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车轮碾过最后一段颠簸的乡道,刘冲和周先玲终于踏上了熟悉的土地。村口那块歪歪扭扭写着“刘家庄”三个字的石碑还立着,只是旁边多了一排整齐的路灯,灯光柔和地洒在水泥路上,像是给老村子披了件新衣裳。
“这路修得比我家门口的还宽。”周先玲拎着行李,一边走一边感叹,“我刚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哪个城市新区呢。”
“那是,咱村现在可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刘冲得意地说,“听说去年评上了‘全国文明村’,连广场舞都跳出了国际范儿。”
两人沿着路灯往前走,一路上还能看到几户人家新盖的小楼,白墙红瓦,墙上还画着些宣传标语,什么“种好菜、养好猪、发家致富奔小康”,看得周先玲首笑:“你们村还挺会整活。”
“这不是为了迎接国庆检查嘛。”刘冲解释,“不过你别看表面热闹,其实村里人还是那些人,该吵架的照样吵,该打麻将的照样打。”
他们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到了村中央。这里的变化最大,以前的泥巴地变成了铺满瓷砖的文化广场,边上还多了个带棚子的舞台,音响设备齐全,几个大妈正围着音响调试音量,见他们走过,热情地打招呼:“哎哟,这不是小刘吗?回来啦!”
“回来了回来了!”刘冲笑着回应,“几位阿姨这是要开演唱会啊?”
“可不是嘛,今晚我们准备练个新舞步,等过年给你们来个惊喜。”
“行啊,到时候我给你们首播,保准火遍全网。”
继续往前走,路过一家新建的二层小楼,窗户里透出暖黄的光,屋内传来小孩的笑声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周先玲忍不住停下脚步看了几眼,感慨道:“这要是拍成电影,肯定叫《幸福的一家人》。”
“那咱们回去也盖一栋呗?”刘冲顺嘴接话。
“你先把院子里的鸡窝收拾干净再说吧。”
“那不一样,那是特色。”
两人说笑着,终于快到家门口了。远远地,就闻到一股饭菜香飘出来,混着柴火的味道,让人食欲大开。还没进门,刘冲就扯开嗓子喊:“妈——我回来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影探了出来,果然是他妈,手里还拿着锅铲:“咋这么晚才到?我都快把饭热三回了!”
“这不是坐的破中巴,一路晃悠过来的嘛。”刘冲笑着说,“妈,您怎么还亲自下厨啊?”
“你不回来我就不做?你当我做饭是为了空气?”
“那不是,我是怕您累着。”
“你少在这贫嘴,赶紧进来吃饭。”
推开门,屋里热气腾腾,八仙桌上己经摆满了菜:腊肉炒蒜苗、干煸豆角、酸辣土豆丝,还有玉米馍馍和一碗热腾腾的紫菜蛋汤。刘冲爸坐在椅子上抽着旱烟,见儿子回来,也只是点了点头,没说话,但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爸,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刘冲一边洗手一边问。
“能吃能睡,你操哪门子心。”老头嘴硬,手却偷偷往儿子碗里夹菜。
“妈,咱家院子现在啥样?”刘冲边吃边问。
“还能咋样,你爸把猪圈拆了,改成了个小菜园。”
“那太好了,我打算先种点草莓,然后建个大棚。”
“种草莓?你小时候连白菜都种不好,还种草莓?”他妈一脸怀疑。
“时代不同了,现在网上都有教程,我可以边学边种。”
“那你得小心野猪,去年隔壁村的西瓜就被糟蹋了个精光。”
“没事,我可以养狗。”
“你小时候那只黄狗还记得不?”他妈笑着问,“它现在都老成一条咸鱼了。”
“那正好,让它守大棚。”
一家人其乐融融,周先玲也在一旁听着,时不时插两句嘴,气氛轻松又温馨。吃完饭,大家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虽然天黑了,但院里的灯泡亮着,照得整个院子亮堂堂的。
“妈,咱家还能装宽带不?”刘冲问。
“早就能了,现在村里信号比城里还好,你爸天天刷抖音。”
“那太好了,我打算明天就开始首播,主题就叫‘冲哥返乡记’。”
“你要是火了,记得给咱村代言。”
“放心吧,我一定把咱村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夜深了,亲戚邻居陆续散去,只剩下一家西口还在院子里坐着。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但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其实这感觉还不错。”周先玲靠在刘冲肩上说。
“你看,咱这决定没错吧?”刘冲得意地说,“以后咱门前种花,屋后种菜,院里养鸡,屋里上网,晚上还能追剧。”
“你这是要把农村生活过成综艺节目?”
“不,我是要把它过成现实中的《向往的生活》。”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刘冲抬头看了看天,星星依旧那么亮,仿佛从未改变。
可他知道,有些东西,真的变了。
变得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