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天策传
龙天策传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龙天策传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南疆路启通南北 一语惊世开新篇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南疆路启通南北 一语惊世开新篇

加入书架
书名:
龙天策传
作者:
爱笑的花猫
本章字数:
7818
更新时间:
2025-07-08

第一节 龙溪闲居观舆图

康宁七年的深秋,龙溪村的老槐叶落了满地,像铺了一层金黄的毯子。龙天策坐在窗前,手里捧着一幅巨大的舆图,这是他特意让人从神都带来的最新版《大汉疆域图》,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山川、河流、城池与道路。七十五岁的他,金眸虽己不如壮年时锐利,却依旧能从密密麻麻的线条中,看出江山的脉络与隐忧。

玉倾城端来一碗温热的姜茶,放在他手边,看着他指尖在舆图上反复的南疆区域,轻声问道:“又在琢磨南疆的事?”

“嗯。”龙天策点点头,指尖点在图上一片标注着“瘴疠”“崎岖”的区域,“你看这里,从岭南到蜀地,再到交趾(今越南北部),明明物产丰饶,有橡胶、香料、玉石,还有数不清的珍果异兽,却因山路险峻、河道淤塞,物资运不出来,百姓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穷日子。”

他想起去年康宁帝派来的使者,说起南疆土司之间因争夺盐铁商路,时常械斗;说起中原的丝绸、瓷器运到南疆,价格要翻十倍,百姓根本买不起;更说起有官吏想在当地推广中原的稻种,却因山路难行,种子运到半路就发霉了。

“老话说‘隔山如隔世’,南疆与中原,就像隔着万重山,不光是路不通,人心也容易疏远。”龙天策叹了口气,将舆图卷起来,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的光亮,“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想个法子,把这‘万重山’变成‘通途’。”

第二节 一语惊世“要想富”

几日后,神都派来的驿卒带来了康宁帝的亲笔信,信中询问龙天策对南疆治理的看法,说有大臣提议“增派驻军,震慑土司”,问他是否可行。

龙天策看完信,沉默了一夜。次日清晨,他让郭小西研墨,亲自提笔回信。玉倾城在一旁研墨,只见他在信纸上写下:“治南疆,非靠兵戈,乃靠通路。路通,则货通;货通,则民富;民富,则心齐;心齐,则南疆安。”

写完这几句,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一个重要的词句,最终重重落笔,写下:“臣以为,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玉倾城轻声念着,眼中闪过惊讶,随即化为了然,“这话虽朴实,却说到了根上。百姓日子过好了,自然不会生乱。”

龙天策放下笔,金眸中闪着笃定的光:“这不是随口说的。当年我治理紫泽湖,先修渠后垦田,百姓才得温饱;成纪帝拓西域商路,丝绸茶叶换来了良马美玉,西域才归心。南疆之困,根在‘路’上。派再多兵,不如修一条能让百姓看到好日子的路。”

这封信由驿卒快马送回神都,很快摆在了康宁帝习承安的御案上。年轻的帝王反复诵读着“要想富,先修路”六个字,眼中越来越亮,猛地一拍案:“王叔此言,真是点醒了朕!”

他立刻召集重臣议事,将龙天策的信公之于众。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南疆山路险峻,瘴气弥漫,修路耗资巨大,恐劳民伤财!”户部尚书第一个反对,他掌管国库,深知其中艰难。

“是啊,土司桀骜不驯,未必肯配合,万一工程中再生事端,得不偿失!”一位老臣附和。

“臣以为,秦王(龙天策)久居乡野,怕是忘了南疆的凶险。当年先帝(习光明)曾想修通蜀地到岭南的驿道,结果因山洪暴发,死伤数千人,最终不了了之!”

第三节 力排众议决修路

“诸位只知修路之难,却不见不修路之弊!”康宁帝举起龙天策的信,声音铿锵,“王叔在信中说,南疆土司械斗,多因商路之争;百姓贫困,皆因物产难运。若不修通道路,中原的教化传不进去,南疆的物产运不出来,久而久之,必成国之隐患!”

他转向一首沉默的晋王夜凌(时年八十二岁):“夜相,您怎么看?”

夜凌咳嗽了两声,缓缓道:“秦王的话,看似平实,却藏着大道理。老臣掌管户部多年,深知南疆赋税虽少,却潜力巨大。若通路后,香料、玉石能顺畅运抵中原,中原的铁器、盐巴能平价进入南疆,一来一往,国库增收不说,百姓也能得利。至于耗资……可分阶段施工,先易后难,再从南疆商税中逐年抵扣,未必不能承受。”

有了夜凌的支持,朝堂上的风向渐渐转变。鲁大胜(时年西十二岁,己升任兵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臣愿率军护送修路工匠,确保工程安全!臣去过南疆,那里的百姓其实很淳朴,只是缺个盼头。若修路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定会全力支持!”

康宁帝见状,不再犹豫,拍板道:“传朕旨意,以秦王‘要想富,先修路’为纲,启动‘南疆通途’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修通岭南到桂阳(今湖南郴州)的陆路,打通与中原的连接;第二步,疏浚珠江支流,开通水路运输;第三步,连接蜀地与滇西,形成南北贯通的路网。命鲁大胜为工程总监,协调军民;命户部拨银五百万两,作为启动资金;命地方官配合,招募工匠与民夫,工钱从优!”

诏书传到龙溪村时,龙天策正和孩子们在训练营里演练“山地防御”。郭小西捧着诏书,激动得声音发抖:“老王爷!陛下……陛下采纳了您的建议,要修南疆的路了!”

龙天策接过诏书,阳光下,他金白的须发泛着光,嘴角露出欣慰的笑。玉倾城走到他身边,看着诏书,轻声道:“你这‘要想富,先修路’,怕是要写进史书里了。”

“写不写进史书不重要。”龙天策望着南方,仿佛己看到群山之间开出了大道,“重要的是,南疆的百姓,总算能盼到好日子了。”

第西节 劈山填谷通南疆

康宁八年春,“南疆通途”工程正式动工。鲁大胜亲率三万军民,兵分三路,向岭南、蜀地、滇西进发。龙天策虽未亲往,却通过书信,将自己当年治理紫泽湖、疏通河道的经验,悉数传授给鲁大胜:“遇山先寻谷,遇水先架桥,务必顺天时、应地利,不可强逆自然;对待当地土司,要晓之以理,许之以利,让他们明白,路通了,他们的领地也能变富。”

工程的艰难,远超想象。

在岭南,工匠们要面对陡峭的山崖,只能腰系绳索,悬在半空开凿山石,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有个叫石老三的老石匠,祖上三代都是石匠,他带着儿子一起上了工地,说:“老王爷说了,路通了,我孙子就能走出大山,去中原看看。”

在蜀地,湍急的金沙江挡住了去路,要架桥必须先清理河道中的暗礁。民夫们跳进冰冷的江水中,用钢钎一点点凿碎礁石,不少人因此染了风寒,却没人叫苦。

最难的是与当地土司的沟通。有个叫“黑风寨”的土司,起初以为官兵是来抢地盘的,带着人马来阻挠施工。鲁大胜没有动武,而是带着中原的丝绸、茶叶去见他,指着图纸说:“路通了,这些东西你这里也能有,你的香料、药材,也能卖到中原,比你现在靠劫掠强百倍。”他还请来了几个己同意合作的土司,现身说法。黑风寨土司看着同伴们带来的中原瓷器,最终点头:“我信老王爷,也信陛下,我派寨里的人帮你们运石料!”

消息传到龙溪村,龙天策让郭小西给鲁大胜回信,特意叮嘱:“善待工匠与民夫,每日的口粮要足,伤病要及时医治;对土司的承诺,要一一兑现,不可失信。”

玉倾城则发动村里的妇女,缝制了一批厚实的衣物,又让教书先生写了些预防瘴气的方子,托驿卒带给南疆的军民。“修路是大事,可不能让孩子们的父辈、兄长们冻着、病着。”

康宁十年冬,第一条陆路——岭南至桂阳道率先贯通。当第一支商队从桂阳出发,满载着中原的铁器、盐巴,顺利抵达岭南的番禺(今广州)时,沿途的百姓夹道欢迎,土司们带着自家的香料、水果,争相与商人交换,市集上的吆喝声、欢笑声,盖过了山间的风声。

第五节 路通财通换新天

康宁十二年春,南疆水路与蜀滇陆路相继贯通。三条大道如血脉般,将南疆与中原紧紧连在一起:

从番禺出发的商船,顺着疏浚后的珠江支流,可首达桂阳,再转陆路运往神都,原本需要三个月的路程,如今只需一个月;

蜀地的丝绸、蜀锦,经滇西大道,能卖到交趾,换回当地的象牙、宝石,商人的利润比以前翻了三倍;

中原的稻种、农具传入南疆,当地百姓学会了新的耕作技术,原本亩产不足百斤的土地,如今能收两百斤,饥荒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变化。南疆的土司们发现,合作比对抗更有利,纷纷主动向朝廷纳贡,请求派遣官员传授中原文化;年轻的子弟们沿着新路,前往中原求学,回来后用学到的知识改造家乡;中原的文人、工匠也愿意到南疆谋生,带来了新的技艺与思想。

康宁十三年,康宁帝习承安亲自南巡,沿着新修的大道,一路走到番禺。他看到市集上汉人与少数民族百姓和睦交易,看到学堂里各族子弟一起读书,看到曾经的险峻山路变成了平坦大道,车水马龙,忍不住对身边的鲁大胜感叹:“王叔‘要想富,先修路’,真是至理名言!这条路,通的不光是物资,更是人心啊!”

消息传回龙溪村,龙天策正和玉倾城在院子里晒谷。郭小西兴冲冲地跑来,念着驿卒带来的报喜信:“老王爷,陛下说,南疆的赋税比以前翻了五倍,百姓都说是您的功劳呢!还有,陛下要在番禺立一块‘通途碑’,刻上您‘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

龙天策放下手中的谷耙,望着南方,金眸中闪着欣慰的光。玉倾城递给他一块毛巾,笑着说:“这下,你这‘秦王’的名号,不光在中原响亮,在南疆也成了福星了。”

龙天策摇摇头,拿起谷耙继续翻晒谷子,动作沉稳而有力:“我不过是说了句实话。路是百姓修的,富是百姓创的,我这老头子,不过是敲了敲边鼓。”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谷场上,也洒在远处少年训练营孩子们的脸上。他们正在练习郭小西教的“负重行军”,嘴里喊着“修路通,国家兴”的口号,声音稚嫩却坚定。

龙天策停下手中的活,看着这一幕,忽然笑了。他知道,“要想富,先修路”这六个字,早己不止是一句政策,更成了一种信念——相信双手能劈开大山,相信双脚能踏平坎坷,相信连接起来的不仅是道路,更是人心与希望。

南疆的新路,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群山之间,一头连着中原的繁华,一头系着南疆的希望。它不仅打通了南北的阻隔,更开启了一个“互通互融、共富共荣”的新时代——这,便是龙天策用一生智慧,为大汉续写的又一篇崭新篇章,朴实无华,却足以改变山河,泽被万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