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
玩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玩宋 > 第三章.科举之乡试

第三章.科举之乡试

加入书架
书名:
玩宋
作者:
酒壶空了
本章字数:
7518
更新时间:
2024-12-28

治平元年二月,林老丈家双喜临门。林老丈年逾五十,与娘子庄氏老蚌生珠,诞下一娇儿。日盼夜望来个女儿,谁知又是小儿子。夫怨妻的肚子,妻气夫的“本事”,似乎在斗气。

林啸发笑,这世爹娘此刻哪里是恼,分明在耍花腔。老夫老妻深情对望,林啸不免眼馋。这应该是恩爱夫妻的收官之作。令人欣慰的是,这个“作品”简直完美得令人咋舌,娇儿完全避开基因的劣处,整个一优良品种嘛。

林啸格外喜欢这个幼弟:“爹呀,我弟取啥名啊,叫歪蛋好不好。”林啸逗爹娘。娘在一边吃吃地笑。林老丈生气佯装张开巴掌要打,林啸故意俯身去躲。

“二郎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贱名好养活……土帽儿,就叫土帽儿。”林老丈兴奋异常。林啸一听,差点没喷出一口老血,我的妈呀,这个爹不会是也穿越过来的吧,后世常说土老帽儿,这跟乡巴佬的意思差不多,穿着不时髦,又没见过世面。爹呀,真白瞎我老弟这个好苗子了。

林啸又“猪叫”了:“哈哈哈……”林老丈老脸通红,毕竟在孩子面前流露情态,他的老脸搁不住了。林啸何等情商,转而竖起大拇指高声喊道:“高,实在是高。妙,实在是妙。好名字,好名字。老弟有福了。”林老丈转怒为喜,转头痴痴地、怜爱地看着襁褓中的娇儿。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林啸默念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为其母亲六十大寿作的祝寿诗。当时因为她是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寿辰,至死愧疚。

林老丈也是用心良苦了。当世医疗不发达,大多数的家庭很难把所有的孩子养大,早夭的孩子很多。别说平常百姓,就是皇室都无法躲过。

眼前的皇帝赵曙便是先皇赵祯的养子,尽管宋仁宗勤政爱民,他生的三个皇子都早夭了。林老丈能不知晓?时人迷信,就想到辟邪、躲神。

古代讲究说小孩从出生到,要经过阎王关、玉吊关、和尚关、落井关等关煞,取了丑名便能骗过鬼怪,让其厌恶而放弃勾魂,小孩就能躲过关煞。父母给孩子取贱名,说明父母都嫌弃他,鬼怪就不喜欢作恶,没兴趣插手了,小孩就不会有灾病了。

治平元年,农历甲辰,龙年。二月初六是林家老大林平的“于归之喜”,后世就是林平结婚了,成亲了。

缘分天注定,半点不由人。说来也巧,女方娘家姓方,方老丈与林老丈壮年时期,颇有一段渊源。

二十多年前,大概是皇祐二年,林老丈流落到北京大名县,孑然一身,甚是凄苦,衣袋里已经摸不出几文钱了。商贾行人,南来北往,酒肆茶馆遍布临街。

林老丈不禁悲从中来,“哭个球,河水没有盖,大不了跳下去就是了,何苦自悲。”他骂自已是个怂包。肉香飘过来,他猛地用鼻子吸了吸,真饿了。不远处有小摊,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子在吆喝着,招揽生意。

林老丈走过去:“小哥,来两张饼子尝尝。”对方很殷勤。林老丈很快就将两张饼子吃完,没够,又狼吞虎咽地吃了十来张。算账的时候傻眼了,二十文。他窘在原地,支支吾吾。

对方男子一愣,随即笑了:“客官外地来的吧,投亲还是靠友,离咱这儿远近。”“宿于城外。”林老丈慌忙回道。“无妨,我天天在这处营生,客官方便时可随时补上所欠银两。”

林老丈连声致歉:“不日就来,不日就来。”驿铺供应粮馐食品,备有下榻的房舍。林老丈已经支付了一个月的银两,在这里可以安心地住一段时间。

今晚月上枝头,他无心赏玩,夏蝉嘶鸣,无法入眠。他叫了一壶酒,就着果蔬慢慢啜饮。一年前老爹病故,费尽心力求爷告奶将他安葬。对老爹的情感,不是热也不是冷,是凉。

他的一生文不成武不就,几处薄田,侍弄得如同后娘的孩子。论诗作文的功底有些,却无意功名考场。他只让两个儿子粗浅识字就作罢了,不肯再教。林老丈一直感觉自已的老爹神秘得像谜一样难猜。

“大郎、二郎,我死后,你们要分开,离得越远越好,各自开枝散叶。种田不是很好的活路,学一技傍身过白丁生活。”老爹喘得很厉害。随后艰难地从一个匣子里取出两块玉佩。

“你们哥俩一人一个,保存好,别外露。这个匣子就陪我葬了吧。”当天傍晚,他就咽了气,终年五十岁,刚过知天命之年。次日,他安葬了爹,三日后,他和兄弟洒泪而别。几滴泪落下来,林老丈哭了。

不久,他就在大名县落下了脚,靠打卦、卖药为生。大名县有一条易水河,北面是辽国国土,南面是宋朝领土。为了阻止北方民族入侵,宋朝投入大量财力,将其变成军事重镇,因此比较繁华富裕。

他和卖饼的男子也相熟了,此人姓方,以卖饼为生。他只做一样饼,即“突厥饼”。皮薄肉厚,制饼技术是和一个回鹘人学的,食客每天不绝,生意很好。

方某有一个端庄贤良的娘子,有两个儿子,小日子如糖似蜜。眼见林老丈老大不小至今屋里没有娘子,为他着了急。嘱托自已娘子多加留意,为兄弟成门亲。

合该是缘,七拐八绕,她娘子远亲舅家有一庄氏,虽是庄户人家,却也知书达理,勤劳肯干。林老丈在当地成了家,夫妻俩日夜劳作,手头也有了宽裕。次年产下一子,唤林平。

转眼六年,林老丈已经有两个儿子了,大的已经五岁了,小的蹒跚学步,就是林啸。方家娘子也大了肚子,再过两个月,也要生产。林方两家愈发亲近,处得如同一家,甚至开玩笑说,方家娘子生产的若是女孩儿,就做儿女亲家。

忽一日,有一个中年男子,外地打扮,寻到此处,说是林某某故人,从汴京来,要带他们一家回京,安排住处,给儿子安排学馆。老丈听完后,说不上是喜欢还是难过。

老爹的故人要让他们一家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这是天大的好事,儿子林平也应该蒙学了,市井闲闹也难成器。难过的是在这里生活六、七年了,人熟为宝,挺难割舍。

三日后,林老丈一家随那个中年文人离开大名县,坐上马车,前往宋都汴京。林方两家唏嘘话别。来到汴梁城,住处妥帖安置,林平在学馆如期开蒙,中年文人不久就蹊跷消失了,二十来年人间蒸发。

大概三个月前,林老丈与儿子林啸在州桥出摊,一个打卦,一个卖药,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你是林和峰老弟吗?”林老丈听着口音耳熟,抬眼望去,仔细辨认站在眼前的人。

“方振友大哥吗?”顷刻,两双男人的手握在一起。闲话家常,才知道,方老丈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亲九年了,他早已经成了祖父,家里娘子故去三年了。当年夫人产下的是女孩儿,这次父女来京办点私事。

林老丈收摊,将方家父女让到家中。故人相逢,心中太多感慨。忆昔抚今,当年的青壮汉子如今都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了。说到方家娘子病故,不禁好一阵难过。

“现今,我的心也放下了。不久都有那么一天,只是姐儿的归宿……若是能给她找一处好人家,我也就能闭眼了。”方振友悠悠地道。

“老家伙都要操劳儿女的心。咱家大郎林平也二十出头了,至今还未说亲呢,我这儿……”林老丈神色愁苦。两人彼此一愣神,望向对方,眼神很热切。

接着下一秒,“哈哈哈”,两人同时爆发出如林啸那般的笑声。是喽,在大名县那会儿,他们都有做儿女亲家的那层意思,只不过当年说的是林啸。

“平郎今年二十二岁,属相马。虽未搏到功名,卖些诗文也能糊口度日。近段时日二郎让其售卖连载故事,生意日好。”林老丈自报家门。

“环姐儿今年满十八,属相狗,姿容中上,洗羹作汤,屋里持家也不落下风。只因她娘丧期未满,故而耽搁了。”方老丈言说闺女的状况。

“马、狗、马、狗,属马和属狗的三合,属于上等婚配。”方老丈几乎是喊着说,“性格合得来,和睦相处,还能催旺财运。”林老丈进一步补充,目露精光。

两人一拍即合,旁边的庄氏也转悲为喜。亲上加亲,友上加友,这门亲事便定了下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是男方的媒人,妁是女方的媒人。

次日,两家各自找了媒人交换庚帖,合了八字,又算了婚期。接下来林老丈为了庄重,特意请了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写了婚书。

男方定帖如是写:“亲家方振友,许以小娘方佩环与林平议亲。言念益蜀豆筵之荐,聿修宗事之严。既令龟而叶吉,将奠雁以告虔。敬致微诚,愿闻嘉命。伏惟台慈特赐鉴察。”

女方定帖回复写:“亲家林和峰将长郎与方佩环缔亲。言念立冰,既兆适谐凤吉之占。虽若太简,不替初心。自愧家贫,莫办帐幄之具,取祈终悫,少加筐篚之资。谅惟台慈特赐鉴察。”

两家交换婚帖,一切中规中矩。二月初六日,林平与方佩环大婚。林平异常兴奋,娘子环姐容貌清丽,宛如刚刚在水面开放的荷花,正是少年时期喜欢的那一款儿。环儿青衣黛眉,难掩心中幸福。

林平面庞洁白如玉,好个英俊小生,少女时代她仰慕书生。结婚场面热闹喜庆。林啸看见林平礼服的裤子是大红的有点发笑,俗艳得很。倒是新娘穿着绿衣,清雅朴素。

“红男绿女”,林啸想这个成语大概就是从这儿来的吧。也是听说,旧时做官,官服都是绯红的,象征身份地位,在婚姻中起主导地位。女穿绿,有鲜花衬托绿叶之意。“男尊女卑”,林啸吐槽。

“林老弟,兄贺喜了。”嗓音浑厚响亮,林老丈不觉一愣。但见来人颇有气度,更有几个家丁打扮的小厮抬着四箱物什,十分显眼。对方见林老丈并没有认出他来,“从大名县将你们一家接来汴京,转眼十七年了,日子过得好快哟。”来人感叹道。

电光石火,林老丈的记忆苏醒了,来人竟是蒸发人间十几年的中年文人。林老丈嘴角抽动几下,“官人您的出现,惊煞小老儿了。”慌忙行礼。“老弟不必拘礼,沈某今日造访也是唐突。一来贺你长子大婚,二来贺你老年得子。”

来人努努嘴,几个家丁将几个箱子抬进舍内。“娇儿可有名字?”林老丈谦卑说道,“惭愧惭愧,学识浅薄,不敢轻易落墨。”“哦,若不嫌弃,我可否试试?”“那是,那敢情好。”林老丈受宠若惊般。

“农历甲辰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他就叫改龙吧。”沈连臣挥墨写下“改龙”二字。远处的林啸投来审视的目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