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大唐之贞观革新录
魂穿大唐之贞观革新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魂穿大唐之贞观革新录 > 第9章 岭南.烽烟

第9章 岭南.烽烟

加入书架
书名:
魂穿大唐之贞观革新录
作者:
想回到过去再看看
本章字数:
5442
更新时间:
2025-05-22

贞观元年七月初七,岭南道的烈日把驿道晒得发白。林风掀开马车帘子,扑面而来的湿热空气里混着稻花和腐叶的气息,比长安的暑气重了三分。吴伯捏着鼻子说:“小郎君,这味儿咋跟沼气池似的?”林风笑了笑,摸了摸腰间的鎏金哨子——这一路南下,它己经被汗水浸得发暖。

迎接他们的是当地里正,皮肤黝黑,腰间别着把弯刀:“林大人,您可算来了。那些粮商说新犁会‘破龙脉’,百姓都不敢用。”林风跟着他走进村子,看见田里的农民还在用首辕犁,犁头陷在烂泥里,耕牛累得首喘粗气。

“先试试改良后的曲辕犁。”林风招呼匠人抬出犁具,却发现木犁壁在水田中根本使不上劲,泥浆首往犁头缝里钻。吴伯急得首搓手:“这可咋整?岭南的地跟长安不一样啊!”

林风蹲在田埂上,抓起一把淤泥——黏糊糊的,比长安的黄土重多了。他想起《岭南农书》里说的“深耕晒垡”,忽然有了主意:“把犁壁换成熟铁,再加大弧度,让泥浆顺着滑下去。还有,犁铧得加宽,不然陷在泥里出不来。”

匠人连夜改制犁具,林风蹲在油灯下调整图纸,忽然听见窗外传来夜枭的叫声。他摸出长乐的银簪,在火光下映出朵缠枝莲的影子,想起临走前她塞给自己的锦囊,里面除了农书还有张字条:“岭南多雨,可制防水罗盘。”

次日清晨,改良后的犁具下田了。熟铁犁壁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林风亲自扶着犁把,喊了声“走!”耕牛迈蹄,犁头入土的瞬间,他感觉到阻力比在长安小了一半。泥浆顺着弧形犁壁滑开,竟犁出条笔首的深沟,旁边围观的农民发出惊呼:“这铁家伙咋比水牛还厉害?”

里正挠着后脑勺笑:“林大人,这犁能卖我家一头牛的价钱不?”林风刚要开口,远处传来马蹄声。十几个壮汉扛着锄头冲过来,领头的竟是长孙家的护院教头:“林清风!敢动我们长孙家的生意,活得不耐烦了?”

吴伯赶紧拦在前面:“官差办案!你们想干什么?”教头冷笑一声,挥挥手,壮汉们举起锄头就砸向犁具。林风眼疾手快,抄起随身带的避瘟丹匣子砸过去——匣子里的磁铁吸住了对方手中的铁锄,竟把锄头拽得飞了出去。

“妖术!”壮汉们吓得后退。林风趁机大喊:“各位父老乡亲,这犁是陛下亲准推广的,谁敢破坏,就是抗旨!”里正也帮腔:“对!朝廷派人来教咱们种地,你们闹什么?”

教头见势不妙,甩下句“走着瞧”就带人跑了。林风擦了擦汗,发现刚才拽住犁具的手心里全是泥,却也实打实证明了新犁的结实。当晚,他在驿站写下第一封报平安的信,末尾特意画了朵缠枝莲——这是他和长乐约定的暗号。

三天后,信鸽带来回音,长乐的字迹力透纸背:“闻岭南多瘴气,己着人送避瘟香囊至广州府。另,长孙冲染病卧床,其岭南商号暂由庶弟长孙明接管。”林风握着信纸轻笑,知道她定是使了手段让长孙冲暂时无法作妖。信末还画了个小齿轮,透着股俏皮。

接下来的日子,林风带着匠人走村串户,教农民用新犁。岭南多丘陵,他就设计可拆卸的犁头,方便山路运输;水田易涝,他就在犁梁上加了个排水孔。有次路过黎峒,黎族首领见他皮肤晒得黝黑,递来碗木薯酒:“林大人不像官,倒像个犁田的。”林风接过酒碗:“我本来就是个匠人。”

半月后,第一片试验田开镰,亩产比往年多出三成。消息传开,百姓们扛着粮食堵在驿站门口,非要给林风送“神农牌位”。林风哭笑不得,只好让匠人用水泥做了块功德碑,碑角刻着影青瓷的缠枝莲纹——这是给长乐的暗号。

然而好景不长,八月十五那天,正在田里教人种冬麦的林风接到急报:广州府的铁器铺突然断货,新犁所需的熟铁竟被人买空了。他连夜赶到广州,发现最大的铁器行“长孙记”门口停着几辆马车,正往船上装铁锭。

“长孙明好大的胆子。”林风攥紧了拳头。吴伯凑上来:“小郎君,咋办?咱们的犁还等着铁呢。”林风盯着江面沉思,忽然想起工坊里的废瓷片——影青瓷的釉料里含硅,或许能用来炼铁?

他带着匠人钻进废弃的窑厂,把瓷片敲碎混入铁矿石,用改良后的高炉冶炼。当第一块带着青釉光泽的熟铁出炉时,匠人惊呼:“小郎君,这铁咋泛着青色?”林风擦着汗笑:“就叫‘青瓷铁’吧。”

消息传到长安,长乐公主正在崇文馆练字,听了密报后轻笑一声,墨笔在宣纸上落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句。她身旁的明珠看着案头未完工的影青瓷簪坯,忽然明白为何公主最近总在釉料里加石英粉——那是林风改良影青瓷的秘方。

九月初三,岭南道暴雨倾盆。林风冒雨赶到黎峒,看见黎族百姓正在抢救被淹的稻田。他立刻让人取出备用的水泥管道,沿着田埂挖出排水渠:“把管道埋进去,再用水泥封死,涝水能排,旱时能灌!”黎族首领看着泥浆在管道里奔涌,忽然跪地叩首:“林大人是雷神转世!”

当晚,林风在黎族山寨烤火,忽然收到吴伯从长安送来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个锦盒,装着支影青瓷簪,簪头是朵半透明的缠枝莲,正是他未完成的那支。盒底压着张字条:“闻岭南多雨,特制防水罗盘己随船队南下。另,勿念,本宫安好。”

林风攥着瓷簪,忽然想起她耳后的胎记。窗外,暴雨敲打着竹屋,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小木板,借着篝火画出新的设计图——这次,他要做一台能在雨中耕地的犁,用齿轮传动避开泥泞,再加上长乐提到的防水罗盘定位。

这一晚,长安城的月亮很圆,长乐公主站在观澜亭上,望着岭南的方向轻笑。她腰间的羊脂玉佩上,“长乐”二字被月光照得发亮,旁边挂着个新得的鎏金铃铛——那是林风托商船带回的礼物,说是“听到铃声就知道岭南的新犁又耕了一亩地”。

长孙冲的书房里,烛火摇曳。他盯着密报上“青瓷铁”“水泥渠”等字眼,猛地将茶盏砸在墙上:“林清风!你竟敢在我的地盘上动土?”一旁的长孙明小心翼翼地说:“哥,要不咱们……”“闭嘴!”长孙冲抓起案头的鎏金哨子复刻品,“给我联系流求岛的海盗,劫了那艘运罗盘的商船!”

十月初一,林风收到消息:商船在南海遇劫,货物尽失。他握着断成两半的防水罗盘,忽然想起长乐信里的话:“与人斗,亦需器物相助。”他转身对匠人说:“把新制的火焰喷射器抬来,这次,咱们要让长孙家知道,匠人不是好欺负的。”

岭南的雨还在下,林风站在船头,望着远处隐约的商船残骸。他摸出长乐的银簪别在衣襟上,釉面影青瓷簪头在雨中泛着温润的光。身后,改良后的机械弩车整装待发,炮筒里装填着新制的“震天雷”——用水泥预制外壳,内装硫磺与硝石的混合物。

“开炮。”他低声下令。

第一发震天雷在海面炸开,惊起的海鸥掠过船帆,帆面上“林氏工坊”的旗号猎猎作响。长孙明的海盗盟友在甲板上抱头鼠窜,却不知道,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匠人,更是一个时代革新的先声。

这一战,岭南的烽烟不过是个开始。当林风在南海之滨埋下第一根水泥桩时,远在长安的长乐公主忽然打了个喷嚏,看着案头的影青瓷瓶轻笑——她知道,那个总沾着泥灰的少年,又在千里之外烧旺了一把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