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城刚来胜利大队的时候,人小脾气却不小。
来的第一天,他就把蒋家七城九城都给打了,打的鼻血横流,哭爹喊娘。
蒋大城那时候也不过十几岁,虽然已经长成了大人模样,终究还是少年气盛。
自已的兄弟都被蒋碧城打了,他怎么能忍。
蒋大城找到蒋碧城的时候,是没想过和蒋碧城打架的。
他比蒋碧城大上十岁,蒋碧城不过是个孩子,他已经算是个小大人了。
真要动手,那肯定是他理亏,占了以大欺小的名声。
蒋大城只想和这个新来的小兄弟好好说说,让他下次下手别那么狠。
村里的孩子打闹很正常,但是像蒋碧城那样下狠手的几乎没有。
打闹而已,谁知道蒋碧城还用上功夫。
看见蒋家七城八城带着一个高大的少年气势汹汹地找来,蒋碧城就知道这是来替自已兄弟找场子的。
他没有兄弟,只能靠自已。
蒋碧城根本不给蒋大城开口的机会,一个鹞子翻身就骑蒋大城身上,兄弟俩很快打了起来。
蒋大城十六七岁的时候已经长得人高马大,一般的成年壮汉都不是他对手。
他还是第一次被个孩子欺负,且让他没有还手之地。
他竟然没打过还是个孩子的蒋碧城,被蒋碧城按在地上捶的时候,蒋大城都快哭了。
这叫什么事。
蒋家兄弟十八个,那时候出生的,比蒋碧城大的就有十来个。
见大哥被打,他们一拥而上,七脚八拳,打的那叫一个乱七八糟。
蒋碧城再厉害,也备不住人家兄弟多。
那一场仗,打尘土飞扬鸡飞狗跳,惊动了大半个村子,其中参战的孩童多达三四十人。
帮蒋碧城的,一个没有。
蒋碧城的爷爷,蒋大城的爷爷奶奶父母叔婶,村里的大人来了几十个,才把这群孩子给拉开。
蒋碧城好像看见六七岁的他被打的鼻青脸肿,却还是倔强地和爷爷反驳,他们不是我的兄弟,我没有兄弟。
他爸他叔都死了,他哪里来的兄弟。
原本就被打的很惨的蒋碧城,屁股又挨了爷爷两巴掌。
其他孩子哭的稀里哗啦,蒋碧城没哭。
当然蒋大城也没哭,他都是大人了,和小孩子打架还没打过,最该哭的其实就是他。
可他真要哭了,挨两巴掌就换成他了。
蒋碧城记得,七奶奶那时候很年轻的样子,为了哄他们,回去拿了半袋冰糖来。
大家都接了七奶奶的冰糖,只有他梗着脖子不肯要,七奶奶哄了又哄,也没把他哄好。
最后还是爷爷看不下去,接了冰糖一把硬塞进他嘴里。
甜丝丝的冰糖并没有浇灭少年的怒火,少时的他也不懂得退让,一口吐出带血的冰糖,转身就跑。
爸爸和叔叔的坟就在后山,蒋碧城跑到坟前大哭。
哭什么?
哭他们死的太早了,连一个兄弟都没给他留下。
人家都有兄弟护着,而他没有。
人家的奶奶哄孩子会掏出冰糖,一个个的分,他的奶奶呢,早就成了一堆枯骨。
他没有爸爸,叔叔,没有兄弟也没有奶奶。
蒋碧城是在爸爸的坟前哭睡着的,后来被爷爷找到背了回去。
路上爷爷语重心长地和他说,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一家和睦万事兴,同宗共族情最长。
他不是没有兄弟,蒋家城之辈的都是他的兄弟。拳头挥向兄弟,最终伤的是自已。
那时候他还小,不懂爷爷话里的意思。
天黑前,七奶奶和七爷爷又熬了老母鸡汤送来,他就在屋里趴着不动。
爷爷喊他喝鸡汤他也不喝,他平等地恨所有人,包括那罐喷香的鸡汤。
一罐鸡汤,爷爷一个鸡屁股都没给他留,连汤汁都喝的干干净净。
也是那年,母亲嫁进了蒋七奶奶家,蒋七奶奶常常让蒋大城兄弟给他送吃的喝的。
哪怕是后山的一捧野果,只要蒋家兄弟有的,蒋七奶奶都会给他送。
可那时候的他跟个小倔驴一样,一次次拒绝蒋七奶奶的好意,拒绝蒋家兄弟的接近。
现在,他却将老人的心意紧紧地捂在了心口。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蒋七奶奶被蒋七爷爷接走了,走的时候很安详。
把身后事交代的清清楚楚,子孙后代都在身边,一个不少。
蒋碧城蜷曲着腿,坐在草铺上,看着面前黑漆漆的棺材发呆。
昨天小战士送来通知,他的休假结束,要在七天内归队。
原本是准备见过蒋七奶奶和母亲后再和宋银珠说,他要先去部队,等那边随军的房子安排好,再回来接她和小羽小远。
谁知道,蒋七奶奶在这个时候逝世。蒋碧城一时不知道怎么和宋银珠还有母亲开口,说自已要归队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他这次休假要休两个月,所以才在家里这么长时间。
却不知道,他只是在火车上顺手抓到一个敌特,又临时接了任务。
原本的探亲变成了任务。
现在该查的都查清楚了,后面的事情会有当地的公安部门,和执法部门接手,他可以功成身退了。
蒋碧城也没想到,自已只是一个探亲会变成任务,还会在任务期间娶了个媳妇。
如果是探亲,他早该归队,就不可能这么快娶上媳妇,也不可能给蒋七奶奶守灵。
现在,蒋碧城以孙辈的身份,跟着蒋大城他们一起守灵。
他是真正把七奶奶当成了自已的亲奶奶,把蒋家兄弟当成他的亲兄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当他能体会七奶奶对他好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孝敬七奶奶的机会了。
蒋七奶奶的丧礼办的并不隆重,蒋大城刚当上支书,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
且上面早就发文,红白喜事都要简办,蒋家无论如何也不会冒这个风险。
说是简办,却还是前前后后用了三天。
蒋家的子孙多,姻亲多。
整个胜利大队,要么是蒋氏族人,要么就是蒋家的亲眷。
就算是简办,也简省不到哪里去。
从点长明灯烧倒头纸开始、报丧、破孝、入殓,设灵棚、封棺、吊唁……一个不落。
直到入土,蒋碧城和宋银珠一直以孙辈跟着蒋大城兄弟一起披麻戴孝。
这大概是蒋碧城能为蒋七奶奶做的,最后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