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医院病人并不多。
这个时候各科门诊都开着,急诊科就比较清闲了。
急诊科只有12张留观床,由于周秋生医生和新来的陈恪琛医生去手术室做清创缝合去了,急诊科就只剩下李新平医生一个人值班。
不忙。
断断续续进来几个病人,处理完手里的病人,他就蹭到护士站和小芳子护士聊天。
“周医生做什么手术去了?”李新平满脸不正经的微笑问小芳子护士。
“手外伤。”
小芳子现在也不忙,病床上总共才6个病人,病情也不重,重一点的病人都转到住院部科室了。
“怎么还没有出来呢?要我临时来抵班,都己经3个小时了。一个清创缝合,怎么做这么久啊?不会是溜出去玩去了吧?”
李新平的印象,急诊清创手术,最多半小时。
“才不是小手术呢!一只手都差不多断了。”小芳子不屑地瞥了一眼李新平。
“什么!手断了?”
“是呀。他们说做断肢再植,会很久的。”
“胡扯吧?周秋生什么水平我不知道?他能做断肢再植,明天我推荐他做院长!”李新平一脸的鄙夷。
“才不是周秋生呢,是陈恪琛。”小芳子冷冷地说。
“陈恪琛?他!他更不行!好像说,他昨天还出了医疗事故!他做断肢再植,做梦!”李新平满脸的怀疑。
......
此刻,在手术室,周秋生医生结束了尝试,刚才陈恪琛让他练手,给了他一根小指的肌腱做吻合。
没有成功。
陈恪琛及时止损,喊停。
他愤怒地叹了一口气,决定放弃。
“哎,我真的是太笨了!”周秋生医生懊恼地对陈恪琛说。
“别气馁,有一个过程的,Kessler法相对来说是难一些的。可以这么说,掌握了Kessler法,肌腱缝合就不存在问题了。今后,你还多练练,特别是在台下练,买几斤牛肉腱子练几天,我保证你就会了。”
陈恪琛边安慰周秋生,一边接着做吻合。
接着开始血管吻合。
真正的考验到了。
手术室护士长推门进来,见手术还没有结束,来脾气了,大声嚷嚷,“周秋生!你们一台清创缝合,怎么做了这么久啊!总共才3个手术室,你们总占着,下次不给你们安排手术室了。”
手术室很少被急诊科占用,一般的清创手术都是在急诊科清创室内完成,里面很简单,一张换药床,一个简易可移动大灯,一个木质换药台。
显然,这样的地方,陈恪琛是不满意的,打死他也不敢在那里做断肢再植手术。
血管吻合术是断肢再植的灵魂,一切都围绕着供血好不好,血管接通了,能够正常供血是手术成功的第一要素。
血管吻合的难度比较大,匹配、清创、游离、缝合、再通、术后维护都至关重要。其中,缝合过程是重中之重。
缝合时,要精确的对位,避免扭曲、旋转或有张力,确保内膜对内膜的良好贴合。 采用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的方式,缝合间距和边距要均匀一致,保证吻合口严密不漏血,同时避免因缝线过密或过疏影响血管愈合。
血管缝合技术很难,医生需要有一个严格的训练过程,陈恪琛是在读博士的时候学会的,他都记不清牺牲了多少小白鼠,它们的尾巴血管就是陈恪琛练习的标本。
现在,陈恪琛缝合一根首径0.3毫米的血管只需要8分钟,他的博士生毕业生大部分都是高手。
护士长还在嚷嚷,“周秋生,快点,快点,磨磨蹭蹭的,一个清创术做这样久,会败了名声的!咦?你不是周秋生,你是陈恪琛!”
陈恪琛眼睛没有离开显微镜,手也没有停止操作,他在缝合血管壁。
“护士长,是我,借用宝地,明儿我请你吃饭。”陈恪琛不急不缓说。
“陈恪琛,你才犯了事,出了这么大的医疗事故,你还不吸取教训?你这是在做什么手术啊?啊!断肢再植?你不要命了!”
在安泰医院手术室内,别说手掌没接过,就连一个手指头也没有接过,护士长对自己医院能做什么手术还是清楚的。
她怒了,“陈恪琛!我告诉领导!”
陈恪琛心里一惊,忙说:“你千万不要这样,还有半个小时手术就会要做完了,你看看病人这么年轻,不给他接上,他会残废的!”
护士长看了看病人,他此刻睡着了。
“问题是你又不会做这样的手术!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为什么不让他转院去附属医院吗?你以为医生心地善良就够了吗?还得看你自己有没有这本领啊!”
手术室护士长是一个泼辣的中年妇女,外科医生没有几个不怕她。
陈恪琛可不怕她,笑着说:“护士长,你放心,这种手术我做过几十例,成功率非常高!”
在前世,他主刀完成的断肢再植手术,其实何止几十例,他只是不敢说太多了。
“你吹!看看你才工作几天!做了几十例!你骗谁啊!好吧,看在你才出过大医疗事故,我就不告诉医院领导了。赶紧。让病人转院。”
一边说,一边伸过脑袋看陈恪琛的手术。
“咦?还有模有样啊。”
她虽然是护士,但手术好坏还是看得出来的,他发现病人的手缝得差不多了。
嘟哝了两句,走了。
周秋生见护士长走了,忍不住问:“你出了大医疗事故?难怪,医院把你贬到急诊科来了。原来,你出了医疗事故!”
陈恪琛没有急于回答,缝完最后一针,从目镜上抬起眼睛,看了一眼周秋生,认真地说:“没有的事!我没有出医疗事故!到急诊科是我自己申请的。”
“扯!你申请到急诊科?露馅了吧!除了脑子有问题,谁会主动来急诊科?”周秋生对陈恪琛继续瞒着他感觉不爽。
但是,他也没有紧追不舍,人家不愿说,逼人家说干什么?
再说,有些医疗事故,医院也不想公开,打听多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