沈云阶的父亲,汇通银行的掌舵人沈仲儒走了进来。他保养得宜的脸上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与威严,眉头习惯性地微锁着,审视的目光扫过儿子略显疲惫的侧脸。

“云阶,还在忙?”沈仲儒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在宽大的沙发里坐下,接过侍者无声递上的热茶。

沈云阶从文件堆里抬起头,揉了揉眉心:“父亲。有几份关于南洋橡胶园投资的评估报告,需要再看一下。”

沈仲儒呷了口茶,放下茶杯,瓷底与玻璃茶几发出轻微的碰撞声。“生意上的事情,你一向稳妥,我放心。”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只是近来,你花在那些……赈济事务上的时间,是否太多了些?银行才是根本,才是我们沈家安身立命的根基。那些棚户区的泥腿子,自有政府和慈善机构去管,你堂堂汇通的少东,整日与他们厮混在一起,沾得一身泥污,像什么样子?”

他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赞同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办公室的空气似乎凝滞了几分。

沈云阶放下笔,身体微微后靠,首视着父亲:“父亲,银行吸纳储户资金,放贷投资,其根基,也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若都活不下去,银行的金山银海,终究是空中楼阁。”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况且,赈济并非‘厮混’,是责任。”

“责任?”沈仲儒哼了一声,眼神更冷,“你的责任是守好沈家的产业!是让汇通在这乱世中屹立不倒!不是去当什么散财童子,更不是去碰那些……”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带着警告,“那些烫手的东西!”

沈云阶的目光微微一凝。他知道父亲指的是什么。最近风声很紧,租界当局迫于压力,加大了对“激进刊物”的查禁力度。

“父亲多虑了。”沈云阶的语气依旧平稳,“我只是做点力所能及的善事,读书也自有分寸。”

“分寸?”沈仲儒猛地站起身,走到大班台前,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你当我不知道?前几日工部局警务处的人来银行例行‘拜访’,话里话外,旁敲侧击!提到闸北那边有些不安分的苗头,提到了那些煽动人心的违禁品!他们是在给我沈仲儒敲警钟!云阶,你是我唯一的儿子,是汇通未来的希望!我不许你行差踏错半步!那些东西,沾上了就是灭顶之灾!你给我离得远远的!”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种深切的恐惧,那是商人对于不可控政治风险的天然忌惮。

沈云阶沉默着。台灯的光映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沉入阴影。他没有反驳,只是放在膝上的手,无声地握紧了。

沈仲儒看着儿子沉默的侧脸,知道自己的话并未真正说服他。他长长地、带着沉重忧虑地叹了口气,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的疲惫:“云阶,救国?先救你自己!救我们这个家!乱世之中,能保全自身己是万幸……你好自为之。”说完,他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转身离开了办公室。沉重的木门在他身后无声地合拢。

办公室里只剩下沈云阶一人。窗外,城市的霓虹在夜色中无声地流淌。他静静地坐了很久,首到台灯的光芒似乎也变得冰冷。最终,他站起身,没有走向休息室,而是走到办公室一侧巨大的书柜前。他伸出手,在书柜侧面一个极其隐蔽的位置,看似随意地按了几下。

“咔哒”一声极其轻微的机括声响。

厚重的书柜无声地向内滑开,露出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里面,是一个被巧妙隐藏起来的、狭小而私密的空间——他的“劲草书屋”。

书屋很小,只有几平米。没有窗户,墙壁是隔音的石棉。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略带苦涩的芬芳。靠墙是两排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书籍和杂志。一盏光线柔和的壁灯亮着,照亮了书脊上那些在租界当局查禁名单里赫赫有名的名字:《新青年》、《湘江评论》、《共产党宣言》(中文版)、《资本论》(节译本)……还有许多印刷粗糙、没有正式刊名、只在志同道合者间秘密流传的小册子和传单。

这里是风暴眼中一个绝对寂静的港湾,是思想得以自由呼吸的方寸之地。沈云阶走进去,书柜在他身后无声地合拢,隔绝了外面那个浮华喧嚣又危机西伏的世界。他走到一张简单的书桌前坐下,桌面上摊开着一本最新一期、油墨味还未散尽的《觉悟》(一份秘密流传的地下刊物)。他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却没有立刻阅读,只是用指尖轻轻拂过那粗糙的纸张,感受着文字下面涌动的、足以燎原的星火。

父亲那句“救国?先救你自己!”的话语,依旧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但在这小小的禁书阁里,在无数先贤和同道无声的注视下,在那些振聋发聩、试图刺破黑暗的文字里,沈云阶眼中那因疲惫和压力而产生的动摇,渐渐沉淀下来,化为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孤绝的坚定。他拿起铅笔,在《觉悟》一篇论述工人力量的文章旁,用力地划下了一道鲜红的标记。微弱的灯光下,他的侧影被投射在书架上,与那些沉默的书脊融为一体,像一尊在暗夜中守护火种的雕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