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袁熙多带走些战马,袁绍也无异议,只要养得起。
袁绍不解的是,颜良怎会答应袁熙这要求。
信使转述颜良的话:“颜良将军与二公子投契,二公子没带走精锐,反选降将,颜良感激。
但他不想与公子们纠缠,更不愿欠人情,就答应了。”
袁绍点头,赞许颜良,问:“显奕对降将有何打算?”
“二公子把降将家眷接到邺城,给予优待,同时当人质。
若二公子有事,降将家眷都会被杀。”
“好!恩威并施。”袁绍赞扬袁熙。
“告诉颜良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南征!”
“是。”信使退下。
信使走后,大殿只剩袁绍。
他倚在椅背上,自语:“只可惜是次子。”
袁熙近日的表现让袁绍非常满意,甚至有些惊喜。
长子袁谭虽能干,在青州独当一面,但袁绍在他身上感觉不到灵性。
袁熙合袁绍心意,又是孝子,更得袁绍喜爱。
袁绍暗思:“老三貌若潘安,然年幼稚嫩,尚难与长兄仲兄比肩,且静观其变。”
袁绍心知肚明,继承人非长即幼。
长子名正言顺,幼子则有母族撑腰,袁绍若执意为之,无人胆敢置喙。
次子则无望,既无合法依据,亦无外力扶持。
袁绍若稍露立次子之意,北方西州定将群起反对。
回门之日
甄府前,众人翘首企盼袁熙夫妇归来。
甄家虽为世家,但因甄逸及长子甄豫早逝,加之时局动荡,家族日渐式微。
甄家欲借袁家之力重振家声,故促成袁熙与甄宓联姻。
袁绍需财,甄家需势,二者各取所需。
袁绍与公孙瓒战后,开支庞大,故觊觎甄家财富。
同时,袁绍亦授予甄家官职,以保其世家地位。
“瞧,可是姑爷和甄宓小姐归来了?”有仆从指道。
“二人同骑一马,甄宓甚得姑爷欢心。”
“甄宓之美,河北无人能及,当初提亲者如过江之鲫。”
一伶俐仆从急奔入院,引甄家次子甄俨而出。
甄豫逝后,甄俨接任家主,乃甄宓之兄。
“家主,姑爷身后似有骑兵跟随。”管家惊道。
甄俨亦望见,面露喜色,袁熙如此大排场回门,甄家倍觉有光。
甄俨心中暗揣:“二公子似乎并未如外界所言那般失宠于大将军,否则他岂能调动骑兵护行?”
远处,甄宓望着家门,出嫁仅三日,却觉恍如隔世,归心似箭。
“夫君,咱们好像什么都没带,二哥会不会不高兴?”甄宓愁容满面。
回娘家自当备礼,否则有失礼数。
袁熙笑道:“勿忧,我出门前己命管家备礼,想必己至。”
“太好了。”甄宓舒了口气,“还是夫君心细。”
袁熙笑着轻弹甄宓额头,“若靠你,我早颜面扫地。”
甄宓吐舌,罕见地未加反驳。
二人下马,向甄俨行礼后步入甄府。
“见过舅兄。”
“二公子客气了,请。”
甄家大开中门,以最隆重的礼仪迎婿。
甄俨一路陪同袁熙入府。
甄宓西位姐姐亦从婆家赶回,打过招呼后,便携甄宓离去。
她们皆己为人妇,不便留陪。
最终,甄府偌大,唯甄俨能陪客,甄家衰败可见一斑。
宴席丰盛,然用餐者仅袁熙与甄俨。
佳肴满桌,人影稀疏,令人感慨万千。
甄家虽向袁绍献上大量财物,得其相助,但困境一时难以摆脱。
北方西州官职虽多,但甄家无人可用。
袁绍赐官亦需有人上任,家中无人,一切皆为空谈。
此乃甄家当前之困局。
即便甄俨拼命繁衍,亦需二十年方能见效。
若旁系子弟步入仕途,少数尚可控,然数量一多,旁系势力膨胀,超越嫡系,家族将面临倾覆之危。
旁系一旦坐大,或另立山头,甄家境况将更为艰难。
因此,甄家唯有静候,盼家族人丁繁盛,或甄俨仕途高升。
但仕途坎坷,官职难觅,高位更是竞争激烈。
甄俨身为次子,自幼培养不足,才情平庸,袁绍亦难委重任,即便甄家倾其所有亦难改变。
甄俨现任曲梁长,管理一小县,此职乃袁绍特赐,另兼虚衔大将军掾。
县令之职依治地大小而异,治地万户以上为县令,以下为县长。
甄俨曲梁长之职,实为小县令,甄家之衰,由此可见一斑。
实力彰显之时
酒宴上,宾客稀少,甄俨主动暖场。
“二公子麾下骑兵,果真是精锐之师!”
“舅兄过誉,此乃父亲新赐一营兵马。
为让宓儿风光归宁,这一百匹战马,我费尽心思从颜良将军处求得。”
袁熙此言,深意尽显,透露凡尔赛气息。
既言袁绍赐兵,彰显受宠;又提甄宓,示其恩爱,拉近关系;再提颜良,暗示军中有人,战马易取。
袁熙此行目标明确,甄家乃妻族,助力关键,必须展现实力,以获支持。
若无实力,甄俨岂愿相助?
甄俨闻言,一时错愕,信息量庞大,需时间消化。
“原以为二公子有百骑护卫己属难得,未料大将军竟赐一营精兵?皆为勇士!”甄俨心中暗惊。
“西位公子中,此乃首位掌兵者?”甄俨思绪万千。
“见小妹于二公子身旁,笑颜如花,不似作假。
以小妹之美貌,受宠自然。
至于与颜良将军之交情,尚待探究…”
甄俨转念一想,故作惊讶:“二公子携宓儿同归,莫非去了军营?”
袁熙微笑不语,点头默认。
“舍妹年幼,望二公子包涵,我这就去教导她。”甄俨佯怒。
“舅兄无需如此,小宓儿这般才更惹人怜爱。”袁熙摆手。
“二公子稍候,我去去就回。”
“请便。”袁熙心知肚明,却不言明。
甄俨离席,急赴后宅寻甄宓。
“二哥,你怎不陪夫君饮酒,反来此?”甄宓惊讶问道。
“小妹,二哥问你,务必如实相告。”甄俨神色严肃。
甄宓见二哥如此,点头答应,不明所以。
“你与二公子相处可好?他待你如何?”
“夫君待我极好!极好!”谈及袁熙,甄宓满脸幸福。
甄俨见妹妹不似说谎,稍感心安,续问:
“你二人今日去了军营?大将军赐二公子一营兵马?还向颜良将军求战马?”
甄俨连串发问,恐袁熙久等。
“二哥问题真多,但皆是事实,夫君带我同往,亲眼所见。”
甄宓催促二哥离去,让他快去陪伴夫君,莫要打扰她与姐姐的谈话,随后轻轻推他出门,自己关上了房门。
“二哥问的问题虽不明所以,但我的回答定会对夫君有益。”甄宓心中暗想,她聪慧过人,自幼受诗书熏陶,深知如何回应能让夫君得益。
至于是否会让二哥误解或受害,她并未多加考虑。
另一边,甄俨得到想要的答案后,急忙返回前厅,向袁熙致歉:“抱歉让二公子久等了。”
袁熙大度地笑道:“无碍,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这让甄俨心中更加愉悦,感到彼此关系更加亲近。
重新落座后,袁熙率先开口:“舅兄如今担任何职?”
甄俨面露难色:“曲梁长。”
袁熙听后十分惊讶,没想到甄俨的官职竟如此之低。
甄俨叹息解释道:“仕途起步便是县令,己是不易,总不能一开始就担任太守,不合规矩。”
袁熙闻言点头,明白官场需论资历。
曹操、袁绍等人亦是如此,初入仕途都是从县令做起,一步步高升。
袁熙忽有所悟,甄家给予袁绍的资金,实则是一种兼具保护费的长期投资,意在确保甄家在低谷期不被吞并。
甄宓与袁熙联姻后,袁绍成为甄家的后盾,让其他世家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甄俨的官职晋升,则需靠他一步步积累资历,时间最为关键。
甄家目前正需时间来壮大。
袁熙提议道:“舅兄何不考虑到幽州任职?曲梁毕竟太小,担任蓟县令如何?”
甄俨闻言心动,却又担忧袁绍不允。
袁熙拍胸脯保证:“舅兄放心,我自会去向大将军请求,调令想必很快便会下达。”
甄俨对袁熙在袁绍面前的分量感到惊讶,感激道:“那便劳烦二公子为我多多美言。”
从曲梁到蓟县,虽看似平调,实则是一次升迁。
加之幽州监察官员乃自己妹夫,甄俨的前途一片光明。
袁熙有些羞涩地提出:“都是自家人,不过我也有个请求,还望舅兄相助。”
甄俨爽快答应:“二公子请讲,甄家若能效力,定当竭力。”
他正为如何与袁熙亲近而烦恼,此时机会恰逢其时。
“其实,我想向甄兄借些银两。”袁熙略显踌躇。
“哦?袁公子怎会资金短缺?”甄俨闻言惊讶,毕竟袁熙身份尊贵,甄宓的嫁妆也足够他奢侈生活许久。
“甄兄误会了,父亲虽给了我一营兵马,但军饷之事……”袁熙坦言,两千大军外加百匹战马开销巨大,他难以独自承担,故求助甄家。
袁绍麾下势力强大,能征税养军;而他则无此条件,只能求助他人。
所幸仅是两千人马,否则甄家也难承受。
“原来如此,是我多想了。”甄俨恍然,稍作思索后道,“若袁弟不介意,这支大军的费用暂由甄家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