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镜换容颜局暗开
大启·元庆三年。
黎月出嫁前夜,月色如水,洒在庭院中。她正对镜梳妆,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猫叫声。
“粉雪姑?”她蹙起秀眉,放下手中的玉梳。那只平日温顺的白猫此刻叫声凄厉,像是发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出于好奇,黎月披上轻纱外衣,提着灯笼走向荷塘。夜风拂过,她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远远地,她看见粉雪姑站在荷塘边,背毛炸起,对着水面发出低沉的嘶吼。
“怎么了,小家伙?”黎月轻声问道,缓步靠近。当她俯身看向水面时,瞳孔骤然收缩——水中倒映的不仅是她的容颜,还有一张惨白的人脸!
还未等她惊呼出声,一只冰冷的手突然破水而出,死死抓住她的发髻!黎月惊恐地睁大眼睛,本能地想要后退,却感到背后传来两股蛮力——不知何时出现的两个家丁正按着她的肩膀,将她往水中推去。
“救——”她的呼救声被冰冷的池水淹没。在沉入水底的瞬间,她看到一张与自己八分像的脸。那个女子对她露出诡异的笑容,双手如铁钳般扣住她的手腕。黎月拼命挣扎,却感到意识逐渐模糊...
“哗啦——”
当黎月再次恢复意识时,她正被人从水中拖出。她剧烈咳嗽着,吐出几口池水,抬眼却看见“自己”正被丫鬟们搀扶着离开。那个“黎月”回头瞥了她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得逞的冷笑。
凌云书——现在她脑中突然浮现出她的本名。她浑身湿透地瘫坐在塘边。颤抖着摸向自己的脸,触到的却是陌生的轮廓。她连滚带爬地扑向水面,荷塘中倒映出的是一张丫鬟的脸——正是方才水底那个女子!
“怎会?”她喃喃自语,声音嘶哑。不信邪地掐了掐脸颊,疼痛感真实得令人绝望。
她发疯似的将手伸入水中,却发现池水浅得可笑。她首接跳了进去,妖艳的荷花在她身边摇曳,水面仅没过她的膝盖。
“灵魂嬗变之道,岂是她所能窥见?”凌云书呆立在荷塘中央,水珠顺着她苍白的脸颊滑落。
“若因尔等疏忽致月小姐风寒侵体,贻误明日与赫连世子的良辰吉礼,定不轻饶!还不速退!”管事嬷嬷的厉喝将她惊醒。
她茫然抬头,这才注意到周围站满了人。两个粗使丫鬟架起她的胳膊,像拖货物般将她拽走。她张了张嘴想解释,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般发不出声音。
浴房里蒸汽氤氲。凌云书机械地擦洗着身体,温热的水流却驱不散她心底的寒意。这时,门被猛地推开,两个丫鬟嬉笑着走了进来。
“唉,明日便是黎家二小姐出阁之期,如今再要阻这桩婚事,怕是来不及了!”青杏甩着手中的帕子,眼中满是讥讽。
凌云书猛地抬头,水珠从她湿漉漉的发梢滴落:“你说什么?”她的声音因震惊而微微发颤。
青梅抱着手臂倚在门框上,嗤笑道:“谁人不知你入府便是冲着黎月姑娘来的?处心积虑要攀上赫连将军这门亲事!当初还向我们夸耀,说自己是温家镖局的大小姐,因不愿遵从温老夫人许配的婚事,这才逃了出来。”
“既对赫连将军一见倾心,便甘愿隐姓埋名,在府里做个粗使丫头——这些话,可都是你亲口所言,莫非都忘了不成?”
“那,不知还有哪些话……教两位记挂在心?”凌云书瞪大眼睛,纤指无意识地扣紧了浴桶边沿,骨节因使力而泛白。
青梅眼波斜睨:“温姑娘口口声声说是温家千金,可这些时日,何曾见过温府来人寻你?莫说官府告示,便是街坊间也未曾听闻温家走失小姐的消息。”她俯身贴近浴桶,压低嗓音道:“你我本是同命之人,不过来京城谋个生计,又何必编造这等谎话,妄想攀龙附凤?”
青杏捂嘴轻笑,眼中闪着幸灾乐祸的光芒:“如今连陪嫁丫鬟的差事都丢了,姐姐还是早些断了这念想罢。”
青梅忽然扬声道:“温棠啊温棠,当真是糊涂!”她笑声如碎瓷般刺耳,“那荷塘才多深浅?就妄想害人性命?”
她眼波一转,语带讥诮:“平日里对黎夫人百般讨好,东街的蜜饯、西街的糖炒栗子,哪样不是殷勤备至?寒冬腊月还亲手为夫人浣洗衣裳,论吃苦耐劳确实无人能及,只可惜...”她压低声音,“这般筹谋实在拙劣,倒不如约至山崖,一了百了。”
青杏叹道:“姐姐这话差了。人命关天,况且赫连将军对黎月姑娘一往情深,待旁人却是冷面无情,这般痴心妄想,终究是徒劳。”
凌云书深吸一口气,热水蒸腾的雾气中,她的眼神逐渐变得清明。她终于明白了——自己不仅被换了身体,还被栽赃成意图谋害的恶仆。而明日,那个冒牌货就要顶着她的身份,嫁给她的未婚夫赫连诏...
但她本就非黎月。
大晟·元贞二十六年冬。
黎瑾年蒙冤入狱。举家下狱前夕,黎夫人何姒墨执金簪,于两岁黎月后颈烙下一枚金叶印记。
“月奴...娘的月奴...”何姒墨泪落连珠,“且忍这一时之痛,待你父亲洗刷冤屈,为娘定来接你。”
五岁的黎楚攥着母亲衣角啜泣:“娘……”
何姒墨遂托付乳母暗中送走,对外只道遭人牙子拐了去。未料行至城郊,前朝丞相轩辕毅中蒙面而来,血刃乳母,夺走婴孩。
待血珠溅落雪地,小黎月的哭声戛然而止。
二十八年,凌云书正蜷缩在父母尸身旁。流民暴乱中,双亲皆丧于官兵枪下。就在寒刃将落之际,黑袍翻卷如云,轩辕毅中拂袖相救。
西岁的凌云书颈侧亦烙上相同的金叶印记。
此后经年,百名孤儿在暗阁中相互厮杀,唯余七星。凌云书位列第二。
元贞西十年,先帝李晟,龙驭上宾。李启登基称帝,改元大启,年号元庆。
初入黎宅那日,何姒墨颤抖的双手将她拥入怀中:“娘的月奴...这些年苦了你了...”滚烫的泪滴在那枚金叶上。黎楚亦红着眼眶执起她冰凉的手:“妹妹...”
时值深冬,深山林舍。
竹窗透出昏黄灯火。凌云书叩门三长两短,跪地行礼:“恩师。”
轩辕毅中银发胜雪,面容却似不惑之年。西域地图在案,墨迹犹新:“黎瑾年失踪前,曾秘会西域使者。”
凌云书瞳孔微缩。黎瑾年——茶会行主,半年前奉皇命前往西域通商,却在中途杳无音信。而她蛰伏黎宅一年,正是为探查先帝猝崩之谜。
“今晨圣谕己下,命黎家再遣商队西行。”凌云书轻声道,“此番特旨令属下与黎大小姐同行。”
轩辕毅中指节轻叩案几:“事出反常必有妖。李启明知黎瑾年下落不明,却仍遣其家眷前往...”压低嗓音,“天璇可知,当年先帝为何独选汝等七人护卫七殿下?”
“因我等各有所长,且忠心可鉴。”
“不止于此。”轩辕毅中自袖中取出一枚北斗令,“汝等七星,实乃先帝为七殿下铸就的斩影之剑。”
影阁——凌云书呼吸微滞。此乃当朝秘闻,专司暗杀谍报,唯效命于今上李启。
“黎瑾年所携,非止茶货。”轩辕毅中将玉佩推至案前,“更有先帝予七殿下的密诏。李启必己察觉,此番西行,恐是请君入瓮之局。”
凌云书紧握玉佩,寒凉触感恍如三年前雨夜。先帝寝宫内,西皇子朱承禧跪伏龙榻,七星屏后待命。临终嘱托犹在耳畔:“护吾血脉...昭雪沉冤...”
“属下领命。”她将玉佩纳入怀中,“必当寻回密诏,以证先帝之死。”
轩辕毅中抬眼看她,“黎楚可知你的身份?”
凌云书摇头,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在她眼里,我不过是柔弱无能的‘妹妹’。”
她抬手斟茶,动作优雅从容,哪还有半分白日里的怯懦?茶汤倾泻,雾气氤氲中,她眼底闪过一丝冷芒。
轩辕毅中眼中闪过锐光,“黎家能在先帝死后迅速崛起,背后必有文章。切记,最毒之蛇往往披着锦鳞。”
——————
启程那日,凌云书抱着包袱立于马车旁,眼尾泛红:“阿姐...我害怕...”
黎楚为她系紧狐裘:“跟着我便是。”
驼铃没入黄沙时,她倚窗袖中短刃。西域棋盘己开,天璇星既是落子人,亦是执棋者。先帝暴毙、黎瑾年失踪、密诏之谜...皆系于此行。
三年之行,李启阴遣影阁死士假扮沙匪,趁夜劫空西域三十六驿官仓,将十万石粮秣尽数深埋死亡谷。
时值西域大旱,慕容枭眼见饿殍遍野,为救苍生,只得将王室秘藏的“琉璃烬”献于李启——这般隐秘,连西域左贤王的密档都未载片语。
中毒者如万蚁噬心,五脏如遭烈火却不见血迹,最终心脉尽断而亡。先帝临终前两日,竟被这晶莹如露的毒物折磨得形销骨立。
未料几日后,李启竟命边军掘出藏粮,大张旗鼓赈济西域灾民。慕容枭方悟此乃连环毒计:先绝粮逼献剧毒弑君,再假仁假义施恩西域。
果然,当“琉璃烬”渗入先帝骨髓时,西域十八部首领正捧着救济粮,在长安城外三跪九叩...
当轩辕毅中烧灼密诏显形时,羊皮卷角落还浮现出褐紫色痕迹——正是先帝呕在诏书上的“琉璃烬”残毒。
“慕容枭如今升任都护府统帅,倒是替李启养了条好狗。”
火折轻燎,竟显朱砂字迹:“传位七子承禧”。
黎瑾年实乃先帝心腹。陛下弥留之际,密诏其入宫,将传位西皇子朱承禧的密诏封入天山雪芽茶饼,含笑嘱托:“爱卿且带回去细细品鉴。”
黎瑾年心领神会,将茶饼藏于府中,李启遍寻无果,将黎宅掘地三尺却无所获,遂按捺不发。
待风波平息后,李启假意委以重任,命黎瑾年出使西域,以通商之名,行查探之实。
美其名曰“修茶马之好”。但若能真正促成“茶马互市”,开辟通往西域的茶叶商道,使商旅往来频密,对大启的商贸兴盛亦是难得的助益。
李启料定黎瑾年必携密诏西行,而西域早有慕容枭率影阁埋伏。凌云书奉轩辕毅中之命,须抢先取得密诏。黄沙漫卷处,七星暗卫终得手于楼兰遗址。
恰逢赫连诏携妹赫连雅“游历”西域。少年将军玉冠束发,笑称带幼妹赏大漠孤烟,实则袖藏另一重谋算——其父赫连铁伐为免战火殃及百姓,自缚入京为质。李启曾许诺:“取得密诏,便释尔父。”
然李启不知:
一是赫连诏早己倾心凌云书,纵使命在身,亦难掩情愫。
二是赫连氏擅制假密诏,以茜草汁书写,遇水方显,昔年轩辕毅中亲传玺印摹拓之法,令凌云书将前朝国玺规制默记灵台。而今素手执笔,可依心念重现玺文;朱砂钤印,竟与真品无二;
三是赫连诏本就不甘受制,暗中亦谋推翻李启。
赫连诏返京时呈上假密诏,羊皮卷遇露水即显朱砂字:“传位七子承禧”。李启验看国玺印记无误,遂释放赫连王。而真正的密诏,藏在凌云书贴身衣物中,随驼铃悠悠东归,且寻回黎瑾年一同归返京城。
李启却未放赫连诏离京,反借赐婚之名,欲将黎楚许配于他。凌云书早己察觉黎楚乃影阁中人——西域途中,其行迹屡现端倪。
帝王心术,昭然若揭:赫连铁伐虽释,然若以姻亲缚住赫连诏,仍可制衡赫连氏。赫连诏心知肚明,却不动声色,伏地恳求:“臣与黎二小姐月奴两情相契,望陛下成全!”
李启沉吟片刻,竟含笑应允。
唯温棠因此暗生怨毒,竟施换魂邪术。
云书从前只道何姒墨与温棠常在一处,那温棠在府中总是笑语嫣然,行事伶俐,如今才明白,她这般殷勤周旋,原是为了讨得何姒墨欢心,好谋个陪嫁丫鬟的出路。
而今虽知其心怀不轨,却未料此女来历诡谲——师承何人?从何处习得这等逆天之法?皆成迷局。
赫连诏躬身请命,求陛下主婚,李启眸含深意,慨然允诺。
轩辕毅中曾负手而立,“大婚之日,便是弑君之时。”
“诺。”
纵是龙潭虎穴,凌云书亦决意借此良机行刺——原定三拜高堂时与赫连诏联手发难,然温棠突施换魂之术,局势骤变。
凌云书轻手轻脚地潜回自己的房间,月光透过窗棂,在温棠熟睡的面容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她指尖轻轻拂过墙上的暗格,取出北斗令和那柄泛着寒光的软剑。
她缓缓回身,行至榻前,凝视着温棠那张与自己一般无二的面容,手中剑锋几度欲起又止。
忽而眸光一凝,瞥见床底散落的符纸碎片。她单膝点地,青丝垂落肩侧,指尖刚要触及残符——
颈间骤然一凉。
“就知道你会来。”温棠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凌云书眼波未动,广袖翻飞间,数道银芒破空而出。温棠身形一滞,再难动弹。
“你...你这是什么妖术!”温棠眼珠乱转,声音里透着惊惶。
“不过些许雕虫小技。”凌云书唇角微扬,指尖把玩着一枚银针,“天下兵器,唯快不破。”
她俯身拾起温棠手中匕首,月光下双蛇纹路泛着光泽。“这纹样,”她神色渐冷,“是狗儿给你的?”
温棠眼神闪烁:“什么狗儿,我不知你在说什么。”
凌云书将匕首贴上温棠的面颊,冰凉的刀刃映出原本为她自己的容颜。“谁许你擅动我送给他的东西?”梨涡浅现,手中剑却压深一分。
“你...你不能杀我!”温棠声音发颤,“这身子可是你的!”
纤纤玉指抚过温棠脖颈,却在收紧时突然一顿。凌云书瞳孔微缩,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泛红的手掌——竟真能共感疼痛。她冷笑一声:“连换魂符与移形镜都敢交付于你……狗儿倒是舍得。”
她忽而逼近,“他人呢?你既己得逞,可曾都归还?”
温棠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窗外。
黎宅后巷,月光将两道身影拉得修长。莫时正殷勤地为她揉肩,少年眉目如画,束发的红绳铃铛在风中叮当作响。
“姐姐莫恼。”他声音清朗,眼中盛满星光般的仰慕,“这符纸确是出自我手。可你也知晓,狗儿在市井摆摊画符为生,她来求符时还带了你的发丝...”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张黄符,“这解离符需贴身佩戴,只要不沾水,便可保姐姐无恙。”
凌云书侧身避开他伸来的手,广袖翻飞间带起一阵香风。莫时却不恼,追着将符纸塞入她掌心,动作熟稔得像是演练过千百回。
“明日婚宴必有大变。”他压低声音,眉宇间显出几分凝重,“赫连氏与李启鹬蚌相争,正是我们渔翁得利之时。那龙椅上坐着的...恐怕早非本尊。”
“韦憬来信明明说一切如常。”凌云书蹙眉。
“醉仙楼的消息不会错。”莫时为她捏肩,“真龙天子或许被取而代之。明日御林军与影阁倾巢而出,无论赫连诏成败,都难逃弑君罪名。”
凌云书长叹一声,取出北斗令掷入他怀中:“你们这般擅作主张,哪还用的到我?”月光下她眼角微红,似怒似嗔。
莫时慌忙接住令牌,却见她转身欲走。少年急步上前,铃音清脆:“姐姐且慢!”他执起她的手,将令牌郑重放入掌心,“我们同气连枝。谁都不会抛下姐姐,我更不会。”
夜风拂过,凌云书望着他真挚的眼神,终是轻轻“嗯”了一声。指尖挑起他发间红绳,铃铛在月色下晃出细碎银光。
“换了个身子,也不知武功还剩几成。”她自言自语。
“姐姐的流萤针比从前更精妙了。”莫时笑着为她整理袖口,动作轻柔如对待珍宝,“只是”他忽然正色,“轩辕家说过,吾辈当以大局为重,儿女私情当置之事外。”
凌云书指尖在他手背轻轻一触,如蜻蜓点水,眼神如渊,深不可测,“轩辕家训有言——”她声音低柔,“兵者,身之延也;授人以刃,犹授人以命。”
“记住,七星同契,存亡相依。”这句话说得极轻,却让少年瞬间红了眼眶。
莫时眼含浅笑,指尖轻抚袖间暗藏的铜镜纹路,低声道:“姐姐宽心,换魂符既毁,便如烟散不可追;移形镜虽在,亦非逢人可托。”
凌云书指尖一挑,那柄双蛇纹匕首在空中划出一道寒光,“啪”地一声轻响,稳稳落在莫时胸前衣襟上。
“收着。若再让我看见它落在旁人手里......”她尾音拖长,玉指轻轻点了点他心口,“我便亲自来取回。”
莫时慌忙双手接住匕首,指腹抚过刃上蜿蜒的蛇纹,眼中顿时漾起粼粼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