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还未完全露面,却先将天边的云朵染成了金色。
云层像是被点燃了一般,边缘闪着耀眼的光,中间则是暖融融的橘黄,层次分明,美得惊心动魄。
陈恪琛站在手术室的阳台上,呼吸新鲜的空气。
昨晚一个通宵。
一台急诊外伤手术,在普外科忙不赢的情况下,陈恪琛带着周秋生和邱明礼把手术做了。
这台手术有难度,多部位的外伤,伤到了骨头,有肌肉,肌腱,筋膜,神经,血管,以及骨骼的损伤。
即便是陈恪琛,也感觉到了这台手术的难度,当然,关键是因为周秋生和邱明礼两个是生手,配合得不好,所以手术的难度增大了。
不过,总算是成功了,陈恪琛做了几下扩胸运动。
每次手术之后,陈恪琛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这种快乐就是一种职业体验,也是热爱这个职业的具体体现。
陈恪琛虽然搞了第二产业,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医疗上。
第二产业几乎全部交给了别人。
陈恪琛在服装厂的投资是很成功的,他三个妹妹都有股份,也就是说他拥有的60%的股份里,春花占了10%,夏荷与秋月则各占5%,这样,实际上陈恪琛自己只占了40%了,但是,妹妹的20%的股份表决权全部归陈恪琛。
妹妹春花非常不错,她领导的团队有非常强的经营能力,现在的订单排到了9个月之后去了,预计第一期产能可以达到1.2个亿。
毛利在25%左右,一年下来3000万的毛利,除了各种开支,特别是人工工资这一块,企业将会有1000万左右的纯利。
当然,这1000万,大部分会用于工厂的基建。
他们规划了一下,还会要3栋标准的车间,一栋办公楼,以及食堂,宿舍,后勤综合楼。
陈恪琛还为自己建造一栋小别墅,他准备把老爸老妈接过来,不能总让他们在乡下自己生活了。
妹妹的卖场她也没丢,去的少了,她请了人,百货大楼那边的卖场现在由小杨在那里经营。
妹妹怕刺激陈恪琛,所以,工厂这边,她没有让小杨插手。
至于读书的事,陈恪琛也没有盯着春花了,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由着她,陈恪琛其实不是不想管着妹妹的读书,而是她实在是太忙了。
陈春花手下的人都是她自己招聘的,别看她年纪小,但很有这方面的天赋。
她现在完全就是一个称职的公司总经理。
陈恪琛做了几个扩胸运动之后笑了笑,他身后的周秋生问:“陈恪琛,你笑什么?是不是海南那边又来信了?”
最近,陈恪琛几乎是每天都能收到一封来自于海口医院的来信,写信的人当然就是林晓敏呐!
事实上,林晓敏己经处在热恋之中,她每天会给陈恪琛写一封信,陈恪琛则尽可能的抓紧时间回她的信,只是,陈恪琛有时候忙得实在是没办法写信,他就用明信片问候一下林晓敏。
“不是。”
陈恪琛如实回答,他是想起陈春花为了表现出有文化,每次开会前都要做充分准备,讲话内容反复琢磨。
当他的团队成员问她公司管理的核心制度时,陈春花竟然强词夺理说:“现在讲什么管理?现在不要讲公司的管理,就是一个字,干!”
突然,陈恪琛不笑了。
笑不出来了。
他突然发现,可笑的不是陈春花,而是他自己的!
对!
春花说的是对的,公司才起步,哪来什么管理?干就得了。
对!
这个妹妹讲的太对了。
这句看似 “首接粗暴” 的回答,实则蕴含着对团队执行力的强烈号召与打破形式主义的决心。从积极层面来看,它至少传递出以下几重正面意义。
一是首击 “空谈误事” 的痛点,强调行动优先级
当团队陷入对 “管理理论”“制度流程” 的过度纠结,“干” 字背后是对 “执行力至上” 的强调。 以 “干” 为号令,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修正方向,避免因 “求全求美” 而停滞。
二是消解层级壁垒,传递 “务实肯干” 的团队文化。在初创团队中,过度强调管理体系可能会让成员陷入 “等指令、等流程” 的被动状态,而 “干” 的号召更能激发个体主动性,让团队快速进入协作状态,形成 “先冲锋、后规整” 的高效节奏。
三是以结果为导向,倒逼管理在实践中完善。
西是凝聚团队士气,用 “简单首接” 激发行动力。团队管理中,有时过于复杂的制度会让成员感到疏离或压力,而 “干” 字作为简洁有力的号召,更易形成集体共识。
陈恪琛甚至意识到,妹妹也许是一个天才经营者,她摒发出来的经营理念虽然还不出体系,还有些凌乱,但是,可以看得出,她的思想与众不同。
譬如她经营卖场,人家在考虑薄利多销的大众买卖思维时,她与众不同,走高端路线。
再譬如,她一个18岁的女孩统领一个公司面对的下属都是年龄更大,经验更多的老手,她不胆怯,还能说出“现在不是要管理而是要行动”这样的名句,真的不简单。
陈恪琛认真地点了点头,“嗯,好,有妹妹做我的帮手,我能不成功吗?”
周秋生见陈恪琛的表情变化莫测,心想一定是在想一个什么复杂的问题,忍不住问:“陈恪琛,是不是想发财的好事啊!你发财,也带着我发点财哟。”
听到这句话,陈恪琛转过头,看着周秋生,凝视了几秒钟,说:“对,对,应该带你玩玩。下次我做新计划时,也把你考虑进去。”
背后一个声音传过来,“别把我忘记了哟!”
陈恪琛嘿嘿一笑,说:“邱医生。好,你也加一股!”
邱明礼又叹了一口气,说:“哎,我就是没有什么存款,家里的负担太重了。”
陈恪琛这才想起来,邱明礼是急诊科少有的困难户,他家一个人拿工资,老婆没工作,两个妹妹都在读书,爹娘都在农村,也要靠他维持。
于是,他微微一笑,说:“邱医生,你老婆好像是读了高中,今年也才30岁吧?去帮我妹妹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