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这个行为几乎是等于送。
不过,以杨帆目前眼界和格局,自然是不会在乎这些小小的工厂,不过,这些小工厂只要有一个能上市,那么自己的投资自然是可以回来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群人,虽然算是公司的老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学历,眼界和见识也是跟不上公司的发展。
杨帆留着他们,一方面是需要他们继续拓张市场,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带带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都还算是香甜饽饽。
历练了一两年之后,在经验上足够的成熟之后,杨帆自然是要重用他们。
如此一来,这些老人就有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了。
当然,杨帆也不至于就像是奶茶东那样,现在你有用的时候,就是我兄弟,你没用了,你就不是我兄弟了。
对于杨帆来说,这一群人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他们的销售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在集团干了这么久,眼界和格局多多少少也是提升了一些,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跑过市场,杨帆相信,如果交给他们扭亏为盈问题还是不大的。
毕竟,都是跟着自己干了这么久了,要是真的做不起来,那就只能说明,他们自己就有问题。
自然,这些人是极为开心的。
自己当老总,背后又有整个集团给自己当背书,就算是不想赚钱,都感觉很难。
随后,杨帆结束了会议,一群人彼此看了一眼,纷纷都感受大彼此的竞争意识,就好像是三年前,谁卖的酒多,谁的提成就多一样。
现在,就是要把一些优质的企业抢到自己手里了。
一时之间,人人都开始有了竞争意识。
……
呼!
杨帆抬头看了看不远处正在建造的大厦,这个被命名为鸿蒙大厦的建筑物。
一共六十八层。
虹山市政府为了扶持鸿蒙集团,先后两次批给其约4万平方米的土地,105元\/平方米的低价几乎等于白送。
杨帆拿下来之后,直接宣布68层,这里也将成为整个鸿蒙集团的办公地点。
可以说是相当的霸气。
当然,杨帆也不会像是史玉驻一样那么头铁。
史玉驻在“典型”意识的推动下,将巨人大厦的规划从38层不断“加高”到70层,要建全国最高的楼宇。70层楼所需建设资金约12亿元,当时手中只有1亿元现金的史玉驻将赌注押在了卖楼花上。
而正是在1994年巨人大厦开始卖楼花时,政府开始对过热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卖“楼花”受到一定限制。1996年,已投入3亿多元的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驻成为“华夏首负”!
用史玉驻的说法就是,当时只要一千万就能救我,可惜,没有一千万。
不过,杨帆却是知道,史玉驻还是会东山再起的。
巨人还是会归来的。
不过,轮到了自己的鸿蒙大厦,杨帆的原则从来就是,我的确很有钱,但是,我就是要找政府银行贷款。
没有负债,那不是开玩笑么?
能用别人的钱,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
杨帆从来都不追求企业的零负债,反倒是对于杨帆来说,资本的钱如果自己不拿来用,那才是真的愚蠢。
如今的虹山市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就是大量人口的涌入,自从96年开始,国家就开始慢慢的放开口子,进行国企变革,相当一部分工人失去了工作。
而伴随着整个虹山市的发展,也是需要大量的工人。
伴随着杨家将工业园去的发展和壮大,需要的人口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行业也是迅速的增多。
随后,整个虹山市政府就开始针对市区进行规划。
因为有杨家将和鸿蒙两大集团在这里,虹山市的财政,那是绰绰有余,光是鸿蒙集团和杨家将的税收就连整个魔都都要为之眼红。
否则也不会有江南省想要把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魔都想要把虹山市变成虹山区这样的提议了。
而现在,整个城市都在发展变革。
不久之前,张求白得到了消息,基本上,虹山市并入魔都,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儿了,差不多年底就要宣布。
除此之外,魔都也打算朝着虹山市的方向修建一条地铁。
左右,自己也算是升官了。
如今虹山市的建设,却也并不逊色于魔都。
——
现在的魔都,其实发展的也没有那么好,虽然说是全国领先,但是,远远不到二十年之后那么规模。
真正要发生大规模的变化,还是要等到棚改制度出现,那个时候,拆迁户一夜暴富,魔都户口成了无数人追求的目标。
现在,还差了八年的时间。
对此,张求白还是单独跟杨帆聊了一下,杨帆给张求白的建议就是尽量怎么大怎么来的,虹山市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现在规划的小了点,将来就不好规划了。
张求白也就是大着胆子,直接扩大了城市的建设。
到时候容纳更多的人口。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张求白还真是没有这么多的想法的,整个虹山市的人口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现在虹山市只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人口已经是已经达到了三百万。
要知道,之前,虹山市的人口也就是不到九十万人。
现在足足增加了三倍还要多,而且,几乎每个月的流入人口都是异常多,这么多的人口已经是有些超出了这个城市的运载能力。
而且,未来,谁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口流入其中?
需要扩建!
而且,格局不能少了,必须要大规模扩建,原本的城郊地区也要收入其中,至少,要在虹山市和魔都之间打通一下,也方便将来地铁通过来。
可以预见的是,年底如果并入到了魔都,那么人口的增加的速度只会更加的恐怖。
不只是虹山市,还有江南省。
这段时间流入到江南省的人口也是极多的,隔壁的齐鲁,皖省都有人口流入,这里有着配套的打工,也有大量的工厂完全可以吸纳这一群人。
可以说,杨帆几乎是靠着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改变了虹山市的命运,甚至于江南省未来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