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素一汤VS麻杏石甘汤
“吾审而观之,此大热烦躁,触之脉浮大而紧等诸症,皆属阳明气分热盛之候也。”
苏令仪抬头看了沈怀璋一眼:“你有病吧?”
“尔本娇娥,何言辞峻刻若此?吾禀赋自然,有刚健之质,气血冲和,阴阳调融,神思怡畅,恰似春和景明之象,岂会感疴抱恙?”
苏令仪一脸黑线。
“现在人都己经昏迷了,你在这里拽什么文言文呢?!”
这个时候沈怀璋两眼一翻,眼神突然清澈,像是刚刚才回过神一样。
“苏令仪,你才有病呢!”
“我可没时间跟你斗嘴!”苏令仪说道。
土坯房里,八岁小男孩蜷缩在竹席上,脸色烧得通红,甚至神志都有些不清了,手指抽搐着抠进草席缝隙。
苏令仪摸了下额头,手猛地缩回:“至少40度!”白大褂下的香奈儿腕表在光影里闪过冷光。
接下来苏令仪就甩出了西医经典的丝滑小连招——三素一汤。
广谱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是为三素。
挂一袋冰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是为一汤。
这时候另一个同学冲了进来,“温度计!”
一量,低估了,是西十一度。
三素用了,冰生理盐水输到一半,小孩的体温终于降到39.5℃。苏令仪说道:“先观察半小时,等县医院的救护车——”
话未说完,小孩突然抽搐着弓起身子,指甲缝里渗出草席碎屑。
“体温又飙到40.2了!”
沈怀璋在一边像看猴儿戏一样。
这时候带队老师冲进来了。
是苏令仪的博士生导师——陈立伟。
“虽然激素不太合适……但退热效果应该可以的啊?广谱抗生素没有效果……或许是病毒感染?还是让救护车拉回医院先做个血培养的检查吧!”
“还检查呢,这有什么好检查的?典型的气分实热证。”沈怀璋在旁边幽幽一句。
“够了!”乱开中药出了事你担得起?中医就会玩‘证型’这种虚头巴脑的概念!”陈立伟呵斥道。
苏令仪冷笑一声:“沈同学,要不你给病人刮痧退烧?我们西医可不敢拿孩子性命开玩笑。”
帐篷里响起压抑的嗤笑。
此辈后生,何其无礼也!沈怀璋心里传来一个声音。
沈怀璋回复说,老张啊,你该学学白话文了,你老整那文言文咱交流起来有代沟啊。
“你们这些学西医的啊,没有整体观,看到发烧就想着退烧,忽视了人的整体状况。”
沈怀璋俯下身子,三根指头轻触脉搏,搏动的非常有力,但是很空浮。
不止如此,小男孩的胸部起伏很大,烦躁,典型的喘促不宁,咳出来一些痰,黄且粘稠。
沈怀璋似乎能看到有一团红色的热气蕴郁在肺部,而肺部正常的气机则运转不开。
沈怀璋心里的老张说道:“看到了吗?热邪灼伤肺阴,导致肺气逆乱,宣降失常,赶紧用麻杏石甘汤!”
用麻杏石甘汤吗?原方照搬?
“照搬你个大头鬼啊?!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懂不懂?得了,你去一边去吧,让我来!”
俯下身子的沈怀璋突然两眼一翻,想变了个人似的,掏出一张纸,用拿毛笔的方式拿起钢笔,字如游龙,处方倾泻而下:
麻黄十克,杏仁十克,生石膏一百五十克,知母三十克,黄芩十二克,桑白皮十五克,瓜蒌皮十克,浙贝母十克,水牛角粉六十克,钩藤十五克。入安宫牛黄丸一粒。
沈怀璋起身把方子递给小男孩的母亲。
“按照这个方子来,生石膏和水牛角粉先煎,煎好后安宫牛黄丸化入汤剂之中。”
陈立伟一把抢过处方:“生石膏一把五十克?!沈怀璋,你疯了?”
“我没疯,我清醒着呢,重剂起沉疴,你懂个dan。”
“你怎么说话呢?”
苏令仪说道:“沈同学,这个时候不是开玩笑的时候,你一个在中医系里倒数第一的人也在敢高热这种急症面前指手画脚?”
小沈啊,倒数第一?这么拉的吗?
这周期末考你陪我去呗。
我医圣去那不拿个满分?
沈怀璋和苏令仪针锋相对:“那堂堂西医世家出身,全校第一名的苏大小姐也没把病治好啊。”
“你……那……那是没有做检查!做了检查我就能……”
沈怀璋摇摇头,笑道:“老祖宗用三根指头就能诊出病证,你居然还需要做检查?”
两人正争执不下,小男孩母亲就己经端着煎好的药进来了,“哎呀!别争了,这有什么好争的?!能治好病就是好医,你管他什么医呢?!”
说着自己就去把煎好的药喂给了小男孩。