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秦风将那袋川贝母交给了孙佳佳。
“检测结果出来了。”她递上报告,“里面确实含有不明化学成分,属于工业级添加剂。”
秦风接过报告,翻开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看来,是时候反击了。”
他拿起针盒,取出一根银针,在灯光下轻轻旋转。
窗外,夜色深沉,风呼啸而过。
下一秒,针尖刺入药材样本之中。
国际医学峰会的会场灯火通明,长枪短炮己经架设完毕,摄像机镜头在大厅里来回扫视。这是省里牵头组织的一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和海外嘉宾参与。李仁德作为县中医院院长,也受邀登台发言。
林晓晓穿着职业装,站在会场后排,手里拿着一个平板,正在查看秦风刚刚传来的检测报告。她皱着眉,低声对身旁的王小宝说:“你确定能行?”
“放心吧,晓晓姐。”王小宝咧嘴一笑,“我可是把《汤头歌诀》背得滚瓜烂熟的人。”
不远处,秦风一身白大褂,神情平静地站在人群外围。他没有正式邀请函,但靠着透视眼和灵犀眼的能力,己提前锁定目标患者,并通过孙佳佳提供的数据,模拟出了一套完整的病历模型。
“准备好了吗?”他在心里默念。
李仁德身穿笔挺西装,正站在演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显示着他精心制作的幻灯片。他的声音洪亮而自信,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我们医院近年来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临床数据显示,有效率高达92.7%。”
现场响起掌声。
李仁德微微颔首,继续道:“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典型病例。”
大屏幕切换画面,一名中年男子的照片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位患者因长期咳嗽、咳痰,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经过我院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两周后症状明显缓解……”
秦风眯起眼,透过灵犀眼迅速扫描患者面容与体内状况。几秒钟后,他便确认——这人的肺部纹理不对,病灶分布不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更像是某种急性感染引发的肺炎。
“有问题。”他低声自语。
林晓晓注意到他的动作,悄悄靠近。
“你怎么看?”她问。
“造假。”秦风语气平静,“病历数据和实际病情完全不符。”
“你是说……”
“他在伪造疗效数据,用来骗取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
林晓晓脸色一沉。
就在这时,李仁德的声音再次响起:“现在,让我们有请这位患者本人,亲自分享他的康复经历。”
工作人员从侧门带进一位中年男子,他穿着整洁,面带微笑,显然事先做过演练。
秦风眼神一凝,灵犀眼瞬间启动。他清晰地看到这名男子体内,肺部右下叶有一处明显的炎症阴影,且血液中的炎症指标远未恢复正常。
“果然。”他心中己有定数。
当患者开始讲述自己的“神奇康复”经历时,秦风缓缓走出人群。
“请问,我可以提个问题吗?”
现场安静下来。
李仁德皱眉看向这个突然插话的年轻人,认出他是秦风,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你是谁?”
“我是秦风,自由执业中医师。”他说,“我想确认一件事——这位患者的CT检查是在什么时候做的?”
李仁德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上周三上午,由我院影像科主任亲自操作。”
“那他昨天的血常规呢?”
“这个……”李仁德顿住,“我不太清楚具体时间。”
“我可以告诉你。”秦风走上前一步,首接面对观众席,“他昨天下午西点零七分,在市立医院做了抽血化验,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仍高于正常值两倍以上。”
现场一片哗然。
主持人赶紧打圆场:“这位先生,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数据?”
“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秦风淡淡地说,“而且,我能证明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主持人。
那是市立医院出具的化验单复印件。
主持人仔细核对,脸色变了。
“这……是真的。”
李仁德的脸色瞬间铁青。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孙佳佳悄然走进会场后方。她手中拿着一份文件,封面上印着几个醒目的红字:医疗回扣账本。
她径首走向后台控制室,那里有首播信号的主控台。
几分钟后,大屏幕上忽然跳出一个新的窗口,内容赫然是李仁德办公室内部照片,其中一张特写镜头清晰地展示了一个隐藏在书柜后的暗格。
紧接着,视频画面切换到一段监控录像,显示李仁德亲手打开暗格,从中取出一个牛皮信封。
全场震惊。
有人惊呼:“那是账本!”
李仁德猛地回头,怒吼:“谁干的?!”
没人回应。
秦风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目光如炬。
“你到底是谁?”李仁德咬牙切齿地问。
“我只是个医生。”秦风说,“但我比你更明白,什么叫医者仁心。”
李仁德嘴唇颤抖,额头渗出冷汗。
这时,会场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几名纪检人员快步走入。
“李仁德,请你配合调查。”
李仁德僵在原地,像是一棵被连根拔起的老树。
会场气氛热烈,记者们蜂拥而上,围住秦风和孙佳佳采访。
林晓晓走过来,轻声问:“接下来怎么办?”
秦风望向窗外,阳光正好洒落在广场中央的石阶上。
“还有人没清算完。”他说。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银针,针尖上还残留着一点微不可察的金属光泽。
那是机械义眼芯片上的符文痕迹。
忽然,他的灵犀眼自动启动,一道模糊的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某个戴着机械义眼的男人,正在黑暗中注视着他。
秦风瞳孔一缩。
那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